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学习模式在软件外包专业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9李哲
合作学习模式在软件外包专业日语教学中的应用
李哲
(常州工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常州213002)
摘要:为了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将合作学习理念引入软件外包专业的日语教学中,变教师讲授为主为小组互动模式。结果表明: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大量的语言实践机会,提高了软件外包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自主性;在增强学生日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关键词:合作学习;日语教学;课堂实践
doi:10.3969/j.issn.1673-0887.2015.03.027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李哲(1981—),女,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0887(2015)03-0118-03
引言
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是当前大学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特别是在以培养国际应用型复合人才为目标的日语教学中,合作学习理念的实践和探索显得尤为重要。对日软件外包专业的日语教学主要培养会日语的软件人才。将合作学习理念引入软件外包专业的日语教学中非常有必要。
一、研究背景
(一)先行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日语教学中也叫协动学习、协调学习以及协同学习模式等,是指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各尽其能,互相促进,并通过团体成绩评价等手段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是以社会学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极具创新价值和应用效果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而备受关注和推崇,在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我国也已将这种理念引入教育指导思想体系中,使其中国化,并通过理论研究与教学实验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当前国内有许多学者对日语合作学习模式进行了研究。汪静娜[1]对合作学习理念下的日语学习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日语合作学习的理念和课堂模式。赵冬茜[2]就合作学习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展开论述,提出在重视合作的同时,认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观点。她们都对引入日语合作学习模式持肯定态度,并展开了相应的教学实践。日本对于合作学习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也非常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是以日本海洋大学池田玲子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池田玲子等人[3]指出,合作学习模式强调学习者间的互惠合作和依存信赖关系,合作学习小组中的每个学习者为达成某个目标各自承担学习责任,均衡发挥个人能力,并要求教师起到观察和调整作用。池田玲子的研究团队还特别提出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习者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技能。
(二)研究的必要性与方法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21世纪初,日本企业来中国投资热情空前高涨,诸多知名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子公司或合资机构,并开始摸索如何扩大规模,将外包效果最大化。软件外包业的特殊属性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在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由此,对日软件外包专业的日语教学,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初中级人才应具备基本流畅的日文的读、写能力,大致需达到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三级水平,或大学日语四级水平。而高级对日软件外包人才,听、说、读、写、译等各方面的能力至少要达到日语国际能力考试二级水平,或大学日语六级水平,同时还需要深入了解日本社会和企业文化。
软件外包专业的大部分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日语,加之理工科学生的学习和思维习惯与文科学生不同,这些都对日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在教学中尝试引入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日语合作学习模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使学生轻松愉悦地进入日语语言学习的情境中。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C学院软件外包专业学生日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和目标、学习方法、学习效果、主要难点等进行调查,并运用统计软件SPSS18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总结,以此明确合作学习模式这一理念在软件外包专业日语教学中的实施情况。
二、日语合作学习模式的课堂实践
合作学习的实施过程,强调让每一位学生参与进来,促使小组成员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施过程中重视语言驾驭能力和语言社交能力,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合作互惠的重要性,学会对自己和整个团队负责。
(一)实践对象和教学内容
以C学院对日软件外包专业二年级的学生(36人)作为本项合作学习实践的对象。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日语基础,对合作学习模式的适应能力适中,学习模式转换的可行性强。
使用的主教材是《标准日本语初级(下)》,辅助教材为《标准商务基础日语》第二册。其中主教材用于帮学生打下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辅助教材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参考,提供话题和合作任务,帮助学生加强日语应用能力。
(二)小组组建和任务布置
合作学习的小组组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第一步,也是此项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本次实践将全班36人分成6个合作小组,每组6人。
