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汛抗旱

2015-03-19王林刚,杨松林

河南水利年鉴 2015年0期
关键词:洪峰流量水文站降雨量

防汛抗旱

【雨情水情】2014年汛期 (6—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43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494毫米)偏少1成,18个省辖市除三门峡、济源、洛阳、焦作市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外,其余市均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少。全省汛期各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6月全省平均降雨量 44.2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97.1毫米)偏少5成多;7月全省平均降雨量67.9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179.8毫米)偏少6成多;8月全省平均降雨量117.5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137.4毫米)偏少1成多;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208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79.3毫米)偏多1.6倍。汛期全省出现4次降雨过程,未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降雨过程。

受低槽东移影响,7月8日8时至7月13日8时,全省除漯河、周口、商丘、开封市外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全省平均降雨量18毫米,其中,信阳市平均降雨量89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商城县大石桥雨量站203毫米。

受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出现了一次小的涨水过程。淮河干流息县水文站7月14日7时洪峰流量344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32.87米;淮滨水文站7月15日7时洪峰流量526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24.17米;竹竿河竹竿铺水文站7月13日12时30分洪峰流量246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43.24米。

受低槽东移影响,8月29日8时至9月1日8时,全省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大暴雨,暴雨主要集中在淮南山区和周口、驻马店市南部。全省平均降雨量40毫米,其中:信阳市平均降雨量81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新县浒湾雨量站199毫米;驻马店市平均降雨量60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正阳县正阳雨量站139毫米。

受降雨影响,淮河干支流出现一次涨水过程。淮河干流大坡岭水文站8月31日14时洪峰流量44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97.43米;长台关水文站9月1日2时洪峰流量41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67.22米;白露河北庙集水文站9月1日7时30分洪峰流量501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30.09米;史灌河蒋家集水文站9月1日20时洪峰流量47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28.48米。

受副高西北侧的暖湿气流和青藏高原西风槽共同影响,9月7日8时至9月20日8时,全省出现了连续降雨过程,降雨主要集中在豫西各市。全省平均降雨量150毫米,其中:三门峡市平均降雨量213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陕县龙咀雨量站419毫米;洛阳市平均降雨量212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洛宁县马店雨量站391毫米;济源市平均降雨量204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济源市西冶雨量站404毫米;平顶山市平均降雨量186毫米;驻马店、周口、漯河、安阳、鹤壁、郑州、许昌、焦作市平均降雨量150~172毫米;新乡、开封市平均降雨量144~149毫米。

受降雨影响,丹江、伊洛河、沁河、沙河支流北汝河、贾鲁河等河道出现涨水过程,故县水库出现历史最高水位。丹江荆紫关水文站9月15日15时30分洪峰流量 116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213.19米;洛河白马寺水文站9月15日17时30分洪峰流量1560立方米每秒 (橡胶坝塌坝影响);伊洛河黑石关水文站9月15日21时30分洪峰流量1000立方米每秒;沁河五龙口水文站9月17日21时6分洪峰流量522立方米每秒;沙河支流北汝河紫罗山水文站9月16日13时洪峰流量480立方米每秒;沙河马湾水文站9月17日16时洪峰流量480立方米每秒;贾鲁河中牟水文站9月17日23时30分洪峰流量71.6立方米每秒。

受低槽影响,9月27日8时至9月29日8时,全省普降小到中雨,南阳市东南部、驻马店市及淮干上游出现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41毫米,其中:驻马店市平均降雨量108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确山县张大圆雨量站189毫米;周口市平均降雨量53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项城市吴老庄雨量站140毫米;南阳市平均降雨量46毫米,累计最大点雨量桐柏县新集雨量站222毫米;平顶山、郑州、开封、漯河市平均降雨量40~42毫米。受此次降雨影响,淮干、洪汝河、唐河出现了一次洪水过程。

