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的力量: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2015-03-19解佳钰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4期
关键词:艾思奇中国化大众

□解佳钰

马克思、恩格斯的学说在20 世纪初就已经零星地传入中国,但是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只有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理论才开始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旧中国内忧外患、国势颓败,反动保守势力异常强大,就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但就是这样一个弱小、却有着先进理论指导和远大抱负的政党,不畏艰险,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大地上烧成一片大火真正改写了中国的命运。也正是如此才先后有了一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道路上奉献的学者,而艾思奇就是其中的代表,他苦心钻研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入共产党后更是成为了一名拿着笔杆子的无产阶级者,他所著的《大众哲学》让真理之花开遍了祖国大地,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不但加强了毛泽东思想的深入,更成为了哲学教科书的典范。

一、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初探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过程。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领军人,艾思奇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及发展费心竭力,是我国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宣传者、党在理论方面的忠诚守护者,为我国相关理论结下了丰硕的成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学说包含了关于自然和社会以及心理思维发展基本的规律,它辩证地阐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有效地统一起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对有识之士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人类最先进的思想,在中华大地开始生根发芽。

20 世纪初,作为人类最优秀的思想结晶马克思主义哲学开始传入中国,这给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在迷茫中寻求救国图强道路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稻草。如马克思所言:“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因此在如此光辉的理论照耀下,艾思奇开始寻求这样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

艾思奇的哲学生涯始于涌动着革命浪潮的上海,当时上海的许多青年对未来失去了希望,没有了前进的方向,社会动荡不安,因此《大众哲学》孕育而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过程,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上联系中国自身的实际情况,就是不断地与中国的具体情况、传统文化相碰撞的过程。作为开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的领先者,艾思奇创造性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现实化和大众化”,重点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必然结果和开展的现实重要性作了详细的叙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内涵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和说明。

(二)艾思奇在哲学方面的努力。作为成功开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第一人,艾思奇在探索过程中的艰辛和不易是难以想象的。正是在不被看好的情况下,艾思奇使哲学这座高不可攀的大山在中国的大地上焕然一新,获得了极大的成功。抗日战争爆发后,艾思奇来到了延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艾思奇对哲学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正是基于对当时现实情况和时代背景的分析,艾思奇感到要使哲学担付起时代的重任,成为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因此提出了“哲学的中国化和现实化”,并进行了成功的运用和结合,对革命事业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作了大量的工作和不懈的努力。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传入中国后晦涩、难懂,使我国许多有识青年望而却步。然而艾思奇在哲学中国化这条道路上所做的贡献,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推开了一扇门,正是透过这扇门,无数迷茫、痛苦的青年找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他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开始走向革命的道路,迈出革命胜利坚实的一步,为中国共产党的胜利贡献了一份力量。

二、艾思奇与《大众哲学》

《大众哲学》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哲学道理、哲学思维进入千家万户。在黑暗的旧中国,许多有识之士在迷茫困苦中遇到此书,如同遇到了良师益友。在受到哲学思维的洗礼后,精神为之大振,从而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他们中的许多人正是因为阅读了《大众哲学》,才真正意义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一)哲学方法论的典范——《大众哲学》。《大众哲学》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开创了我国哲学通俗读物的先河,除了离不开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基础,也与艾思奇多年奋战在哲学中国化的第一线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哲学》的研究方法成为了哲学中研究方法论的标准。其中较为突出的是思维方法的表述,而其的目的和结果就是要让哲学不仅仅局限于理论方面的学习,而是让每一位大众都能够看得懂、读得明,并用哲学的思维方法规划自己的人生、工作和生活,这就是《大众哲学》的灵魂所在。

(二)《大众哲学》的特点。作为开创了哲学通俗读物先河的《大众哲学》,其有独特的论述方法和特点。一是抓住民众心理,重点分析了大众最关心的政治问题进而引发他们对哲学的思考。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是其最关心的政治问题,因此《大众哲学》在此问题上进行思考,充分吸引了劳苦大众的眼球。二是用日常生活的事物来解释哲学原理。三是用人们熟知的中国历史事例来剖析哲学道理。四是启发群众自身的感悟来学习哲学。五是用民间俗语、谚语来引导人们理解哲学。总之,《大众哲学》的主要特点就是:化抽象为简单,化晦涩为易懂,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案例去解释和说明哲学的思想。

(三)艾思奇对《大众哲学》的努力。艾思奇一生始终站在一个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角度,国家大事,大众之事,事事关己;二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传入中国后不久,艾思奇便从中理解并提取出所表达的哲学层面的精髓,并结合中国当时的实际国情,回答了一系列当时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三是艾思奇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中外哲学思想的精华并将它们融会贯通,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更加丰富了理论的精华,积极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上,艾思奇倾其所有,不懈努力。在几次日本留学的过程中加上昆明的学习实践,他都努力地研究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内心带着将哲学深入人们生活的重任向前迈进,想群众之想,关心群众之关心,不断吸收、融合中外哲学的精华,从而寻找真理之方法。与此同时,在近代哲学兴起的批判思潮的过程中,艾思奇也分析和解释了近现代中国各派哲学,独到、特别的见解更加促进《大众哲学》的产生。

三、理论的力量

要完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一是要联系实际,结合实践:二是不断创新,不断吸收优秀的相关成果来深化理论研究。艾思奇对于哲学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大众哲学》这一本著作中,其所著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也可称为哲学史上的典范性著作,该著作不仅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更吸收了毛泽东许多优秀的哲学观点,在理论层面上全面阐述了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在现实层面上也对毛泽东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有效的宣传。这不仅是学术方面的交流与碰撞,更是毛泽东对于艾思奇在哲学理论方面的肯定和嘉奖。《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有效地反映了这几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也注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相联系,成为了哲学中国化重要的理论成果。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来分析,艾思奇等一批先进的理论研究者以其卓越的理论功底、理论眼光以及严密细致的理论逻辑方法,不断地进行思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正是如此,才使得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形成系统的理论,有了明确的思路和操作方法,并成为全体共产党人共同的奋斗目标。

[1]龚先庆.艾思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3)

[2]冯波,郭晶婧.解放后艾思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大众化的贡献和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

[3]张远新,吴素霞.试论延安时期党的理论工作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与贡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7

猜你喜欢

艾思奇中国化大众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人民的哲学家”艾思奇:向大众传递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之火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理论战士型革命家艾思奇人格风范及其当代价值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盯住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