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坚武与吴佩孚的恩怨

2015-03-19贾熟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吴佩孚日本

贾熟村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史研究所,北京 100006)

一 有关人物

“白坚武与吴佩孚的恩怨”,有关人物众多,仅择其比较重要者简介如下:

白坚武(1880-1938),字馨远,号馨亚,亦作兴亚、惺亚,室号知白堂。河北交河人。出身拔贡。1910 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加入同盟会。1911 年被陆荣廷聘为顾问。1918 年任直隶代表,在上海参加南北议和会议。后赴南京,被李纯聘为顾问。1920 年李纯死后,投入吴佩孚麾下,1921 年吴佩孚任两湖巡阅使兼直鲁豫巡阅副使,任白为政务处处长。1924 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失败,白坚武避居天津。1925 年吴佩孚在武汉出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再任白坚武为政务处长。1927 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打败,避往四川,白坚武到了日本。1935 年,白坚武回天津,与石友三等汉奸组织“华北正义自治军”,任总司令,谋建立伪“华北国”。失败后,出走东北,旋再返天津,冀察政务委员会宋哲元委白坚武为参议。1937 年开始全面抗战后,白坚武至河北大名拜见宋哲元。1938 年,被冯玉祥逮捕,以通敌叛国罪在南乐县枪决,年58 岁。[1]P292

吴佩孚(1874-1939),字子玉,山东蓬莱人。出身秀才。保定陆军学堂毕业。日俄战争时,任中日混合侦察队队员,获日本明治天皇赠勋六等,及单日光旭日章。历任标统、团长、旅长、师长。发动直皖战争,得胜,任直鲁豫巡阅副使。参加第一次直奉战争,得胜,升任直鲁豫巡阅使。第二次直奉战争战败。后又任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进攻冯玉祥部国民军。被北伐军打败入川。1932 年回北平。1937 年,拒绝日本要求出组政府。1939 年,被日本害死。年65 岁。[1]P610

曹锟(1862-1938),字仲珊,天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历任管带、统领、直隶督军、总统。[2]P623

李济臣(1881-),字倬章,河北献县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曾任第三师师长、河北省长。[1]P567

段祺瑞(1865-1936),字芝泉,安徽合肥人。留学德国。历任统带、统治、湖广总督、国务总理。为皖系领袖。[2]P519

徐树铮(1880-1925),字又铮,江苏萧县人。留学日本。历任陆军部处长、司长、次长、国务院秘书长。为段祺瑞之亲信。[2]P587

曹汝霖(1877-1966),字润田,上海人。留学日本。历任外交部次长、总长、交通总长。为新交通系首领。[2]P624

陆宗舆(1876-1941),字闰生,浙江海宁人。留学日本。历任印铸局长、财政部次长、驻日公使。为新交通系干将。[2]P376

章宗祥(1879-1962),字仲和,浙江吴兴人。留学日本。历任司法总长、驻日公使。为新交通系干将。[2]P653

孙汉尘(1872-),名丹林,山东蓬莱人。山东大学毕业。为吴佩孚之挚友。曾任直鲁豫巡阅使署秘书长、内务部次长、代理总长。[1]P1525

孙伯兰(1870-1936),名洪伊,天津人。曾任进步党党魁。曾任内务总长。为白坚武挚友。[2]P279

齐燮元(1885-1946),字抚万,天津人。出身秀才。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排长、连长、副团长、旅长、师长、江苏督军署参谋长、江苏督军、苏皖赣巡阅使、汪伪治安部长。[1]P2316

寇英杰(1880-?),字弼丞,山东利津人。历任团长、旅长、师长、豫军总司令。汪伪参谋本部上将参议。[1]P1714

于学忠(1889-1964),字孝侯,山东蓬莱人。曾任吴佩孚部师长。与白坚武同为吴佩孚之亲信。后投张作霖,又为张作霖、张学良之亲信。[1]P34

李纯(1875-1920),字秀山,天津人。北洋武备学堂毕业。历任旅长、师长、江西督军、江苏督军、苏皖赣巡阅使。[1]P434

杨森(1884-1977),字子惠,四川广安人。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同盟会员。曾被吴佩孚任命为师长、四川省长。[1]P2114

孙传芳(1885-1935),字馨远。山东历城人。留学日本。同盟会员。曾被吴佩孚任为江苏都督。[1]P1547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辽宁海城人。曾任陆海空军副司令。[1]1889

