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探索与实践——以鄂州职业大学为例

2015-03-19汪建立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鄂州校企实训

汪建立

(鄂州职业大学,湖北 鄂州 436000)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职业性要求高职院校围绕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需求来办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高职教育围绕职业岗位来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必然要求高职院校主动寻求与用人单位的合作,按照实际岗位(群)的需求来决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教学内容、质量评价,通过顶岗实训,使学生获得未来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

1 校企合作的意义

校企合作是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在国际上称为合作教育,是指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职业院校与企业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就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师资建设、实训条件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学校教学与学生参加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训练有机结合,培养适应企业及社会用人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实行校企合作有助于解决自身发展中普遍存在的资金不足,办学场所设施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缺少稳定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落后,教育质量不高,毕业生就业困难等问题[1]。对于企业来说,实行校企合作,可以解决企业技术型人才的短缺,有利于提高企业现有员工的文化素质与技术水平,有利于加快企业技术升级的步伐,有利于企业良好社会形象的树立。

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少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有很多高职院校实行校企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观念滞后

一些高职院校和企业对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和企业未来发展的积极意义认识不足,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考虑,不参与或很少参与人才的培养。而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由于传统办学模式的惯性,不少院校把校企合作视为应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监督评估的权宜之计,认为校企合作不过是偶尔聘请企业人员上上课,或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并没有把校企合作视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2.2 政策缺位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如果没有政府层面的引导和支持,校企合作这种人才培养途径将得不到有效保障。目前,尽管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对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管理体制等做出了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比较宏观和笼统,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校企合作准则和规范,缺乏可操作性,特别是缺乏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正向激励和刚性要求。政府规范与推动校企合作的力度不够大,导致校企合作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难以真正落实。

2.3 机制障碍

由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性质、资产隶属、管理方式、追求目标不同,校企双方对校企合作的认知、态度和运作方式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微观运行机制不够成熟和完善,由于很多学校受政府的监管,自主选择权较小,因此常常会放弃或消极对待校企双方在人才的交流互动、资源的完全共享等方面的合作探索。由于政策、环境、资源的限制,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还缺乏实质性的探索和实践[2]。

3 校企合作的探索与实践案例

鄂州职业大学与广东深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校企合作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过程是校企合作分三步走,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利互惠、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3.1 共同建设研发教育基地

2007年8月,第一批鄂州职业大学(以下简称鄂大)应用电子技术毕业生进入广东深莱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作,通过三年努力,这批学生成为该公司的骨干力量,并进入公司管理团队,为企来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该公司董事会与决策层对高职教育有了深层次的认识,此后,该公司决定与该校全方位地深度合作。

2010年,双方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由企业提供设备,学校提供场地,在鄂州职业大学挂牌成立“鄂州职业大学莱特LED研发教育基地”。基地成立后,该公司立刻派工程技术人员来校培训教师,然后和教师一起指导学生实训,校企双方共同开展新产品研发,共同申报了一个广东省产学研项目——《照明与显示LED封装工艺开发与应用》,并获得一项国家发明专利。

3.2 实施校企“订单”培养

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2011年,鄂大与深莱特公司签订协议,设立“莱特班”,为该企业定向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该公司依据自身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人员情况,提出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教学内容,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生产操作等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该公司全程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学校负责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学生的实践教学和技能操作到企业完成,由公司技术人员负责,这样学生毕业后就能直接上岗,成为熟练的技术人才。

在“订单”培养中,应特别注重针对性,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走进学校为学生上课,同时学校教师给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学生在教学中获得技能训练的过程,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为企业生产产品、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真正实现了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通过“订单”培养,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获得技能,学校得到发展,实现了学校、企业与学生的多赢。

3.3 建立“校中厂”

通过上面的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尝到了甜头,2012年以来,深莱特公司负责人三次来到学校考察交流,要求进一步加强合作,将生产线建在校园,以股份合作的形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校企双方投入资产,成立董事会,共同管理、经营经济实体,建立股份制合作一体化发展。双方协定,深莱特公司按生产要求提出建设生产车间的标准,提供设备、技术、加工产品的原材料,负责产品销售。学校负责提供符合生产要求的环境和厂房,建立“校中厂”,“校中厂”享受校办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该公司派人员管理“校中厂”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为校内实训提供真实的岗位训练、营造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指导师生的生产和实习实训。学校安排学生到“校中厂”顶岗实习,派教师到“校中厂”顶岗实践,输送优秀毕业生充实企业的员工队伍,这样既可以解决企业场地不足的问题,也解决了学校实习实训设备不足的问题,同时还为学生提供社会化的勤工俭学。

4 构建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保障

通过校企合作“三部曲”的探索和实践,有效实现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了校企合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1 组建“校行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

2012年10月,鄂州职业大学电子系成立了“校行企”合作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会由鄂州职业大学电子系、鄂州市电子协会、鄂州市电工协会及湖北众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大为(鄂州)电子有限公司、武汉中夏无线电厂、深圳莱特光电有限公司等高职院校、行业和企业组成。主要职责包括研究与审定共建专业、校企人才培养合作、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制定、教学资源开发、师资队伍建设、员工培养及管理、企业兼职教师管理、教师服务企业管理、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合作项目年度规划与管理、实习实训管理、社会服务与管理、学生实训就业安排与管理、教学质量的评价与监控等。通过高效运行,实现“校行企”三方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委员会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4.2 构建校企合作制度体系

为保障校企合作的有效、长效运行,校企共同参与制定了各项保障制度,具体包括:《鄂州职业大学校行企合作议事制度》、《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资源管理办法》、《鄂州职业大学关于在企业建立“教授工作室”的暂行规定》、《鄂州职业大学教师实践锻炼管理办法》、《鄂州职业大学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校企联合培养合作协议》、《校企共同开展专业调研的实施办法》、《鄂州职业大学校企合作管理办法》、《鄂州职业大学校外实训基地管理规定》、《鄂州职业大学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鄂州职业大学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校与企业员工在职培训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等,进一步规范了校企合作行为,形成了长效合作机制。

4.3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

校企合作,共同实施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形成了如下运行机制:(1)互惠机制。在校企合作中,既改善了学校实训条件,提升了办学实力和社会声誉,同时,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又符合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了提高。(2)人才对流机制。学校为合作企业培养急需的专业人才,提供技术服务,参与技术开发;合作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实训条件、吸纳毕业生就业。(3)合作育人机制。专业带头人、专任教师采取多种形式建立并维护与合作企业负责人、一线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的良好人脉关系,实现了“六共同”:即共同制定、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打造专业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共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共同推进学生就业。

通过校企合作,不仅提高了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而且为企业提供了高端技能型人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校、企、生多赢局面,促进了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1]周明星.中外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职业技术教育,2008,(4):37-38.

[2]陈解放.“产学研结合”和“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6,(12):55-56.

猜你喜欢

鄂州校企实训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武汉至阳新高速公路鄂州段项目获批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赵学敏书法作品元稹《鄂州寓馆严涧宅》
建政、救亡与启蒙:再论鄂州约法之人权条款
鄂州发电公司330MW机组供热改造工程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