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何以走出“小学化”教育误区
2015-03-19
农村幼儿园何以走出“小学化”教育误区
白根玲 (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幼儿园 744500)
进入新世纪,学前教育需求急速上升,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同时,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也成为教育的焦点难题。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农村教育实践,阐述了农村幼儿园“小学化”问题的根源及走出困境的一些有效做法,旨在抛砖引玉。
农村幼儿园 小学化 误区
在国家大力普及学前教育政策指引下,农村学前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又对各幼儿园提出了极大挑战。笔者今年得到了偶然的机会,对本县19个乡镇40多所幼儿园做了走访调研,目睹种种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怪象,令人揪心。尤其是广大农村贫困地区、民办幼儿园,在规范办园、科学保教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小学化”现象。作为一名多年从事基层幼教工作的教师,对如何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进行过设身处地的思考和实践,农村幼儿园何以走出“小学化”教育误区,笔者谈点个人认识。
一、农村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源
据笔者调查,目前农村学前教师大概由五种人员构成。一是一些边远学校进行资源整合、撤并后,富余教师转岗进入幼儿园。这些教师已经形成了固化的小学或中学教学模式,转岗前或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或只是经过短暂的培训,很难适应幼儿教育。二是一些年龄偏大、无力担任小学教育,转为小学附设的学前班教师。他们不具备幼儿教育相关的专业素养,更谈不上有适合幼儿教育的方法,只能教幼儿写字、算算数。三是一些贫困边远幼儿园自己聘请的合同工教师。他们没有上过相关的专业学校,幼教观念淡薄,方法落后,普遍存在于民办幼儿园。四是近几年从相关艺术学校或师范院校非幼师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年轻有活力,应该是幼教的中坚力量,但在校学习期间,因没有接受过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和相关教材教法的学习,不懂幼儿教育,还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五是一些有着几十年教龄的幼师专业生,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但只占了幼教师资的极少部分,且年龄普遍偏大,目前大多从事后勤和管理工作。
分析现状得出的结论是:幼教师资匮乏,专业化发展严重滞后,与新世纪快速发展的学前教育现状形成了一对尖锐矛盾,是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在:园长普遍观念落后,管理手段单一,教育实践缺乏理论支撑;教师专业知识、技能欠缺,保教方法陈旧,学习积极性不高;幼儿园的在岗培训、园本教研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加之市场经济、应试教育观念促使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前移到幼儿园,绑架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愈演愈烈。
二、农村幼儿园何以走出“小学化”误区
教师的素质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一位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就是一本活教材。因此,加大对后备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强对在职教师培训,努力提高全体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使每一位上岗幼儿教师都具备专业化发展水平,是农村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误区现象的重要途径。
(一)政府要重整幼师院校夕日辉煌,加强对幼教师资的培养
政府要像筹建农村幼儿园项目一样在最短时间内改、重建一批幼儿师范学校,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为农村培养一大批幼教师资。幼师院校要严格专业设置,开足开齐课程,建立在校学习——幼儿园实习——返校提升拓展的新培养模式,逐渐培养出一批教育理念先进、专业素质过硬、毕业既能胜任教学工作的专业教师,大力缓解农村学前师资严重紧缺问题。
(二)幼儿园要抢抓各种机遇,加强对教师的在岗培训
幼儿园是一种特殊教育机构,一所幼儿园可以没有教材,没有玩具,但绝对不能没有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教师。因此,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岗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是要想方设法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幼儿园要建立教师自学激励机制,设立培训专项基金,通过教师自学、集体培训、外出学习、专业考核等多种有效途径,促使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
二是要大力加强园本研训。各幼儿园要建立自己的教育资源库,将了解本园发展实际、工作热情高、敬业精神强、业务过硬、技术精湛、具有研究精神的教师打造成专家团队,引领全体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课题研究,解决实际教学中的疑难、困惑。比如,多形式的论坛讲座、生动活泼的技能培训、典型案例研析、鲜活生动的现场观摩指导等实训活动,指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幼儿、研究教材、研究教法,通过这些卓有成效的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转变观念和方法。
三是探索教研新途径,边学边用、边用边学。比如,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如何创设“能与幼儿对话的环境”成了农村幼儿教师的新课题。于是,在活动前,我们请“专家”对全园教师进行集中培训,让大家了解最新的环境创设理念、要求和基本做法。活动中,教师充分迁移经验,利用网络等资源边做边学,对于个别理解困难的教师采取跟进指导法,通过集体研讨、分散辅导、个人自学等方式成功使其完成任务。这种小步伐快节奏的即时跟进式教研指导方式便捷灵活、针对性强,既能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又能使教师在实践中掌握新做法,从而逐步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
(三)教师要以开放活动为载体,不断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
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误区来源于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懂幼儿教育的特点,急功近利。因此,幼儿园作为正规的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改变家长不切实际的教育想法,最重要的是不能迎合家长去做违背教育规律的事,不能将“小学化”责任一味推卸给家长。
对于如何扭转家长的教育误区,笔者的实践是:除了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培训外,将幼儿园的各项保教活动通过半日开放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分阶段展示给家长,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比如,前几天的操节展演结束,我们向全体家长就大、中、小班幼儿的表现进行了简短分析讲解,意在通过家长的观看、教师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使其真正明白孩子到底需要什么,他们的学习有什么特点,幼儿园为什么不能只进行读、写、算等纯知识技能性教育,使家长明白:教育一定要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选择适宜的内容和恰当的方法做适合的教育,不能“盲目跟风、揠苗助长”。
当然,这样的开放活动很多,如操节、环境创设、废旧材料制作,甚至是集体教学活动等,最重要的是每次活动要围绕一个重点目标,结合具体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幼儿教育的性质、目标、要求等。久而久之,家长就不再对幼儿园指手画脚,也不会干扰我们正常的教学秩序了,从而也赢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总之,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我们要坚持长效机制,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责编 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