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2015-03-19王福魁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民俗体育运动

□王福魁(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试论民俗体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王福魁(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乌兰浩特137400)

民俗体育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悠久的历史,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娱乐价值。把民俗体育引入高校体育中来,对民俗体育来说,可以促进民俗体育的发展,增加民族凝聚力,对高校体育来说,可以增加高校体育的种类,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可以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增加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民俗体育高校教学

民俗体育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俗体育受到了西方体育的冲击和激烈文化思想碰撞的影响,产生了民俗体育边缘化的结果。因此振兴我国民俗体育迫在眉睫,而把民俗体育融入到高校体育教学中来,既可以发扬光大民俗体育事业,而且可以加深大学生对我国民俗文化的了解。

1、民俗体育的现状分析

民俗体育是一种在民间传承的,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特点的体育活动,参与人数多,具有预定俗称的规定和方式。

民俗体育属于传统体育,与民俗文化息息相关。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样,这也造就了我国的民俗体育也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以民俗体育的目的性和功能不同分类,可简单把民俗体育分为三类,分别为娱乐累、锻炼类、表演类。

目前,我国国家政策也对民俗体育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教育部亦有此类文件。这是民俗体育发展的政策保障,也是高校发展民俗体育事业的依据。自从国家相关文件颁布后,我国各高校,积极开展民俗体育活动,举办相关竞技比赛和相关授课,但是民俗体育发展情况仍不容乐观。民俗体育的教学比例仍较小,参加民俗体育学习的学生数量较少,即使是处于民俗体育发展较好的地区的高校,教学中对民俗体育的应用仍不多。

换言之,这意味着民俗体育在高校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在高校教学中积极开发利用民俗体育,民俗体育的发展将取得长足进步。

2、高校开发利用民俗体育的意义

2.1、全方面的增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

民俗文化多种多样,对年龄、体育基础的要求低,可以让学生充分根据自身的兴趣情况,灵活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民俗体育。并且民俗体育具有练习简单、娱乐性强的特点,允许在多种场合练习、竞技,并不仅仅局限于操场等特定的场所,使得大学生可以全方面的进行锻炼身体,减少了现代大学生对运动器械的依赖程度。

2.2、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

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多以娱乐性和竞技性为主,其中需要合作完成的项目有很多,例如秧歌、赛龙舟、打垒球等。这些活动可以有效的增加大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大学生的社交能力、表达能力,从而增加自信,提升综合素质。同时,民俗体育的表演特性,可以让大学生很容易的掌握一项表演技能,增加大学生的竞争力。在民俗体育的竞技表演中,也可以让大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从而开朗性格,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升大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3、促进民俗文化的发展

我国民族多样,文化丰富,但是在如今,世界一体化的趋势下,民俗文化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如何把民俗成功的传承和发展下去。目前,已经一些人数较少的民族逐渐消失,其文化也就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这不仅是民族的损失,更是文化的悲痛。而把民俗文化融入到大学体育教育中,则可以有效拯救濒危的民俗体育文化。把大学生的鲜活的生命力注入到民俗体育中去,用民俗体育的自身魅力征服大学生,在把民俗体育得以发展的同时,可以更多的把大学生的兴趣吸引到民俗文化,对民俗文化感兴趣的人越多,越有利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发展。

2.4、提升体育锻炼的意识

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一直受到高考的压力,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生通常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造成学生的身体素质较差。但是进入大学校门后,仍有大部分大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究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体育内容不吸引人,二是体育锻炼的意识欠缺。而民俗体育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民俗体育内容多样,活泼生动,没有强烈的输赢观念,能够更好的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其次,由于民俗体育的趣味性,能够更好的吸引大学生的兴趣,长期参与民俗体育的活动,可以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的意识,从根本上改善大学生不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问题。

同时,高校教育中开展民俗体育运动,可以以大学生为媒介,把民俗体育传播到各个地方,让其具有更广阔的群众基础。民俗体育经济活动对场地的要求低,可以更加灵活的开展,从而影响更多的人,而不仅仅局限于高校范围内,使得全民健身、全民锻炼的意识广泛传播,提升民族整体身体素质。