冯玉祥(1882-1948),字焕章,安徽巢县人。曾任河南省主席、第六战区司令长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行政院副院长。[1]P2046

宋哲元(1885-1940),字明轩,山东乐陵人。曾任第二十九军军长、河北省主席、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1]P772

石友三(1892-1940),字汉章,吉林农安人。曾任察哈尔省主席。[1]P256

蒋介石(1887-1975),名中正,浙江奉化人。留学日本。曾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总裁、行政院长。[1]P2236

何应钦(1890-1987),字敬之。贵州兴义人。留学日本。曾任军政部长、代军委员会北平分会委员长。[1]P681

二 白坚武与吴佩孚的恩怨

1918 年7 月,吴佩孚派代表李倬章到南京,与江苏督军李纯联络。10 月,李纯派白坚武至湖南衡山回拜吴佩孚。是为白坚武结识吴佩孚之始。[3]1.P162

1919 年3 月,白坚武建议李纯厚结强援吴佩孚,在饷需方面支援吴佩孚,使吴佩孚率先发动,请段祺瑞下野,李纯予以响应。李纯未能采纳。5 月5 日,白坚武得知北京学界示威游行,焚烧卖国贼曹汝霖住宅,殴打章宗祥几乎要了他的命,很高兴,认为足证中国人心未死。6 日,写信给李倬章,请他致电吴佩孚,请吴佩孚发出通电,响应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主张挽回国权,惩办卖国贼。8日,白坚武又亲自拜访李倬章,并且已代拟了致吴佩孚的电文,请吴佩孚抓住难得的机遇,率先声讨卖国贼段祺瑞、徐树铮、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等,解决国难。10日,白坚武又替李倬章拟定了一份致吴佩孚的电文,内容强调亡国的存亡大问题,不是青岛的局部问题,根本之计是必须清除内奸的问题。10 月,白坚武奉李纯之命,再至衡山,即住在吴佩孚的司令部内,双方欢叙一切,十分投契。白坚武很高兴,特别赋诗两首,歌颂吴佩孚“蓬莱天下望,丹史待名贤”。李倬章是吴佩孚派驻南京与李纯联络的代表。李倬章与白坚武都是河北人,吴佩孚是山东人,他们都可以说是华北同乡。他们一致认定,要救中国,必须立即打倒卖国的皖系军阀!

1920 年7 月,直皖战争已箭在弦上。6 日,白坚武收到孙丹林的来信,称吴佩孚甚佩服白坚武的主张,坚请白坚武来吴佩孚处相助。白坚武认为吴佩孚为人实有担当,可与为善。9 日,徐世昌总统承段祺瑞之意,宣布解除吴佩孚第三师师长职,交陆军部惩办。[4]12 日,吴佩孚等通电声讨段祺瑞。14 日,直皖战争在杨村一带展开。17 日,美国使馆参赞马格德奉命前往保定观战,请白坚武写介绍信,白坚武同意,给吴佩孚、孙汉尘写了信,请他们对马格德给以关照。吴佩孚率部袭击涿州等地,皖军失败。8月14 日,孙汉尘到了南京,代表吴佩孚敦请白坚武赴长辛店会晤。20 日,孙汉尘又代吴佩孚致电白坚武,促白坚武就道。31 日,白坚武到了保定,拜见了吴佩孚。9 月,白坚武又与吴佩孚多次往返,交换意见,甚为投契。但是,因为曹锟及其亲信部属均视白坚武为危险人物,白坚武于是又匆匆离开了保定。白坚武认为张作霖等蓄势,已经包围了北京、直隶地区,控制了江淮地区,曹锟、李纯既混且滑,败不足惜,直系之可惜者只有吴佩孚。吴佩孚的根据地是河南洛阳,孙汉尘由北京前往洛阳,白坚武为孙汉尘送行,珍重致辞,并定后会有期。白坚武认为孙汉尘也是一位血诚任侠、为不易得之人。10 月,李纯自杀。白坚武认为他在李纯幕中四载,李纯未接受他的建议,李纯是一个生也可恨、死亦可怜的人。白坚武又从北京到洛阳。11 月,吴佩孚派白坚武前往上海活动。12 月,白坚武到了上海。

