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探究

2015-03-19杨沁沁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20期
关键词:微时代渠道时代

□杨沁沁

随着网络的普及、各种新媒介的出现和媒体的日趋多元化,信息资源的传播无论从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开辟了一个真正的“微时代”。“微时代”信息传播快、传播方式多的特性正好符合青少年超强的好奇心、自我展示欲和接受能力,迅速吸引大量的青少年使用新媒体新媒介传播、接受信息。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如何利用时代特征吸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教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教师开始思考的问题。

一、“微时代”的内涵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速度、工作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伴随着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压力,“微时代”应运而生。“微时代”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社区等作为新的传播媒介,以短小精炼作为文化传播时代的特征,“微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具冲击力和震撼力。

在“微时代”,由于各类信息的传播量极大,接收者们接收、消化各类信息的时间很短,促使人们通过简短精炼的语言,表达更多的内容,用大篇的文章表达感情的方式已经开始逐渐褪色,大篇的文章仅供有兴趣的人深入阅读,大多数人尤其是青少年,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用相同的时间接收更多的信息上,这种打破人们面对面交流,没有时间和地理限制的信息交流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大势,“微时代”已经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状态。

二、“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大量负面信息引起的学生“三观”失范。在“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发表言论、观点,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且缺乏有效的管理方法。各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微”媒体上明争暗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在各种“微”媒介上极易接触到大量消极信息,对不良信息的分辨能力较弱,极易受到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造成理想信念缺失并开始怀疑课堂等思想政治教学主渠道上得到的正面信息,严重影响着大学生正确的“三观”形成。

(二)信息更新速度快对思想政治课教师提出更大的考验。“微时代”的信息传播具有快、碎、乱等明显特征,学生对各类信息不经筛选的浏览,严重干扰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的工作。“微时代”的特征使得教师使用老方法很难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无法第一时间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延迟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性。“微时代”要求思想政治教师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更多的正确信息,紧跟时代发展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的认知。在教育实践中,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收能力远远超过老师,而老师在思想政治课堂上教授的内容又往往滞后于现实。如何正确解答学生对最新信息的提问、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最新的社会现象,如何将课本和现实相结合这些问题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极大的考验,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三)信息传播渠道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教育提出挑战。“微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影响力大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各种人与人之间接触的方式都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渠道,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的广泛使用,使得大量的信息传播畅通无阻。传统的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期刊杂志等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在“微时代”的冲击下,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出现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重视,上课只为应付考试听课效果差,对课堂内容不懂不问等情况,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效果甚微。

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基本上均为按要求建立,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模式,网站主页上传的内容、形式都十分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这些传统的教育渠道中“自导自演”丧失了学生的关注度。如何掌握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占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高点,就要看在这个新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不能充分认识并利用新渠道,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困境。

三、“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规范信息传播,提高学生对事物的辨识能力。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学生随时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信息,主动接收着来自微博、微信的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方面思想政治言论、观点,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状况。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规范信息传播的内容、方式、监管以及奖惩机制。信息的传播必须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规范。二是提升大学生的判断力,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类信息,如何甄别对错、判断真伪、正确理解负面消息,积极应对一切突发事件,摆明政治立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能力。三是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和谐网络的观念,正确对待各类信息的传播,主动拒绝虚假信息、捏造不失信息、夸大负面信息,为构建和谐网络加强对自身的约束。

(二)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发挥日常引导作用。“微时代”是网络普及的产物,极大地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进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根据时代的需求,创新教学理念,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和学生交流的各个方面,邮箱、QQ、微信、微博等现代联络方式都能够成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各类新兴的联络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师生间的交流,教师更容易将健康、向上、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要努力成为网络正确思想的主导者和学生的引导者。网络中的负面消息的传播速度和讨论热情远大于正面消息,面对这样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及时关注此类话题,及时与学生进行大面积的讨论,通过面对面的灌输和探讨,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视角来看待问题,避免学生对事件的曲解,降低负面消息对学生的影响,提升学生的思想觉悟,在学生中起到积极主动的引导作用。

(三)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充分利用一切新兴媒介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拓展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渠道,在原有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教育方式的基础上,实现新旧结合。大学生群体中使用微博、微信的人数占据了总人数的95%以上,对于高校学生来说这些已经不是娱乐工具而是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的必需品。因此,这些新兴传播媒介凭借传播范围广、渗透力强的优势成为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争取的教育新渠道、新阵地。

使用新兴媒介作为渠道传播、发布各类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有助于学生及时了解热点问题,通过及时的信息沟通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灌输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利用传统的教育渠道,将当下流行的话题引入课堂教学,发挥课堂的补充完善作用。新老教育渠道的使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更融入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1]马洁,佟丞.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3

[2]张丽敏,王晓朴,宋秋英.“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及对策分析[J].青春岁月,2014,18

[3]邓剑刚.“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z1

[4]兰岚.“微时代”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冲击与对策[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8:208~209

[5]刘春景.微博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理论导报,2013,2:52

[6]http://zhidao.baidu.com/linkurl=Pp7qRWSkax3C95my 6wL_- -H4pYd6DLhh4r2k3A_bSxi4 -TvR8A1LuNnETvJ7w0w-tdpgM0rLCxmgI9aL0gcTtzACL7uAgnG8MP2uo09pMBK

猜你喜欢

微时代渠道时代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书业如何拥抱新渠道?
HANDS OFF THE WHEEL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e时代
e时代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