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和预防

2015-03-19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樟木中学徐加东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5年5期
关键词:攻击性行为习惯中学生

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樟木中学 徐加东

攻击性行为,主要表现为用语言或暴力的行为对他人的身体或心理进行侵犯和伤害。近些年来,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逐渐增多,攻击性群体也越来越复杂,恶性伤害事件也呈上升的趋势,这就给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严重影响到学生在性格、能力、知识掌握、心里方面的正常发展。不及时干预、教育、疏导和预防这种行为,就会转化和发展为不良品德,长此以往,学生就有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要预防这种攻击性行为,就必须找准这种行为产生的根源。

一、外部客观原因

第一,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成长的关键时,这一时期他们的生理、心理都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认识不清,容易出现心理失衡、感情脆弱,有时出现偏激情绪,甚至失控。当目标、愿望一再受到阻碍、达不到愿望和目标时,往往会产生愤怒和不满的情绪,特别是在遇到挫折和不合理的事情以及他人恶意中伤时,愤怒和不满的情绪就会发泄出来,这时往往就会发生对他人的攻击性行为,就会给他人产生和造成伤害。

第二,社会上的暴力行为,尤其是一些社会青年相互打架、斗殴的事件和场面,还有影视剧中的暴力镜头,对青少年学生都会产生影响,让他们产生一种解决问题和矛盾要靠打架、暴力行为才能解决的想法。一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自己没有完整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当受到别人攻击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反抗心理,常常以暴力的方式来解决处理遇到的问题,这也会发生攻击性行为。留守学生由于父母都外出打工,生活起居与学习状况一般都处于放任自流的境地,久而久之,这些学生我行我素,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稍有不顺心的事情,就会发脾气,闹情绪,甚至出现暴力行为。

第三,学校和家庭对初中生的青春期教育不够,心理教育不到位,行为习惯教育力度不够。学生明辨是非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不会替他人着想,缺乏宽容心。一些家长认识也有偏差,只注重成绩,而忽略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一些家长由于自身只是水平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子女品德和行为方面出现的问题。

二、自身主观原因

第一,学生不能够正确自我认识,受挫力差,期望值过高,依赖性强,缺乏宽容心。很多的中学生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享受,只求自己过得舒服和快意,却很难尽到自己的义务。

第二,学校小群体的影响。学校小群体,指的是校内一些破坏班级纪律,学校纪律,不思学习,且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学生组成的群体。这种小群体成员在教师面前为了“哥们义气”“姐妹义气”宁愿自己受罚也不愿说出同伴的错误,给教师处理问题带来难度。这种学校小群体内的成员,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活动后,各自在言行举止、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逐渐减少,共同语言、习惯、行为等却越来越多。一旦群体中的某一成员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其余成员则会支持、鼓动、怂恿扩大矛盾和事态,演变成打架斗殴事件。

第三,家庭教育不当的影响。部分家长的恶习和不文明语言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在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打架事件时,部分学生家长到学校来协助学校处理时,一些家长不能本着教育子女,解决问题的态度,而是一味袒护其子女,指责对方,出言不逊,甚至拳脚相向。这种家长的言行给解决问题带来难度,也会给学生的造成消极的负面影响。

总之,中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种因素相互影响,错综复杂。广大教师在工作中需要耐心细致的寻找原因,对症下药及时预防和干预。

中学生攻击性行为预防的措施如下。

一是教师要有控制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课堂上教师既要传授知识,又要控制课堂的正常教学秩序。对于课堂上的偶发事件,不要大动干戈,暴跳如雷,应遵循教育在先,奖惩在后,多奖少罚的原则,反对粗暴处理。

二是培养学生的积极自我意识。

积极自我意识的基础是自信与自尊。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学生大部分学习成绩较差,经常违法纪律,学习上不自信,常遭到批评教育。所以,为了找到自尊,他们常有意的做一些“事情”来表现自我,引起注意。为此教师应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找到真正的自尊。通过心理疏和教育培养正确的自我意识,认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怎样去面对失败、挫折;面对别人的非议,正确处理自己的情绪,去搞好人际关系,去提高学习成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

三是加强对学校小群体的教育和管理。

充分发挥学校小群体的积极作用。学校小群体是客观存在的,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小群体。学校小群体有良莠之分,不能全部否定,应该深入了解,因势利导,热情帮助,真诚地谈心,了解其动向,摸清思想动向,掌握活动规律,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及时预防和控制。

四是对学生攻击性行为不应炒作造势,应该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

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大力抵制大众传媒中的一些低级趣味、观念错误、腐化堕落的东西,加强对网络或网吧管理。尤其对那些带有色情、暴力、低俗的影视作品,更应该加强管理。学校、老师要与家长多沟通,尽量联合起来,让学生远离那些东西。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正确、冷静对待学生间的交往,尤其是男女学生之间的交往。避免粗暴、蛮横的干涉,给学生造成伤害。学校和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修养,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好学生。

总之,作为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工作者们,应该正确对待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认真分析和总结经验对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认真分析和总结经验对中学生的攻击性行为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及时的防范和制止此类行为的发生,为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做出努力,为学生有一个更好的环境学习和生活服务。

猜你喜欢

攻击性行为习惯中学生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3-6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现状及对策
《发明与创新·中学生》征稿啦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留守高职生的控制欲、攻击性和焦虑、抑郁的关系调查研究
我与《中学生》的初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