1921 年4 月,白坚武又为吴佩孚撰寿联一副:“嵩岳观兵民望岁,蓬莱立马海无波。”因为吴佩孚曾经对白坚武说过:山东登州有蓬莱阁,明代戚继光曾题匾额“海不扬波”四字,悬于阁上,为戚继光平定倭寇时期所为。甲午中日开战,日军进行炮击,将“不”字之一划打去,成了“海下扬波”了。吴佩孚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将此一划补上,仍然恢复为“海不扬波”!于是,以诸生投军,决心重振军威!不料,二十年以来,徒事内争,未卜何年可偿此宿怨。白坚武撰写联语,隐括此意,予以颂扬。

6 月,吴佩孚特别送给白坚武名誉高等顾问聘书一件,大洋四百元,殷切借重。8 月,北洋政府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白坚武认为:“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若视为家常便饭,则其所以成者即其所以败也。他屡以此言规劝吴佩孚,而吴佩孚仍嗜兵如嗜家常饭,穷兵黩武,不思悔改。

1922 年1 月,白坚武从上海到了洛阳,正式进入吴佩孚幕府。吴佩孚通电全国,反对张作霖等支持的梁士诒内阁,请白坚武写信给孙洪伊,希望西南方面响应,一致声讨奉系军阀。2 月,吴佩孚任命白坚武为政务处副处长。白坚武请假回籍探亲,3 月,又回到了洛阳。4 月,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与吴佩孚一致行动。5 月,直系战胜,以冯玉祥为河南督军。6 月,孙丹林任内务部次长。李大钊请孙丹林与胡适会餐,胡适认为吴佩孚在政治上很幼稚,不过是一个婴孩,全靠孙丹林和白坚武左右扶持。[5]下P3828 月,胡适又对人称赞白坚武堪称吴佩孚的军师。[5]下P432

10 月,国务总理王宠惠致电吴佩孚、白坚武,感谢他们对自己的大力支持。冯玉祥受到吴佩孚的排挤,明升暗降,被北洋政府调任陆军检使,夺去了他已经在握的河南地盘。11 月,白坚武很替吴佩孚担心,认为吴佩孚长于用兵,短于施政,地位既高,谀言日至,往往拒谏饰非,前路茫茫,殊为可虑。

1923 年1 月,铁路工人在郑州开会,吴佩孚加以制止。白坚武不赞成吴佩孚的办法,认为应该准许工人开会,如果开会时出现越规行动之后,才可以予以制裁。当时吴佩孚拥有七个师的兵力,几万人的军饷需要筹措,京汉铁路是他的重要饷源之一。管理京汉铁路的是以梁士诒为首的交通系,是吴佩孚的政敌。吴佩孚为了打击交通系,于是也赞成“劳工神圣”,利用工人。工人运动发展了,进行罢工,又直接妨碍了吴佩孚发放年关军饷,于是又改变态度,残酷地镇压了“二七罢工”。[6]P246白坚武不以为然,认为集会结社本为法律所允许,军警等官张大其词,禁迫工人,便已多事,况且连匾额也不准悬挂,以致触发了京汉路大罢工,吴佩孚实则是不善于因势利导了。白坚武担心吴佩孚一误再误,再次规劝他勿终信小人之言。10 月,曹锟贿选为总统,引起孙中山、张作霖等各方面人士的强烈反对。11 月,曹锟提升吴佩孚为直鲁豫巡阅使。

1924 年9 月,张作霖、孙中山、段祺瑞与曹锟、吴佩孚之间的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派吴佩孚为讨逆军总司令,下辖三个军,冯玉祥为第三军总司令。10 月4 日,参议院宴请吴佩孚,吴佩孚发表演说,请参议员将他记名,将来可以进入武庙。言外之意是,他无意争夺政权,只作武圣人。6 日,直奉两军在山海关展开激战。13 日,吴佩孚率军事人员乘军舰前往葫芦岛督战。白坚武问吴佩孚,他是否也一同前往?吴佩孚命令白坚武留守。白坚武认为,军事人员全部随行,却令一个夙无军事职责的总参议留守,是不够稳妥的。23 日,张作霖、孙中山、段祺瑞等策动对吴佩孚久怀宿怨的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组建国民军,被推为总司令,推翻了曹锟、吴佩孚的统治。吴佩孚兵败南逃,白坚武随行。白坚武认为,此次直系失败的原因是:第一、曹锟与吴佩孚不团结,派系分裂;第二、曹锟、吴佩孚不懂得远交近攻,树敌太多;第三、曹锟、吴佩孚在任用干部方面,不懂得新陈代谢的道理,没有能够大力提拔引进人才。曹锟应负责任之十分之八九,吴佩孚应负之责任不过只有十分之一二。

