APP下载

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2015-03-19李炳君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建模技能

□李炳君

近几年,我们注意到,数学专业的毕业生不再是绝大部分去从事教师职业,很多人投身于计算机、保险,经济和金融等领域。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在这些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甚至成为其中的精英。通过对数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大约有70%的数学专业毕业生毕业后并不从事和数学密切相关的工作,而是逐渐从教育行业扩展到计算机、保险、管理、信息、软件、经济、金融等行业。这说明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时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更大的挑战。

国家教育部的指导性文件对数学教学的研究是:“培养掌握数学教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应该运用数学教学知识,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可以胜任的工作是:“可以做专职数学研究人员或高等教育的数学老师,在企事业单位做科研工作,或者是金融部门进行研发和管理,也可以继续向前深造,拿到最好的学位。”

以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为例,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作为一所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省属综合性大学,随着整个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近年来数学学科取得了重大发展。学校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师科研能力日益增强。但是数学学科同时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主要表现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却面临着诸多困境,高考第一志愿填报率底,就业率也不理想,招生和就业两头困难。

一、精心制定培养人才方案

培养人才方案是培养人才的纲领性文件,对人才培养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根本原因,不是高等学校培养的学生多,是我们的培养目标不准,没有目标确定不准。与时俱进确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要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应该让学生了解数学科学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并借助电脑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调研发现,对数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领域:一是中小学数学教师。由于生源的减少,这一块的需求近年来都没有增加,反而有下降的趋势。二是高校数学教师、专职数学研究人员。这类人才的来源主要是国内外高水平大学中的博士,对广大一般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的需求很有限。

在现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人才竞争是非常激烈的,交叉学科的核心大部分是数学,在这种竞争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培养视野较宽和创新能力强的数学人才,这是地方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

由此可见,数学本科专业原有的就业渠道现在逐步丧失,本专业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社会对人才的供应需求状况。培养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在培养方案中精心设计好课程开设,重视学生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必须增加实践类课程,特别是加大教育实习、教育实习的力度。

二、提高对高校数学教师的要求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高校转型发展对数学老师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数学老师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机遇。学校转型发展,要求数学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还要老师能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相关专业和现实生活中去,工作的触角也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高校转型为数学教师培养学生进行研究及批判式学习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进行指导,让学生自主融入到老师的教学研究中,这些对老师的教学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及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加强师范素质训练

教育是科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学生一是要接受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教育理论。二是要加强数学教学技能训练。包括教学设计技能、组织教学技能、情景创设技能、设问提问技能、板书技能、学法指导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能(如PowerPoint,Flash等)的运用,更要对专业数学软件(如几何画板,Matlab)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通过组织写教案比赛、说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比赛、教育问答、教学比武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上讲台的能力。通过竞赛提升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三是组织好教育实习工作,要由教学经验丰富教师带队指导,和实习学校进行深入细致的沟通。尽早发现学生的不足,及时纠正。

四、加强对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

数学建模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是大家公认的。数学建模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让他们对数学感兴趣同时培养他们创新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他们的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是:提炼问题、提出假设、建立模型、模型求解、模型分析与检验和模型实施。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原有的结论,而是一个学生自主的思维活动,是一个反复实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实践表明,数学见建模是提高学生能力很好的方式,我们要大力倡导。可以通过组建数学建模协会,以此为载体进行学校数学建模活动的推广工作和参赛队员的初级培训;每年举办一次数学建模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活动中,形成了地方高校特色的数学建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在全国高校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找准地方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主的定位,彰显特色化,突出师范性、应用性,为数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工作有更多的用武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刘幸东,张占亮,王兴志.高师数学教学技能训练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4):91~95

[2]曾峥,简国明,李善佳.地方高校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12,21(5):61~63

[3]彭志琼.数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与对策[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9,19(5):112 ~113

[4]王淑玉.新型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8,579(11):79 ~80

[5]曹广福,叶瑞芬.地方高校分析类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及体系的改革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11,20(2):53 ~56

[6]柴俊.高师数学专业课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数学教育学报,2000,2:3 ~6

[7]陈衍峰,王梅.数学建模与高师院校数学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2:45 ~46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建模技能
高级技能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联想等效,拓展建模——以“带电小球在等效场中做圆周运动”为例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基于PSS/E的风电场建模与动态分析
不对称半桥变换器的建模与仿真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