3、高校体育开发与利用民族体育的方法

3.1、积极宣传民俗体育运动

通常而言,体育运动的宣传工作,对高校的影响更大。积极宣传民俗体育,可以为民俗文化搭建一个平台,使之为体育运动的开展做铺垫。具体方法有很多,可以以高校内民俗社团为依托,举办相关的公益比赛,或者与高校内的体育组织,将体育运动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小型的趣味竞技比赛,既学习到了相关的民俗知识,又有效的锻炼了身体。再如可以邀请高校的研究方向为民俗文化的教师,开展文化讲座,普及民俗知识,现场举办小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以此营造积极活泼、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氛围。

第三天,我召开了班会。我由故事“扁鹊治病”导入,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及时改正,防微杜渐。紧接着,我请学生为我“把脉”,说说我这个班主任身上有哪些不足之处,并在黑板上将同学们的观点进行整理、归类。看着黑板上自己的种种“顽疾”,我又趁热打铁,请全班同学大“会诊”,为我“开良方”。有人提议增设一名作业助理,协助我检查语文作业;有同学自告奋勇做我的“警报器”,一旦我发脾气,他便会“报警”提醒我冷静下来;有人提议下次我说过的话不兑现,就要表演节目……对于学生开出的“良方”,我都接受了。

并且积极鼓励相关组织和社团在社会上开展宣传工作,网络无疑为宣传工作提供了最好的工具。

3、2、进行民俗体育的相关研究

任何学科都是以专门化的研究为基础,来制定相关计划的。因此,民俗体育要想取得长足发展,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组织专家对此进行专门的研究总结。研究主要为以下方面:一是研究民俗体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从理论上进行精确划分;二是普查我国的民俗体育事项,进行分类整合,记录相关的规则规定,统一规范;三是使民俗体育运动标准化,积极推广相关运动;四是根据民俗体育的情况和高校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适合高校开展的民俗活动计划,论证其合理性;五是积极挖掘民间艺人,双方合作编写相关的教材,以适应日后的高校的体育事业的开展。

3.3、培养民俗体育教师

目前,高校体育教师虽然普遍的接受过系统的体育训练,但是训练方面主要集中在理论的学习和体育运动的训练,即使有部分教师主攻某个方向,如武术、舞蹈等,但是,大部分教师对民俗体育的理解仍不够,不足以胜任高校民俗体育的教授工作。虽然,民俗体育的随意性、非专业性很强,但是仍需要专业教师来完善理论和活动的指导工作。因此,体育部门需要开展以民俗体育为主要方面的教师培养工作,培养出一批合格的教师队伍。并且在有条件的综合性大学的体育专业,设立民俗体育专业,切实的把民俗体育带到高校教学中来。最后,可以挖掘民间艺人,对高校里开展的民俗体育竞技活动进行指导,而且可以进行民俗体育的巡回表演,扩大民俗体育的影响力。

3.4、在高校体育中增设民俗体育项目

在高校中增设民俗体育的课程,是开发利用民俗体育的最有力、最直接的方式。可以通过设立学分的方式,可以强制学生参加民俗体育运动,或者把民俗体育设立为业余选修课,鼓励对民俗体育感兴趣的学生积极参选,可以有效的把既爱好体育、又喜爱民俗文化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此外,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以民俗体育为主题的夏令营、体育节、民俗节等活动,将体育运动和文化课学习,积极结合在一起,让两者相得益彰。

3.5、民俗体育和本土特点相结合

民俗体育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其发源地的民族文化为根本的,加之其发源地的地理特征、气候特征,得以形成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民俗文化和体育。正因为如此,在高校开展相关体育运动时,要充分考虑民俗体育的原本特色和当地的文化相结合。要考虑高校的学生来自于全国各地,对民俗体育的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加入本土特色,以增强高校学生乃至当地群众的接受能力。

[1]刘旻航,李储涛,赵壮壮等.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J].体育科学,2012,32.

[2]自明,董艳国,张宇峰等.论普通高校开展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4,32.

[3]李花,王绍峰.黑龙江民俗体育文化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报,2014,10.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民俗体育运动
冬季民俗节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民俗中的“牛”
体育运动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民俗节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体育运动小常识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呆呆和朵朵(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