受降雨影响,淮河干流、洪汝河、唐河出现了一次涨水过程。淮河干流大坡岭水文站9月28日10时25分洪峰流量210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101.05米;长台关水文站9月28日16时48分洪峰流量 2070立方米每秒,17时洪峰水位 69.27米。洪汝河遂平水文站9月28日20时洪峰流量875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59.85米;宿鸭湖水库10月2日8时最高水位54.20米,蓄水量4.48亿立方米,最大入库9月28日22时2940立方米每秒,最大泄量9月28日20时548立方米每秒。唐河支流三夹河平氏水文站9月28日12时洪峰流量525立方米每秒;唐河唐河水文站9月28日20时洪峰流量85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93.33米。

【旱情】2014年1月1日至9月30日,全省平均降雨量635.5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685.4毫米)偏少7%,但降水时空分布极度不均,1月1日至8月31日,全省平均降雨量只有437.7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606.1毫米)偏少 28%,为1951年以来同期第三少值。特别是6月1日至7月31日,全省平均降雨量112.3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 (276.9毫米)偏少60%,是1951年以来最小年份,呈现出严重的气象干旱。

【灾情】入汛以来,信阳市7县 (市、区)23个乡 (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53万人,倒塌房屋 250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90公顷,损坏堤防3.63千米,损坏水闸7座,冲毁塘坝29座,损坏灌溉设施50处,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0.76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25亿元。

持续少雨使全省大部分地区发生旱情,尤其是中部、西部旱情十分严重,且持续时间从6月中旬直到8月底,横跨整个主汛期。全省秋粮种植面积477.6万公顷,秋粮累计受旱面积377万公顷,其中受灾168.83万公顷,成灾74.4万公顷,绝收20.33万公顷,因旱减收粮食145万吨,经济作物损失10亿元;其他行业损失23.6亿元。全省山丘区有74.2万人、10.7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性吃水困难问题,主要分布在郑州、许昌、三门峡、洛阳、平顶山、南阳市、巩义等市县。

受严重夏旱影响,平顶山、许昌、登封、镇平、栾川、新密6个城市常规供水水源基本枯竭,近300万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和大量重要工业生产企业供水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只能通过启动地下水备用水源、应急调水,以及大力压减供水指标、减压限时供水、关停部分高耗水行业等措施,以维持城市供水需求。

【防汛】(1)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落实。4月23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水库安全度汛工作会议,5月5日省政府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专题召开全省南水北调工程防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水库安全度汛和南水北调防汛工作。省政府与18个省辖市、10个省直管县政府签订了防汛责任书。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发文明确了全省重点防洪工程防汛责任人名单,并在5月14日《河南日报》上公布。健全防汛抗旱督察监督机制,修订印发《2014年河南省防汛抗旱督察事项》。5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举办第9期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对70多名任职未满一年的主管县 (市、区)长进行了业务培训,以提高指挥决策应急能力。

各级防汛、水文等部门严格实行汛期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严密监测天气和雨水情,滚动预报,及时预警。适时组织会商,科学调度,统筹兼顾防洪和抗旱,合理利用雨洪资源,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功能和效益。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汛期先后9次对市、县和水利工程管理单位防汛责任人上岗到位和值班带班情况进行了抽查,并进行通报和跟踪整改,严肃了工作纪律,确保防汛工作开展。

(2)强化各项准备。全省各级各部门提前着手、提前准备、提前防控,做好各项防汛准备工作。修订、完善了《河南省2014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省级防汛应急方案、淮河干流等7条主要河道防洪预案、13处滞洪区运用应急预案、128座大中型水库防洪抢险应急预案。各地也制定完善了各级、各类防汛应急预案和山丘区79个县的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特别对南水北调等在建工程,督促各建管、施工单位制定了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