1927 年,吴佩孚派白坚武到南京,与孙传芳加强联络。然后,白坚武又回天津赋间。吴佩孚被国民革命军打败,被迫入川,投靠四川军阀杨森。此后,吴佩孚曾多次请白坚武入川相助,白坚武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白坚武到了日本,结交了不少日本军国主义者。

1928 年1 月,杨森致电南京国民政府,向国民政府报告,说吴佩孚所部已经被他解除了武装,迁居绥定,使白坚武闻之怆然。然而南京政府还是处分了杨森,罢免了杨森的军长之职,仍然对吴佩孚发出了通缉令,更使白坚武不禁悲从中来。3 月,孙传芳表示愿意与吴佩孚合作,聘任白坚武为参赞。吴佩孚仍然希望白坚武入川,担任秘书长,帮办一切事务。白坚武认为不如留在天津,对吴佩孚帮助更大。5 月,吴佩孚正式委派白坚武担任驻留孙传芳所部之代表。6 月,国民革命军继续北伐,张作霖被迫离开北京,向东北撤退,行至皇姑屯,被日本军方炸死。7月,白坚武对几个军阀加以评论,认为吴佩孚之人格毅力,张宗昌之豁达大度,并世无二;吴佩孚又过刚而无伸缩,张宗昌又过滥而无节制,两个人的共同缺点都是没有科学知识。8 月,白坚武还是钦佩吴佩孚,拟为吴佩孚编写一本大事记。9 月,白坚武又认为吴佩孚在四川再起之心太切,左右赞助无人,毫无效果,拟建议吴佩孚到日本游历一番,增加一些对外界的见识,在科学方面有所长进。

1929 年2 月,白坚武对日本驻天津副领事白井康说,中国旧领袖优道德而欠知识,改变作法即可有所作为。实际上,就是向日本推荐吴佩孚,使日本认定吴佩孚可以栽培成为日本理想的傀儡。4 月,白坚武看了白坚武的几封来信,认为一大半都是隔膜之谈,对于国内国外的情形全不明了,避处川中而膜国事,守株待兔。不改变北洋派的旧招牌,不足以号召全国。必须到日本游学,改变往日之旧面目,才能有新规模方面之发展。5 月,白坚武又对人说,吴佩孚对政治是个门外汉,只能攻人而不能自建,能奇与权而不能正与经,预料吴佩孚不会有什么结果。自己只不过是为责任心及事业心所驱使,遂至长期希望对吴佩孚有所赞助。

1930 年5 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汪精卫与蒋介石之间的中原大战展开,吴佩孚、孙传芳、齐燮元等站在阎锡山等一边。有人告诉白坚武,说吴佩孚在四川仍然不甘寂寞,自称兴国军总司令,以齐燮元、寇英杰为副司令,跃跃欲试。白坚武不以为然,认为吴佩孚的办法至死不变,其所借重之人,亦不见得能为社会各方面所重视,摆来摆去,总是那一套旧方案,原因是他仍然不明白政治的根本原则。6 月,国民政府特任张学良为陆海空军副总司令。9 月,张学良出兵援助蒋介石,阎锡山等失败。国民政府任命于学忠为平津卫戍司令。12 月,阎锡山由山西到了日本管辖下的大连。有人告诉白坚武,说明年元旦,南京政府将聘徐世昌、段祺瑞、吴佩孚出而相助。白坚武认为,这不过只是中央政府优待老辈而已,若云出山,则文不对题了。不过,白坚武还是认为,民国以来能彻底有始有终者,前有吴佩孚,今有蒋介石,成败不论,前后辉映。

1931 年5 月,汪精卫在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支持下,在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委石友三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7]P103白坚武也与日本、阎锡山、汪精卫、冯玉祥等合作,积极联络石友三、韩复榘、宋哲元、杨爱源等,商定由石友三率先发动,打倒张学良、蒋介石,其他方面出兵响应,日军攻打沈阳,拥护吴佩孚。[8]5,P2527 月,石友三出兵进攻张学良,杨爱源截获肖振瀛致宋哲元密电,请宋哲元在晋军出动之后,就近夺取山西。于是杨爱源备宋哲元,不敢出兵响应石友三了。各方见晋军不动,也都观望不前。石友三迅速失败。9 月18 日,日军强占沈阳等地。蒋介石决定不抵抗。白坚武也认为,日本蓄心积虑侵略中国已非一日,中国惟有卧薪尝胆,期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雪此耻。无备而战,不教而战,何堪一试?退缩固是罪,虚骄亦是罪。当时吴佩孚为了配合反蒋,已经从四川到了甘肃。10 月,白坚武致函吴佩孚,认为“九一八”事变为国民党之总罪案,估计国民党之崩溃为期不远。甘肃距中原过远,最好由宁夏、绥远北来。国民党尚维持原状,则闭户不问政事;国民党崩溃,则可就近担当大任。12 月,白坚武又称赞吴佩孚能忍。称赞吴佩孚在曹锟部下当团长时,为同列及官长排挤侮辱无所不至,吴佩孚惟俯首顺应忍耐,此人类所不能忍受环境,不为其摧残以去,故其后遭逢时会,建伟业、立大名,成为历史上不朽人物。

