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思考与对策分析
2015-03-19任玉录
任玉录,袁 宁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然而,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在办学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人文精神塑造等方面亟待进一步强化和提高。高职院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决内涵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现实意义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造就大批高端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面向市场、社会为目标,坚持整合资源、优化结构,高端引领、多元办学,发展内涵、提升质量;加快形成以终身教育为理念,与充分就业和市场需求相适应,开放灵活、发展协调、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确保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有用、终身受益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可以不断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这关系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质量效益的全面提高,关系到充分就业的实现以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同时,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也是推进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
目前,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建设和扩大办学规模上,没有把专业、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验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等内涵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严重影响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加快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社会竞争力,以就业为导向合理设置招生专业,开创特色就业形式,拓展就业渠道。
2 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1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关键。高职教师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融理论实践于一体的“双师”素质、较强的教学及科研能力。
2.1.1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来源单一。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绝大多数是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因此缺乏企业行业实践经验。现行教师职称评定方式无形中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发表著作、科研建设上,忽视了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许多专业教师实践动手能力、实训教学指导能力较弱,与高职教育需要的“双师”素质差距明显[1]。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理论型教师居多,“双师型”教师偏少。在高职院校不断扩招情况下,引进的教师多为刚毕业学生,只具备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经验,导致高职理论型教师占多数,而重实践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从毕业院校看,我国高职院校师资主要来自普通高校,这种“半路出家”式师资组建模式,决定了职业教师队伍的非专业化和非职业化。
(3)兼职教师队伍难以满足高职教学需要。目前高职院校聘请大批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一方面解决了专业教师数量不足问题,另一方面弥补了专职教师实践能力弱的缺陷。但兼职教师本身存在问题:一是人员不稳定,很难保证教学连续性;二是对高职教育教学要求缺乏深入了解,无法保证教学效果;三是缺乏系统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2.1.2 师资队伍建设思路与对策(1)加强专职教师培养。第一是提高专职教师学历层次,鼓励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第二要为专职教师提供进修学习的机会,更新教师职业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满足高职教育教学需要。第三是选拔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并进行重点培养。第四是以专业教研室为基础,培养优秀教学团队,发挥团队优势。第五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坚持把品德、知识、能力、业绩作为考核教师的综合标准,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学术水平,促进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2)强化专业课教师职业技能培训。选派专业课教师到医院、企业进行培训或挂职顶岗,参与医院、企业的科研项目,积累专业教学需要的实践经验。鼓励教师考取职业资格证书,获得行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积极鼓励专业课教师参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3)加强教学名师培养。对高职院校教师素质与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培养教学名师,建设优秀团队。
(4)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一是严格任职条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骨干为兼职教师;二是建立兼职教师信息网,扩大选择范围,择优录用;三是保持兼职教师数量相对稳定,以减少教学过程中的磨合,提高教学质量;四是加强兼职教师业务培训,提高教学水平。
2.2 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2.1 专业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专业设置上,部分专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及行业、企业需求不相适应;在专业发展水平上,各专业发展很不平衡;在专业课程上,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与培养学生专业能力要求存在差距;在课堂教学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现象等。这些问题只能通过加强专业建设来解决。
2.2.2 专业建设思路与对策(1)合理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设置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要大力发展有潜力的主干专业,建立品牌特色专业,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
(2)以“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校院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行业和企业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发挥,校院企缺乏深度合作。同时,还缺乏政策、法规保障,缺乏持续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因此要创造条件,不断深化校院企合作,使订单培养、定向培养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实现教学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实现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零距离对接。
2.3 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基础与突破点。
2.3.1 课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课程体系建设理念不够开放,仍以传统课程体系模式为主。二是缺乏完整科学的课程设置方案及知识结构体系。三是课程之间内在联系不够明确,专业针对性不强。四是核心课程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难以体现各专业学生素质培养主线。
2.3.2 课程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1)以就业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应遵循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符合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规律,体现学习内容和职业能力要求的融合。重点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于一体,最大限度强化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
(2)突出职业能力培养。要根据职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参照行业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将专业课教学与专业技能证书考试结合,为学生就业打好基础。
(3)加快优质、实用教材建设。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编写符合职业岗位实际的教材,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4)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带动整个专业课程建设。高职院校课程建设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要求,构建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专业核心竞争力。
2.4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也是基本点和着力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2]。
2.4.1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经费投入不足,政府投入职业院校的办学经费无法满足实践教学要求。二是实验实训条件与教学规模不相称,设备数量不足,种类不全,限制技能训练的开展。三是缺乏现代化实验实训设备,不能适应职业岗位能力需要。四是校院企合作不稳定,缺乏长远规划。
2.4.2 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思路与对策 一是要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使实验实训经费在办学经费中占有一定比例。二是要按照专业设置标准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实验实训设施与教学规模一致,注重设备的先进性和实用性。三是要根据行业技术发展,配备一定数量高精尖实验实训设备。四是主动与行业、医院、企业联系,寻求支持;加强对实习的组织管理,确保实习质量。
2.5 人文精神塑造
人文精神塑造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保障。人文精神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珍视并关注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人的自由、人的发展的思想[3]。要培养高质量人才,绝不能忽视人文精神教育。而塑造高职院校人文精神,必须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教师人文素养。
2.5.1 人文精神塑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教师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职业崇高感缺失;二是教书育人神圣感缺失;三是人文价值观缺失。教师的精神世界决定了人文教育的内容,教育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才能内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是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对社会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二是缺乏意志力和承受力;三是缺乏对生活的驾驭力和创造力。只注重科学知识学习,轻视人文知识获取,势必会造成学生人文精神缺失。
2.5.2 人文精神塑造思路与对策(1)构建和谐校园,突出人文关怀。和谐校园是塑造人文精神的关键,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在教师。只有突出教师主体地位,才能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只有在优良的人文环境中,教师和学生才能被感染、被熏陶、被培养、被推动,和谐校园才能构建起来。
(2)构建和谐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形成校园人文风貌。学校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应努力为广大师生提供舒适、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形成和谐典雅、环境育人的人文风貌。
(3)重视人文课程建设。必须将人文课程作为人文精神建设的重要内容,高度重视人文课程建设,改变人文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边缘地位,将其确定为核心课程之一。同时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促使教师获得教育教学新理念、新思维。
综上所述,加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与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高职教育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谋求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高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要认真查找和解决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职院校发展,努力开创高职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1]杨焕民.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7):98-99.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2006.
[3]宗雪萍.论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与重构[J].职业与教育,2013(20):191-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