省长谢伏瞻7月24日到河口村水库检查指导工程建设和防汛工作。省军区司令员卢长健7月8日至11日到郑州、驻马店、信阳、南阳、平顶山等地检查指导防汛工作。省委、省政府领导按照责任分工先后到所属责任区检查督导防汛抗旱工作。副省长王铁先后到信阳市、焦作、济源市和固始县及河口村水库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准备情况,并召开淮河流域重点市、县防汛工作座谈会,部署淮河流域防汛工作。省水利厅厅长王小平多次深入基层明查暗访。从3月中旬开始,省水利厅由9名副厅级干部带队,结合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督察,对水库、河道等在建工程及防汛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省水利厅按照部门责任分工,分别就分包防洪工程进行了检查。省、市、县水利部门全面开展小型水库安全隐患排查,共检查小型水库1500多座,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制定措施,限期整改到位。省防办先后多次对南水北调、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和山洪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了重点抽查。

为保证防汛抢险需要,各级均对防汛物资进行了储备补充,省级于汛前补充购置入库防汛物资600万元,全省储备防汛物资总价值达10229万元。加强“武警河南省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河南省水下救助抢险队”和5支国家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建设管理,开展防汛抢险培训演练。在山洪灾害防御重点地区,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常识的宣传培训和实战演练。

及时掌握全省雨情、水情、工情及抗旱行动情况,并以《防汛抗旱简报》形式报送国家防总、水利部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共编发《防汛抗旱简报》73期,各类防汛抗旱信息180余条。为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掌握舆论的主动权,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于5月23日召开新闻通气会,向新华社河南分社及河南日报社、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等11家新闻媒体介绍防汛准备工作情况,并现场接受采访,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3)强化非工程措施建设。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已形成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为中心,上联国家防总、水利部、四大流域机构、省政府,下联18个市水利局、134个县 (市、区)水利局和33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完整体系。建成了涵盖79个县、774个乡 (镇)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了雨水情信息的实时监测,及时发布灾害预警,安全转移受威胁群众。在18个省辖市、134个县 (市、区)水利局和部分乡镇、水管单位建立了异地防汛会商视频会议系统。水文测报网已建成4028处雨水情自动监测站,密度达到每40平方千米1处。通过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全面提高了全省雨水情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的时效性、准确性,以及防汛抗旱调度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在防御洪涝灾害中成效十分显著。

(4)狠抓小型水库安全度汛。通过除险加固,大部分小型水库消除了安全隐患,奠定工程基础,提高了防洪能力。但仍有部分小型水库没有进行除险加固,且小型水库普遍存在没有国有管理单位,管理技术缺乏、管理资金不足、管理职责不落实、管理制度和措施不到位等突出问题。为保障小型水库防洪安全,全面落实防汛责任,于汛前签订了小型水库责任卡,同时加大培训工作力度,全省累计培训小型水库管理人员2800人次,有效提升了小型水库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洪水应对能力。

(5)狠抓山洪灾害防御。汛前,通过修订、完善的79个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层层开展演练,确保将责任制和措施落实到县、乡、村、组、户。结合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统一编制的《山洪灾害防御常识》专题片、宣传画册和培训手册,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5月6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下发《关于做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宣传培训演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县加强山洪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查漏补缺,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质量。2014年汛期,全省共有42个县发布预警信息886次,向313个乡(镇)、3395个村责任人发布预警短信6万多条,涉及群众22.2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6)狠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防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南水北调办先后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14年南水北调工程安全度汛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南水北调工程汛前检查的通知》,对南水北调工程防汛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明确1名督察专员负责南水北调工作工程防汛工作的组织协调,组织对南水北调工程风险点进行拉网式普查。通过普查,明确了防汛重点92项,其中一级风险项目3项,二级风险项目4项,三级风险项目85项。根据防汛重点排查情况和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各建管、施工单位完善度汛方案和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确保了南水北调工程防洪安全。

【抗旱】省委、省政府对抗旱工作高度重视,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抗旱保供水保秋粮生产工作,并深入旱区检查指导抗旱保秋工作,确保粮食生产和人畜饮水安全。8月5日,省委书记郭庚茂主持召开全省抗旱工作汇报会,提出“把抗旱保生产保生活作为事关全局的一件大事来抓、作为一场紧急的硬仗来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基本用水,力争全年粮食产量增而不减。”7月28日,省长谢伏瞻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抗旱工作。7月28日17时,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启动了全省Ⅲ级抗旱应急响应。各级各有关部门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掀起了抗旱保供水、保秋粮生产的高潮。