1932 年1 月,有人告诉白坚武,说张学良已经派人到宁夏招待吴佩孚,向白坚武有何意见?白坚武认为,吴佩孚似以暂住宁夏略作观察为宜,以免到北平之后,对内对外都提不出办法,反而不利。2 月1 日,吴佩孚到达北平,白坚武至车站欢迎。张学良亦到。当天晚上,白坚武询问吴佩孚打算怎样自处,白坚武认为不妥者,双方互相诘难、讨论。白坚武主张,吴佩孚对于张学良应该客气消极,对蒋介石应该赞许各半,对国民党应该不赞成,对日本应该表示中日同文同种、期达共存共荣。日军横冲直撞,不啻向世界宣战,必步德国后尘,望日本国民及政治家省悟,制裁军阀。白坚武认为吴佩孚精神修养固不可及,但是其思想知识仍无进步,对吴颇感遗憾。次日,吴佩孚电约白坚武再谈。白坚武认为,吴佩孚最小限度亦应该表示,自己为北方人,归老北方,不问政治,望当局努力,自己优游在野,于愿已足。22 日,白坚武再见吴佩孚,吴佩孚主张对日宣战,白坚武不赞成,双方辩难良久。3 月,日本在长春成立了满洲国。白坚武感到,自己不肯与国民党合作,吴佩孚日入魔道,为现代政治所不需要,自己的政治前途命运可叹!4 月,白坚武又至北平为吴佩孚贺寿,认为吴佩孚所言仍然是人事少而鬼神多。有人对白坚武说,蒋介石已经派人来与吴佩孚接洽了,白坚武认为此种行动不过是敷衍,无所谓内容。8 月,国民政府任命于学忠为河北省主席。于学忠与白坚武都曾经是吴佩孚的亲信,双方有历史渊源。

1933 年1 月,白坚武因为他反对国民党,此时又进一步,又联合日本反对国民党,要依靠日本,组成“华北国”,瓦解国民党的国民政府,陷入汉奸的泥淖。3 月,他感到他的汉奸活动有相当的风险,通知吴佩孚,准备“缓急时谋自脱”。4 月,国民政府北平当局通缉十五人,白坚武被列为第一名。5 月,因为于学忠拥护国民政府,被白坚武视为敌人,派人刺杀于学忠,未果。6 月,白坚武逃离天津,躲往日本统治下的大连、长春,拜访了日本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小矶国昭对他深表谅解。他又拜访了伪满洲国官员。8 月,又组织了“正谊社”、“兴北会”,继续开展其“华北国”的汉奸活动。10 月,又返回天津,又回到奉天。11 月,又到承德活动。1934 年1 月,白坚武开始组织武装,任命胡东山为其正义军第一军军长,特聘松岗胜彦为高等顾问。致函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满洲国军政部高等顾问佐藤中将,请求援助指导。但是,热河特务机关长松室孝良、土肥原贤二少将表示,白坚武建立军队的时机还不成熟,还须少待时日,使白坚武大失所望!2 月,白坚武离开承德,到了奉天。6月,有人对白坚武说,吴佩孚不反对国民党。白坚武认为自己反对国民党是一本良心主张,不必问别人之异同。吴佩孚在北平不自由,所言非其本心。与吴佩孚即有异同,亦不能转移自己之心志。7 月,白坚武为《新志林》撰文,称李卫公言:“凡将正而无奇,则守将也。奇而无正,则斗将也。奇正皆得,国之辅也。”白坚武认为正奇相较,正要于奇,无正则奇虽能斗而无功,天下事非斗能了也。吴佩孚数胜而无成,以知非浪战可以定国也。有正奇乃大成,所谓经权是也。9 月,吴佩孚即用“匿名信”的方式,向何应钦告了密,称白坚武与石友三、刘桂堂等每人受日本贿赂五万元,命他们在一个月内大举,组成华北国,要推举吴佩孚为华北国元首。信末还附有名单一纸,开列石友三、陈嘉模、刘桂堂、刘永谦、周愚夫、白兴亚、符定一、易敦白等人的姓名。除石友三、刘桂堂之外,其余的人,在其姓名前均画有黑圈,表明系昔日吴佩孚之部下。[9]P177

