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
2015-03-19
试论小学数学课堂与生活的相互渗透
任文虎 (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李村学区 054000)
小学生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如果按照比例来看的话,前者多于后者。小学生的学习往往很容易从熟悉的感性认知来开始。现实生活不仅是科学的出发点,还是科学的最终归结点。所以,课堂和生活之间是互动的,可以相互促进,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生活化教学 教学策略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数学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从生活中熟知感兴趣的事例中获得学科的巩固联系,要以生活实践为依托,把生活的实际经验转为数学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从而拓展数学课堂教学的维度。课堂与生活是互动的辩证关系,二者之间相互补充。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课堂教学生活化首先打破了课堂教学呆板、冰冷、机械的传统印象。尤其对于低幼年龄的小学生来说,课堂教学生活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切入手段。刚入学的儿童会有一个从温馨家庭到冰冷学校的心理转变,而不论学校教师是多么的热情,在他们的眼中,陌生的环境都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了压力。课堂教学生活化能帮助他们尽可能地减弱这种压力,让他们感受到熟悉的氛围,这样有利于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舒缓压力。
其次,课堂教学生活化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曾提出“现实原则”,也就是说数学要扎根于现实生活,并且要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基本上是贯彻了这一原则的。这样的提问能够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氛围中去主动思考,在模拟的生活情境中,借助生活中的原型完成数学的学习。
最后,课堂教学生活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任何科学技术都要回归到人的身上,没有健全人格的培养,科学训练将远远地背离其初衷和意义。而用生活化的手段进行教学能够让小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科学的意义,在不断地解决难题的过程中获得友爱助人、明辨是非、热爱自然和生活的人格培养。教师要善于依据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策略
首先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既能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又能和教学直接融合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例如,在教学时钟的时候,我为学生模拟了家庭生活环境,让他们模拟家庭生活中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比如拼装了一套卡片,比如帮妈妈择菜,还比如跳绳,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或者从生活经验中获知不同的时间长度,体会一秒钟、一分钟、一个小时的概念,从而获得时间概念。
其次是解决生活难题。任何一门学科的价值和意义都体现在对于现实生活实际难题的解决上,数学也同样如此。其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数学对于生活难题的解决,这会让他们感觉这是一件非常酷的事情。当学生掌握了某项数学知识后,让他们应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我们身边的某些实际问题,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活学的基础上学会活用,这种学习方式学生很乐意接受,这也是我们教学所必须达到的目标。在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学到了平均数这个概念,我就跟他们说:“咱们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去划船,大家需设计出坐船方案。每条船限载4人,24人要租几条船?从而让学生分组讨论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学生都很高兴,感觉好像已经来到公园,看见小船停泊在水中一样。这样的方式既还原了生活场景,又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同时,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数学的作用,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性,从而激发起了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再次是加强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教学的局限往往是动脑的多,动手的少。而生活化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用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展开想象,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意义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就不再是简单的生活场景的预设和想象了,而需要学生亲临场地,把生活和数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数学知识难度的增加,学生难免被错综复杂的生活现实难住,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把课堂搬到室外了。比如,在学到“比和比例”的时候,许多学生难以用想象力完成这个概念,我就给学生出了一道难题,让他们现在就到操场上,在不允许放到旗杆的前提下,测量出旗杆的高度。许多学生抓耳挠腮,有的甚至提议爬上去用绳子测量。等大家玩笑吵闹够了,有学生开始认真思考起来。有的学生拿来一根木棍插在地上进行观察,在阳光下,木棍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学生经过测量,得出了了影子的长度。这个时候,我就提醒大家可以用比和比例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因为在同一时间内,太阳高度相同,物体和其影子的比是相同的(木棍和旗杆的经纬度区别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可以测量木棍和其影子的数据,然后计算出比例。之后,我们可以在地面上丈量旗杆影子的长度,那么,根据比例和已知数据,就很容易计算出旗杆的高度了。这是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却唤起了大家的研究热情。他们很快测量出了旗杆影的长,算出了旗杆的高。并且,有几个男生还不罢休,利用课余时间还继续测量了学校附近电视塔的高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了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生活中渗透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师应该有意地打破课堂教学和生活的边界,使二者发生有机的紧密的联系。我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有意识地在作业中让学生去从生活中感受数学。比如,在学习了“圆”的知识后,我让学生从家里和小区内找出用到“圆”的地方,并说一说是怎样运用圆的,或者说使用圆的意义在什么地方。许多学生的作业都完成得非常好,而且出现了数学之外的延展。比如那些作为装饰品的圆,其目的就是为了美观。但是如果对这个美学问题进行深一层追问的话,我们发现又回到了数学上来。当然,小学生还不能了解这个问题,不过,这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是有深远意义的。
[1].张云侠.合理分层有的放矢——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J].甘肃教育.2010(24).
[2].魏声汉.学习策略初探[J].教育研究,1992(7).
[3].李臣.活动课程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责编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