在抗旱保秋工作中,河南省财政部门及时下拨了中央和省级特大抗旱经费2亿元,支持受旱地区抗旱,各市、县财政也筹措资金用于兴建抗旱应急工程、提水、送水等。

各级党委、政府把保证群众吃水问题当作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保障人畜饮水安全。实施启用白龟山水库死库容、打井、从丹江口水库调水、从燕山水库调水、人工增雨作业5项举措,多途径解决平顶山市供水困难问题。在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长江防总、长江水利委员会、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湖北省水利厅的支持下,从8月7日开始由丹江口水库调水通过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向白龟山水库补充水源,至9月20日结束,历时45天,累计调水5010万立方米。黄河水利委员会为解决三门峡市城市供水问题,提高三门峡水库蓄水位至310米,保障三门峡城市供水。各地制定人饮解困工作方案,完善应急供水工程措施,采取分片包干、对口帮扶方式,为群众送水。

为保证将因旱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实现全省粮食产量增而不减的目标,各地发挥现有工程灌溉效益,及时建设、修复应急引水灌溉工程设施,加强水源科学调度配置,利用黄河水和地下水进行灌溉。黄河防总大力支持引黄抗旱,将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由300立方米每秒加大到705立方米每秒,全省6月份以后共引黄河水9.65亿立方米,灌溉和补源面积达到93.33万公顷次。井灌区组织在地下水位下降的地方抢打机井,对淤积的机井及时淘井、洗井,恢复灌溉功能,修复、疏通灌溉渠道,为群众灌溉提供水源。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旱情会商6次,召集气象、水利、农业、黄河河务局、财政等防指成员单位分析研究旱情,提出应对措施和建议。气象部门及时发布气象干旱预警,制作短期和中期天气预报,及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省水文水资源局利用已建成的1674处测墒站、地下水监测站,加密土壤墒情监测频次,由原来的每10天一次调整为5天测报一次,旱情统计由10天上报一次调整为每周上报两次,为科学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支撑。

济南军区首长到河南省调研旱情,研究决定集中组织驻豫部队帮助河南开展抗旱减灾工作,同时捐助6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援重点地区抗旱救灾。济南军区共出动官兵1961人,车辆及大型机械装备191台,疏浚水渠12.7千米,清淤3.03万立方米,灌溉农田99.4公顷,运水647万公斤吨。各部门加强督导和服务,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省政府派出18个督导组,省水利厅派出4个技术指导组,省农业厅派出16个专家组深入一线,市、县派出100多个工作组,检查督导各地抗旱工作。旱区80多支县级抗旱服务队主动出击,为群众提供送水、打井和找水服务。各级气象和水文部门密切监测雨情、墒情、水情、地下水变化,加密测报,及时预警。省气象局积极组织实施人工增雨作业。中石油、中石化河南分公司对抗旱用柴油每升优惠0.25元,提供加油便利和流动巡回送油服务。省电力公司对抗旱电费每度优惠0.1元,组派抗旱保供电服务队960支,架设临时供电设施,确保抗旱用电安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加强重点城市用水的调配和管理,紧急启用备用水源,加快建设投用新水厂,指导城市节水工作。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河南电视台、河南广播电台发挥主流媒体作用,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全面宣传报道各地抗旱行动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抗旱期间,全省累计投入抗旱资金21.4亿元,日最高出动劳力125万人,行动机电井45万眼,投入泵站869处,出动抗旱设备93.5万台 (套),累计抗旱灌溉613.73万公顷次,解决 63万人、6.38万头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抗旱挽回粮食37.5亿万斤,挽回经济作物损失26.2亿元,保障了群众吃水安全,为河南粮食丰产丰收作出了突出贡献。