从分组原则来看,本次实践的初始阶段,采用简单且易实施的“就近原则”,比如采取座位就近原则,学生一般和自己熟识的同学在一个小组内,省去了因彼此不熟悉而导致的行为和思维习惯磨合的时间。
到了中级阶段,则需遵循合作学习分组的普遍原则,即“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在合作小组构建时,每个合作学习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或互相平衡,而组内成员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可以适度拉开差距。男生和女生的比例,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差别也应该作为小组组建的重要条件加以平衡。这样做有利于组内成员相互带动,共同提高。这就需要日语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语言能力、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等。
另外,分组还应考虑到动态性的原则,自始至终按固定成员分组,或者每个课题结束后重新分组,或者按时间周期重新分组等。以上方式均需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适度安排。到了合作学习的高级阶段,建议加大分组的变动频度,从而锻炼学生的适应力和组间磨合的能力。
任务布置由教师完成。开始一个新课题之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实用为原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选择一些能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和应用兴趣的问题。问题的设置可以是多方面的,但是,布置给学生的必须是具体的、明确的、可操作的目标任务。
以《标准商务基础日语》的《確認作業が終わった後、私の所へ来てください》一课为例,任务布置可以分为三个递进阶段。首先,以商务日语工作流程中的“確認作業”(确认工作)为话题展开基础讨论。其次,结合第一步的讨论结果进行角色扮演,以会话形式演绎“確認作業”的商务流程。最后,难度进一步升级,从“確認作業”引出和扩展到日本企业文化的“報·連·相”模式,请每个小组选一个人扮演公司的人事部经理,其他人扮演记者,召开记者招待会,模拟采访日系企业里的“報·連·相”等企业文化。由此,学生在应用日语的过程中,也能深切感受到日企的文化特征。
(三)实践过程和评价激励
为了更好地开展日语合作学习,课前学生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课堂上,教师先进行基础知识确认和背景知识导入。基础知识的确认从单词到文法,抽样提问,强调重点,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指明方向。仍以《確認作業が終わった後、私の所へ来てください》一课为例,基础知识的确认围绕“確認作業”展开,文法重点是日语的基本型的应用。课堂导入可以从日企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流程入手,使学生充分理解日本文化,进入情境,为接下来的合作学习指明方向。然后按照以下步骤实施合作学习模式。
(1)组内基础知识确认。具体做法是每人负责一部分内容,通读课本内容,找到文中的重点和难点。每位负责人要讲清楚自己负责的部分,告诉组内伙伴们从这部分学到了什么,并和伙伴们探讨其中的难点。不能解决的留到下一步或教师评价环节。
(2)组间基础知识交流。围绕文中的难点和重点互相提问,提出各个小组遇到的难题,先在各个小组间展开讨论,每个小组派出代表与其他小组进行提问或答疑。充分讨论后,教师再补充总结,对于难以理解的生词和句子,教师要归纳讲解,学生未曾提及的重点,教师要及时补充。
(3)组内话题讨论和角色扮演。如上文中的以会话形式演绎“確認作業”的商务流程,就日本企业文化的“報·連·相”召开的记者采访。此部分是基础知识的活用,学生参与积极性最高,最生动有趣,是整个合作学习的核心。
(4)成果发表。每组指定发言人阐述本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教师要对学生阐述的内容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准备完善的小组和同学,帮助表达欠佳、表现力不强的小组寻找原因。对于发言中的亮点和创新点以及开拓性思维要予以表扬。适时适度的评价能激励学生随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和表现力,逐渐提升能力。
另外,为促使学生重视在小组合作中的自我表现,教师需对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特别设计。合理设定小组成绩和组内成员成绩的构成关系以及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的构成比例。此外,在教师引导和评价激励环节,为了增强趣味性,指定发言或发表的顺序时,可以抽签,也可根据学生自身特征巧妙选择,如,按照年龄大小、家乡远近等排列负责人顺序,这样,既可增进了解,又能使合作学习的氛围变得轻松愉悦。
三、合作学习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模式实施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调查和评价,调查结果和课堂表现均显示,合作学习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问卷调查参照前人研究成果并结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程设置,主观题与客观题结合。结果显示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普遍提高,他们认为合作学习模式生动而易于接受,比单一的教师讲授方式更能发挥他们的能动性,提高了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培养了沟通能力,形成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合作学习可以带来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如部分学生责任感不强,合作意识淡薄,对课本和网络过分依赖,导致小组专题讨论难以深入,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不顺利。课堂时间管理是本次合作学习探索遇到的最大问题。因为在这种模式下,作为课堂的主体的学生发言和讨论所用的时间不定,课堂不可控因素增多,出现了拖堂和课时超时等问题。
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师要发挥整体引导和协调作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工作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教师在合作学习的内容设定上,要符合软件外包专业学生的目标需求。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定位,以帮助者的身份介入合作学习过程,比如讨论环节,教师可以在各组间巡视,或者间接参与到部分小组的讨论中,引导学生解决其中的问题。另外,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形成宽松的氛围,学生和教师要克服紧张焦虑和不安心理,合理分配每个环节的时间配比,以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汪静娜.合作学习理念下的日语学习问题研究[J].外语研究,2011(12):165-167.
[2]赵冬茜.合作学习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18(6):59-64.
[3]池田玲子,館岡洋子.ピア· ラーニング入門:創造的な学びのデザインのために [M].東京:ひつじ書房,2007.
责任编辑:赵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