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在发展CSA(社区支持农业)中的作用探究
2015-03-19张鸣峰谢科成储诚炜
□张鸣峰 谢科成 储诚炜
一、CSA 简介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起源于瑞士,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和食品安全危机背景下,该模式于20世纪60年代起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开始推行[1]。通俗地讲,CSA 模式就是城市社区里的消费者,为了获得绿色无污染的农作物,以群体的整合力量,形成一个巨大的消费整体,提前支付资金给农场,由农场负责种植或自己参与劳动,在农作物收获的时候由农场按期配送新鲜的有机蔬菜到社区家庭。在国内,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加上市民对食品安全的高度不信任,消费者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安全可靠的蔬菜供应渠道,因此从2009年我国第一家社区支持农业(CSA)农场“小毛驴市民农园”成立以来,该模式在国内得到了迅速发展[2],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
二、CSA(社区支持农业)的主要形式
(一)“农产品定期配送”模式。消费者在种植季度之前,选择农产品配送数量套餐,如2,000 元对应200KG 农产品,1,000 元对应100KG 农产品的配送额,确定配送份额套餐后,预先支付下一季度农产品的全部费用,用于认购土地种植农产品,在认购期内分20 周定期获得农场配送生态农产品。农产品定期配送类型比较常见,如国内最早的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
(二)土地使用权租赁模式。消费者直接租赁土地的使用权,选择符合自己要求的土地面积,通常在一亩以内,直接预付一年或半年的土地租金,许多类似的消费者共同构成一个农场,土地和农资设备为消费者社区成员所有。社区成员既是土地的租赁者,也是农场的生产者,需要到农场亲自劳动,收获的农产品归属消费者所有,消费者全程体验农事劳动,在劳动中获得收获的乐趣。
(三)“劳动参与+托管”模式。与上述两种模式不同的是,消费者在预付农产品配送的费用后,除了可以享受每周定期的农产品配送服务外,还可以在闲暇时间参与农场的劳动。消费者作为农场的业余劳动力,一般在周末的时候参与播种、锄草、施肥等农事体验活动,其它的农作物维护工作托管给农场负责人,通过这种形式既可以降低消费者的劳动强度,又可以参与作物生产和劳动体验。
(四)“农产品配送+乡村旅游”模式。此类模式在原来农产品定期配送的基础上增加乡村旅游休闲环节,聚划算曾推出此项服务,有3 个年度套餐,分别是价值580 元的1 分地套餐、2,400 元半亩地套餐,4,800 元1 亩地套餐。农作物产出的内容包含各类蔬菜、大米、菜籽油、水果等。网购者可根据家庭需求认购土地位置及面积,每月种植作物类型。认购之后,当地农村合作社雇佣农民帮助种植和看护,待农作物成熟,当地农民将以每两星期为周期将“成品”快递给用户。消费除获得农产品外,还可以免费享受农场提供的农家乐住宿及当地部分乡村旅游门票。
三、互联网在CSA 中的作用研究
互联网作为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信息交流载体,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其独特的作用,在社区支持农场(CSA)模式中,互联网具有快捷的信息发布、实时方便的信息互动等特点,如果能整合互联网的力量,可以在社区支持农场的不同环节发挥作用。
(一)项目发起环节。我国的农业生产相对隔绝且高分散,政府面对如此分散的小农生产进行监管非常困难,造成目前国内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出现,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消费者迫切需要寻找一种可靠的解决措施,社区支持农业已经被证实是一种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模式,但因为支付的费用相对市场价格而言较高,只有中产阶级才会享受此项服务,属于典型的小众消费,如何寻找这样的小众群体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但通过互联网的宣传推广,如各类众筹网站、团购平台和门户网站,可以很容易为我们找到此类小众群体,实现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需求快速汇集。如2014年3月由阿里集团聚划算平台和浙江省供销社联合安徽省绩溪举办的“开心做地主”活动,短短两天时间就开团了1,000 亩土地,通过本次聚划算活动,快速对接双方,实现城里人吃到放心菜,农民赚到钱的畅想。
(二)项目管理环节。社区消费者无论采用哪种模式,购买了相应的服务,就可以享受绿色有机的农产品,享受每周一次的配送服务。但如果消费者与农场之间的联系仅局限于配送农产品服务,被动地周期性地接受农产品,则两者很难建立紧密的关系。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及时将农场的信息传递给消费者,通过网络工具通知社区成员参加锄草、嫁接、施肥等农事活动,通过手机软件平台发布农场农作物生成情况,让消费者始终与农场的生产通过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可以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任程度。及时的信息发布还可以让消费者了解最近农场哪些农产品已经成熟,哪些农产品即将进行配送,便于家庭消费统筹安排,让消费者有一种真实的农场归属感,而不仅仅将其当作一个商品,有利于供需双方长期合作。
(三)信息反馈环节。社区支持农业中,消费者购买农场的农产品配送服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短则一个生产季节,长则一年。在这一过程中,消费的信息反馈至关重要,农场在长达一年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渠道供用户去反馈,或通过传统的口头反馈,就会让用户感觉交流不顺畅,降低了用户体验,也降低了用户的参与度,这就等于关闭了与用户交流的一扇窗,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讲究信息闭环传播的今天,这是非常可怕的一种事。消费者在农场订购了相应的配送服务后,农场可以定制微信功能或开发专业软件,让用户使用手机平台通过简单的打开、输入、提交即可完成信息反馈,激发他们反馈意见的热情,如配送的速度和服务态度、农作物的成色和口感、农事体验的感觉和农家乐等配套服务的建议,这样就可以让用户始终参与其中,让项目在运行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四)信息分享环节。以手机为代表的各类移动智能终端打败和吸收了数字报刊、杂志、电视等由四大传统媒介变形而来的所谓新媒体,带给了移动终端用户前所未有的体验[3]。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参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消费者以中产阶级为主,这部分群体能够熟练使用互联网,如果为该群体提供信息分享的功能和素材,他们就可以将绿色有机定制农产品的故事和实物分享给他们的朋友,从而可以扩大社会的认知度,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了解CSA模式和相关产品服务,进而促进农场第二年度相关产品的销售,维持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五)提供乡村旅游延伸服务方面。随着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CSA 农场提供配套乡村旅游服务,为消费者的周末农事体验和家庭亲子游提供农家乐等住宿条件。乡村旅游属于一种休闲旅游,消费者比较注重过程的悠闲、环境的优美、体验的多样,如果始终提供一套固定的农家乐,则很难吸引消费者的亲子家庭多次重复入住。如果通过整合周边特色农家乐资源,通过互联网让用户进行自主筛选和预定,则可以极大地调动消费者的体验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增加产品的吸引力,引动周边乡村旅游的共同发展。
四、结语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重视,以后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消费者参与到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农场中去,追求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环保的理念。结合目前“互联网+”大背景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更好地整合社区支持农业,可以让城市消费者与农户进行更亲密的接触,重建城乡间的信任关系,推动和谐城乡关系的发展。
[1]俞红,吴菲.中国CSA 两种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3 ~5
[2]李龙,石玮.CSA 模式对有机蔬菜种植企业的启示[J].湖南农机,2014,11:74 ~75
[3]陈婷.探析微分享技术在和合文化传播中的应用[J].艺术科技,2014,2: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