抗旱期间,全省采取了以下措施:

(1)推进抗旱规划实施。8月14日,省政府副省长王铁主持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听取省水利厅抗旱规划工作汇报,要求省水利厅、省财政厅齐心协力,加强沟通协调,落实配套资金,确保按时完成建设任务;8月15日,省水利厅、省财政厅召开专题工作会议,具体安排部署抗旱规划实施工作,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工作开展。为建立组织保障,成立了以主管厅长为组长,防办、计划、财务、建设、农水、质量监督、纪检监察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由防办、计划牵头,有关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为保障项目建设有规可循,河南省先后出台了3个规范性文件。水利、财政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抗旱规划建设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通知》,规范了项目核实、项目申报及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印发了《河南省引调提水工程实施方案编制大纲》,以指导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的有规、有序开展;制定了《河南省抗旱应急引调提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根据水利部制定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结合河南工作实际,制定了河南省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对项目前期工作、建设管理、验收与运行管理、监督检查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为加强项目管理,民主决策,实行重要事项厅长 (局长)办公会议议事制度和总工 (技术负责人)牵头的项目审查评议制度。从项目论证、项目审查、项目审批等环节加强监管,实行阳光运作、民主决策。明确要求项目申报由水利、财政联合行文呈报,并根据轻重缓急,对项目进行排序,提交省水利厅审核确定。为保证项目的可行性,由总工牵头,防办、计划、建设、农水、财务等相关处室及有关专家共同评议审核,拟定年度建设项目名录。根据重要事项报告及议事制度,将年度建设项目名录及情况说明,报告厅长办公会议研究通过。

河南省已确定2014年度建设的51个引调提水工程,9月底前各地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工作,10月底前,省水利厅完成实施方案合规性审查及项目批复工作,11月底前完成财政评审和开工建设前期准备工作。3个小型水库工程,正在与发改委协商,打算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按照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两个阶段开展工作,并将审批权下放到省辖市。2014年度省级建设项目资金资金已落实到位。

(2)发挥抗旱服务队任用。为贯彻落实国家防总、财政部、水利部三家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抗旱服务组织设备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抗旱服务队建设和管理,提高抗旱减灾服务能力,省防汛抗旱指挥部、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对意见进行联合转发,按照工作意见的要求,加大对抗旱服务队的投入力度,做好抗旱服务队建设和管理工作,提升全省抗旱服务队的抗旱减灾能力。受旱以来,旱区80多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充分发挥装备和技术优势,开展拉水、送水,打井、洗井,维修渠道管道,设立临时取水点,抗旱灌溉、示范宣传和抗旱机具维修租赁等服务,起到了抗旱生力军和示范带头作用。受旱以来,全省县级抗旱服务队出动人员3.9万人次,送水车辆4726台 (次),打井洗井设备 140台 (套),抗旱机具 1.9万台(次),共拉水4700万公斤,打井洗井6980眼,修复灌溉设施2935处,架设临时取水点347处,解决临时饮水困难人数41万人,抗旱浇地35.13万公顷次,维修租赁抗旱机具1.6万台 (套)。

(3)完成重要河道水库旱限水位研究制定。按照国家防办要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根据水库、河道供水保障任务,确定了81座大中型水库和7个重要河道断面旱限水位的研究制定工作,10月份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对技术报告进行了评审,通过细化调整,完成了任务,技术报告上报国家防办和水利部水文水资源局。

(王林刚 杨松林)

猜你喜欢

洪峰流量水文站降雨量
降雨量与面积的关系
金沙江坝下水文站中泓浮标系数稳定性分析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西双版纳州水文站网合理布设及测验方法探析
水文站缺测资料插补展延实例分析
无定河流域洪峰流量的空间变化统计分析
铁力水文站水文特性分析
清流河滁县站历年洪峰水位洪峰流量趋势分析及应对措施
洞庭湖区降雨特性分析
罗甸县各乡镇实测降雨量分析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