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研究

2015-03-19重庆市沙坪坝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王颖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3期
关键词:权属资产事业单位

重庆市沙坪坝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 王颖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出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必须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一规定的制定,充分体现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对提高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效率及资源优化配置起到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明确指出,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时,需要始终遵循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一、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概述

(一)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是指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及任务,所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事业单位的预算主要由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两部分所组成。通过有效的预算管理措施,可以优化事业单位的资源配置,全方位调动单位各个层次的员工积极性,促进事业单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的资产是指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各种财产、债权、其他权利等经济资源,均属于事业单位的资产。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能够给事业单位带来服务能力及其他经济利益。

二、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概况

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受国土资源与房屋管理局委托,承担辖区内的房屋权属登记发证和商品房预售、抵押、房地产转让、房屋租赁的登记管理,负责管理房地产交易与权属登记档案,落实房产政策,处理房屋权属纠纷等工作。对于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而言,财政预算资金是单位资产形成的主要渠道,资产管理水平又属于预算安排合理与否的基础,其间接地影响着事业单位资金的预算工作。由此可见,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是互为前提与基础的。因此,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工作,使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能够有机结合,便也显得尤其重要。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不合理

首先,事业单位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观念,这种观念直接导致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管理力度薄弱。很多事业单位只是将有数字的资产收支算作资产,忽略了一些公用设施、设施也属于资产的一部分内容。这种形势下,难免会造成资产不清,资产利用率不高等诸多问题的存在。其次,由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意识薄弱,间接导致单位在总资产的计算方面,容易发生资产计算模糊、资产计算不准确等问题。如果事业单位的现有资产总和不清,账目反映失真,都会给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效果造成影响。再次,我国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所用手段目前来看还是相对滞后,虽然公共服务设施的资金投入量越来越大,事业单位占有的国有资产也越来越多,但却缺乏与之相匹配的管理体制,最终导致资产管理不合理,预算审核责任不清,凸显出诸多的客观问题。

(二)国家对于事业单位资产的宏观管理能力不足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公共财政的改革,以此来提高公共财政的效率性与完整性,推动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家只重视公共财政大方面的改革,却忽略了对事业单位资产小方面的监管。由于国家对事业单位资产的宏观管理能力不足,没有全面摸清事业单位的总资产,缺乏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预算管理不完整、资产管理混乱等问题的存在。而这些问题,都是影响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紧密结合的绊脚石,应该提高重视。

(三)事业单位预算与总资产关联度低

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财政预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预算结果直接影响着事业单位资金的分配结果,可见良好的预算管理模式,对事业单位的资金配置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从我国目前事业单位的发展情况来看,其在预算管理方法还是存在较多的漏洞,例如,对事业单位资产的总储存量不重视,支出控制不合理等等。由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直接导致其与资产管理无法紧密结合,影响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细致性、高效性与科学性。

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

1、明确资产配置参数

事业单位申报资产购置需求、审编经费预算,均需以资产编配标准作为依据。因此,事业部门应该通过有效对策,明确资产配置参数,建立健全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就以土地房屋权属登记中心为例,该单位应该根据单位性质、人员编制以及财力可能作为依据,明确单位各类资产(如办公用房、机动车辆、办公家具、空调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等,均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资产)的配置数量、资产性能指标、资产使用年限以及资产的实际价值。只有明确了事业单位资产的各参数指标,才能控制资产的有效规模,优化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为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有机结合做出保障。

2、制定和推行配置标准

事业单位根据其性质的不同,资产配置也会有所差异,再加上行政事业资产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在制定和推行配置标准时,也应该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首先从事业单位通用资产的配置标准构建着手,在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从而带动事业单位其他资产的配置标准化。通过这种方式,以保证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体系建立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而为资产与预算的结合打好基础。

(二)强化事业单位的预算控制

基于事业单位的经营特点,应该从如下两点强化预算控制,才能实现事业单位预算的规范化操作,进一步达到优化资产配置结构的效果。一是精细编制预算。精细化编制预算,是保证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有机结合的先决条件之一。事业单位应该以资产配置标准作为前提,结合单位的存量资产信息,进行预算的编制与审核工作。通过精细化预算编制,准确反应单位资产购置、分配使用、处置的明细预算,明确事业单位各类资产的需求内容与数量,明确资产的来源与去向。从而防止因资产投入不足致正常工作无法开展的现象,同时也能规避因资产投入过多致资源闲置问题的发生,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性。二是严格执行预算。以2006年我国财政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作为参照,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情况,严格执行预算。在各项资产的采购环节,均对照预算进行认真、仔细审核,对符合预算的购置项目签字确认;对不符合预算,超出资产编配标准的资产采购,一律不予签字确认,返回重新修改优化,待满足预算标准才可予以采购;对于因工作任务变化,确需调整资产购置预算的,也应按照规定程度报批后才能允许采购。通过预算环节的严格把关,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三)完善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

第一,完善绩效评估机制。将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资产采购成本是否合理,资产使用是否达到预期目标三项作为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重要指标,建立起规范、科学、系统的绩效评估机制,量化细化考评内容,以“资产优化配置、降低管理成本、节约经费开支”为原则,对事业单位资产的预算、成本、使用、效益等情况做出客观、公平、公正的评价。第二,建立资产管理责任制。遵循“谁使用谁管理,按权限负责”的理念,建立事业单位资产责任制,并以预算管理工作以绩效评估机制作为补充,对资产的采购、使用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益,促进资产管理水平。第三,制定全程化监督机制。针对事业单位资产性质的分析,制定全程化监督机制,加强对资产与预算管理的检查监督。通过实时、动态的监督,对事业单位超越预算、不按制度办事、未审批自行构建资产等违规、违纪行为进行及时惩处,追究相关部分及相关人员的责任。通过长期的审核监督,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预算与资产管理水平,促进两者有机结合。

综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资产管理相结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与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导致两者无法紧密结合,但相信随着体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各项先进措施的落实,将会进一步提升预算与资产管理水平,使两者完美结合,提高事业单位的财政工作,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在经济建设与公共服务中的应用作用。

[1]聂常虹.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问题探索[J].中国科技投资,2012,16(16):64-66

[2]王艳.浅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关系[J].商,2013,30(30):42

[3]林楠.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管理创新研究[J].理论探讨,2012,5(5):22-23

[4]王娟.事业单位改革进程中的财务管理优化初探[J].中国农业会计,2012,6(6):15

猜你喜欢

权属资产事业单位
房屋“权属存在争议”的合理认定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农村宅基地房屋权属的确定
浅谈农村集体土地上房屋权属登记与交易管理
论权属档案的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