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赏识激励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015-03-19王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王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试论赏识激励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王斌(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发展,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越来越深入对高职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高职教师要在转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出发,通过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进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在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一定要首先立足于高职院校学生对体育的相关需求,然后再灵活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的教学目的。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来高职教学实践经验,在分析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赏识激励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几点策略。
赏识教学激励教学高职体育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对参与体育教学或体育活动热情不高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始终有一种赏识的眼光去对待每一位高职院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在充分了解他们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让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体育带来的快乐,进而激发他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赏识激励教学法发挥着十分关键的现实作用。本文笔者将结合多年来高职教学实践经验,在分析我国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赏识激励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最后对赏识教育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几点策略。
1、我国高职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与普通院校相比较而言,高职院校组织体育教学的目的具有很大的差异。从现实层面来讲,普通高职院校虽然没有普通院校那么大的升学压力,然而作为为社会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却有着比普通院校更大的就业压力,他们只有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的专业型技术人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住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走出校园后如果想要迅速地走向工作岗位,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必须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必须重视体育教学,通过不断地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的提高。然而,目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只有不断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够真正得为高职院校实现办学宗旨奠定基础。
1.1、对体育学习认识不足、意志不坚
一般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重视程度都比较高,而对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教学的认识不够。在体育课上,大部分的学生都是凭着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相应的体育项目甚至还有的学生选择与体育无关的活动,总之他们对于体育的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在他们眼里体育课更多的是娱乐课。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和参与体育学习的意志比较薄弱。一些学生可能开始对体育比较感兴趣,然而随着体育项目学习的单调性和体育学习难度的提高,他们也渐渐的对体育学习失去了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这种对体育学习认识不够、意志薄弱的现象,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非常不利的。
1.2、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能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最终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然而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教师仍然注重对学生实施纪律化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体育课上必须排出整齐的队列,并严格听从教师的指挥参加相关体育活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不利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体育特长,进而采用激励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而且还容易引发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烦心理。
2、赏识激励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1、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虽然体育是一门锻炼学生身体素质的学科,同时他还是一门竞技学科。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可能地通过组织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体育活动的方式,通过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途径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热情和自信心。在体育活动中,胜利者可以提高自己对体育学习的热情,但失败者同时也会沮丧。这时就需要教师充分的采用赏识激励教学方法,先指出学生在竞技比赛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和闪光点,在给予他们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对自己的不足做出客观的判断,最后鼓励、指导他们通过不断努力来弥补自己的劣势。当在一次体育活动中表现不好的学生得到肯定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后,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他们一定还会有继续参加体育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欲望,这就培养起来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2、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采用赏识激励教学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有利于促进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方式,并充分挖掘每一个组内成员的优势,鼓励他们在自己的团队内部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拥有的价值,增强他们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坚强意志,最终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提高。
3、赏识激励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3.1、勉励式激励教育
每一个学生在参加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过程中,都希望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肯定,特别是他们在遭遇挫折或者面对失败时,更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方式来解决。一般来说,学生一时做错事情并不代表他们能力不够,更多的是他们缺乏锻炼的机会和充足的经验。这时教师如果采用强硬的语气批评学生,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认识不到自己的不足,甚至会对体育学习产生厌烦情绪。然而如果教师采用勉励式的语气,首先对学生做得好的地方给予充分肯定,然后再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做耐心的讲解,最后要鼓励学生,相信学生一定可以做好。
3.2、体育教师的行为激励法
高职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模范带头作用,这就要求他们一定要为学生做好表率,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水平。因为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体育动作,在学习体育动作时教师就是学生的学习对象,而作为教师首先要熟练掌握动作要领,然后在课上自己先做一遍,再鼓励学生学着去做,用行为激励方法去提高学生学习每一个体育动作的热情。当然对于那些学习起来比较慢的学生,教师也应该怀着一颗宽容心为学生做耐心讲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鼓舞、激励学生,最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提高。
3.3、实施赏罚分明的激励方法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该采取奖励和惩罚并存的激励机制。针对在体育课上表现好的学生,应该通过采取合理适当的奖励政策,满足表现好的学生的表现欲。而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也应该适当的给予惩罚,在惩罚时教师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让学生产生消极心理,也能够督促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教师可以采用幽默的惩罚方式让高职院校的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体育课上存在的一些不足,进而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3.4、采用期望式激励法
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采用期望式激励法,教师应该根据不同水平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不同的期望,对于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期望他们取得更高水平的成绩,而对于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他们提出适当期望,鼓励他们保持优势、发现不足、提高能力,从而促进全体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总而言之,赏识激励教学法在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关键作用,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理念,通过采取适当的激励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和体育学习的热情,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为他们成为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优秀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1]高松,杨渝晴.激励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湖北体育科技,2001(04).
[2]杜恒伟.论激励教育在体育课中的重要作用[J].老区建设, 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