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OLO分类评价理论观照下的小学语文写作研究

2015-03-19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村小学李文超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写作能力分类理论

广西南宁市良庆区良庆镇新村小学 李文超

一、引言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指出,要淡化评价的甄选功能,突出其激励性和发展性功能,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前提下,以学生创新潜能、思维结构及认知能力为中心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逐步进入教育研究者的视野,为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有效课堂教学的实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笔者以自身的教育教学经验为依托,运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了以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能力的探索性尝试,以期为当前的基础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改进方案。

二、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具体运作方式

(一)前结构层次(Pre-structural)

这一结构水平以信息的无组织化为主要标记。处于这一水平的学生根本无法理解问题,并易于为各种无关内容所误导,因此在回答问题时通常是胡乱作答,毫无逻辑和理据可言。

(二)单点结构(Uni-structural)

在回答问题时,学生只要获得片面或单一的线索,就直接得出臆想的答案。这一解决问题的倾向具有感性特点,处于该结构水平的学生往往存在易于遗漏重要信息、问题线索和解题方法严重脱节等问题。

(三)多点结构(Multistructural)

在这一结构水平中,学生能够将各个独立存在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但尚无将零散的知识结构整合为一个系统网络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多点结构中的问题解决方式常常具有反应的僵化、知识连接的模式化以及资料整合的矛盾性等特征。

(四)关联结构(Relational)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正确理解问题的含义乃至考察目的,并且能够根据问题所蕴含的显性和隐性线索联想到可供解决的线索和要点。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将所搜罗的知识构架整合为一个流畅、连贯且逻辑性强的概念网络,由此顺利的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答案。

(五)抽象结构(Extended Abstract)

在抽象结构水平阶段,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进行深度拓展和抽象概括,进而顺利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锐变。通过演绎推理和总结归纳,问题本身的意义得以朝纵深化发展,问题的答案和结论也由此表现出整体性、开放性和层次性。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由易入难、由浅入深的螺旋式递进过程,单一的线性结构能够进一步发展为复合的线性结构,并最终整合为关联和抽象结构。在这一思维评价模式下,每一个低级的思维结构层次都是必由之路,并且都为下一个更为高级的思维结构层次打下了坚实基础,由此揭示了人类基本的认知规律。在评价方式上,SOLO分类评价理论关注的是学生在任务学习时的思维表现形式和问题解决质量,而非以往标准化测试中以评分明细“量化”的思维能力。因此,SOLO分类评价理论能够让教师依据学生所处的思维结构层次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并且在任务的设置和实施上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小学语文写作中的应用

一直以来,教师对小学生语文作文的评价通常都以采点给分的方式进行,即从选材、表达和组织等方面逐项进行评分,以各项之和作为学生作文的最终得分。由于受到评分标准和评阅者知识经验水平等诸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思维结构层次及其个体的差异性很难在评价结果中体现出来,而这也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人格以及自主意识的形成。

自SOLO分类评价理论引入基础教育之后,小学语文写作评价的技术难题得到了合理的解决。以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测试卷的作文题以及小学生的相关习作为例:“马良用他的神笔为天下的穷人画画。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来做什么?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吧!写的时候注意:语句要通顺,不要写错别字,字数在150字以上。”

上述作文题要求写的是想象作文,囊括了诸多的隐性信息,因此具有极大的开放性,有助于小学生思维脉络的拓展和知识结构的整合。从命题上看,该作文题紧扣教学主题和学生心理,对学生的语言组织、文字书写以及综合能力的运用而言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虽然是同一论题,小学生们在习作中却表现出了较为明显的思维结构差异,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考察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彰显出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它从学生对题干的理解程度和文字所承载的精神向度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和思维发展水平作出了诊断与反馈,而非机械式的以简单相加的量化子项来衡量学生的总体写作能力,因而更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SOLO分类评价理论对小学教师的写作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即要求教师及时更新观念,尝试新的方法(譬如分层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等),并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同时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从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结语

SOLO分类评价理论为教师提供了学生写作能力及其认知发展水平方面的相关信息,不仅有利于语文学业评价的质性化和规范化发展,更有助于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写作测试导向与激励功能的充分发挥。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将写作材料与折射学生精神需求的生活片段联系起来,从教材与实际生活的交点处找寻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以顺利发端于由此激活的求知动力和探究热情;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和设置难度不一的活动任务使各思维结构层次的学生都能进入其“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进而不断实现自我的突破与蜕变。诚然,SOLO分类评价理论顺应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突破了质性评价的操作瓶颈,但作为一种新兴的学业评价理论,SOLO在具体的操作层面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障碍。而如何克服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实践过程中可预见的种种难题并使其功能最优化,则成了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反思和探索的共同课题。

猜你喜欢

写作能力分类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分类算一算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挖掘创造潜能,提高写作能力
加强互动交流,提升写作能力
如何有效提高中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理论思考
分类讨论求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