1935 年6 月,白坚武由奉天回到了天津,发动铁甲车队从丰台进攻北平,准备进城后发表“反蒋倒党”宣言,成立华北自治政府。[7]P18失败后,白坚武又在日本宪兵护送下逃往奉天。9 月,白坚武还不知道吴佩孚已经向国民政府检举了他,因为缺乏活动经费,特别写了一封信给吴佩孚,请求给他一万元,称自从他到洛阳,以至逃往东北,都未尝有一文之求,今为正义社,为国,万不得已,有此一度之烦渎,实出无奈。派专人送到北平,面交吴佩孚。10 月,所派往北平之人给白坚武写了信,说吴佩孚表示无法借给白坚武。白坚武在日记中写道:“论情理,势不应以无法搪塞。然既如此,只好作罢。”11 月,白坚武从奉天回到了天津,派刘明光到北平谒见吴佩孚,进告要计报国。刘明光从北平返回天津,也向白坚武报告了吴佩孚的近旨。1937 年2 月24 日,白坚武到北平什锦花园谒见吴佩孚,称吴佩孚惟有容颜康佳耳。4 月17 日为吴佩孚生日,白坚武又早往拜祝。白坚武比吴佩孚小12 岁。在此前后,吴佩孚拒绝了日本要求他组织汉奸政府。1939 年,吴佩孚被日本害死。

三 结束语

白坚武认为吴佩孚果断刚明,刚毅弗屈,可与为善。吴佩孚对白坚武也深为嘉许,任命他总持政务,倚为左右手。双方曾经亲密合作。[3]1.P492同时,白坚武也认为吴佩孚长于用兵,短于施政,地位既高,谀言日至,往往拒谏饰非。第二次直奉战争失败之后,秘书长张其锽在吴佩孚面前攻击白坚武,使吴佩孚对白坚武亦有疏远之意。[3]1.P501后来,白坚武又认为吴佩孚优于道德而欠智识,国民党人则有智识而乏道德,向日本推荐吴佩孚,拟请吴佩孚到日本学习,增强智识,改变办法,即可超越国民党,领导中国。1931 年“九一八”日军强占沈阳等地之后,白坚武也曾经主张卧薪尝胆,期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再雪此耻,吴佩孚则主张立即对日宣战,双方意见相左。白坚武反对国民党,吴佩孚不反对国民党,双方意见又相左。白坚武不重视气节,他曾在日记中写道:“留芳遗臭之语,乃腐士妄行分别之谈。以人性言之,凡抱一主张至万劫不回,俱为高等人类之好表现。”[3]1.P264“唐武三思有言:‘我不知何为好人坏人,与我好者则为好人,与我坏者则为坏人。’人多痛绝其言,余殊赞同之。”[3]1.P295“庄子云:‘生为尧舜,死也枯骨;生为桀纣,死也枯骨。’杜子美言:‘寂寞身后名,何与生前事?’皆厌世达观之语。”[3]1.P308于是,他以日本军国主义者为他反对国民党的同志,认为联络日本军方是外交,不是投靠;聘日本顾问,是客卿,不是太上皇;他办“华北国”是独立自主的自治政府,不同于满洲国,更不同于高丽。终于沦为汉奸,被冯玉祥逮捕,以“汉奸首领罪”予以枪决。吴佩孚则拒绝与日本合作,拒绝资助白坚武的汉奸活动,保持了民族气节,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许。[9]P394

[1]徐又春.民国人物大辞典[Z].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

[2]陈旭麓.中国近代史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2.

[3]杜春和.白坚武日记[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

[4]刘绍唐.民国大事日志[M].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1973.

[5]胡适.胡适的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6]郑志远.直系军阀史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7]马先阵.西北军将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

[8]王成斌.民国高级将领列传[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

[9]熊宗仁.何应钦的宦海沉浮[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吴佩孚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从“三不主义”管窥吴佩孚的儒学情怀
吴佩孚晚节有亏?
吴佩孚鸡屁股“退敌”
低情商,易受伤
美哭了的日本点心
吴佩孚的批文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