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5-03-19
浅论英语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郭 欣 (河北省邢台县会宁中学 054000)
英语课堂中学生的表现往往是令人失望的,难以成为教学的主体。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且,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动力。本文讨论了学生主体的表现形式,并介绍了几种保障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 课堂教学 学生主体教学策略
理想的课堂,教师是教学进程的策划者和引导者,而不是形式上的控制者。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在许多英语教师那里,英语课堂沿袭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的精讲是许多学科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从教学方式方法上来说也无可厚非。然而,如果单一地使用这一种方式,却有商榷之处。或者,从教学理念上来说,就更值得我们深入思考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适当的空间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
一、学生主体地位难以确立的原因
首先,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尽管学生主体地位的理念已经提出了很多年,但是仍然没有获得广大教师的注意。一般来说,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往往是集中精力地去备教材、教法,这很容易就忽略了对学生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学生课堂反应的预设和及时关注了。绝大多数的英语教师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把能够认真听课当作好学生的标准,把能够仔细听课当作课堂最优秀的表现,实际上,这是教师普遍的想法。这是认识上的落后。
具体到教法上,许多教师缺乏创新意识,或者是创新能力不够,在驾驭课堂上表现欠缺。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不要教师的控制,恰恰相反,学生主体地位更加考验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不能设计优秀的教学环节,就不能够成功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需要技巧的。
其次,学生对于学习主体地位有意规避。
把课堂还给学生,本以为这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事情,然而,事实却和预想的不同。在许多中学,致力于创新的教师往往遇到这样尴尬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在努力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希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另一方面学生却在尽力地逃避站起来承担学习的主动性。他们表现得非常疲软,对课堂没有兴趣,不想参与进来,更不想主动地学习。他们更想听教师在那不厌其烦地讲。究其原因,这是学生的懒惰心理在作怪,也从侧面说明了他们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没有充分调动起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来。虽然,确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地位的确立也需要学生的积极配合。
曾经有教师做过一个英语学习兴趣的调查,A是特别感兴趣,B是比较感兴趣,C是不太感兴趣,D是一点也不感兴趣。调查结果显示,有五分之一的学生对英语学习一点也不感兴趣,选择特别感兴趣的占不到四分之一和不太感兴趣的比例是一样的。由此可见,只有少数人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而接近多半数的人是不感兴趣的,他们是英语学习的被动者,需要在教师的督促下才能学习,更多的人是在为了考试而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方式相比,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他们的主动参与,需要他们唱主角,需要他们集中注意力,充分地开动脑筋,这自然是他们不愿意的。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表现形式
那么,怎样才算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呢?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不是存在于形式上的东西,而是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的渴望,他们想要学好,能够主动地去探求新知,也就能够积极地和教师一起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其次,是调动学生学法选择的主动性。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使用某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的过程,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则是学生根据学习情况主动地选择学习方法,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生需要自觉地调整教法以协助学生的学习。再次,是学生的学习习惯、思维特点和学习进度要受到尊重。民主课堂的意思不是形式上的学生畅所欲言,而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复杂情况的认同和各种学习特点的接受和尊重。
三、凸显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策略
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复杂的学习情况,创造性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以保障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我们尝试了多种方法。
首先是把课堂教学和学习小组结合起来。学习小组建设不仅仅是班主任的工作,更是每个任教学科教师的工作。一个成熟的小组,往往是一个学习小团队,组员之间若能相互帮助、相互激励,就能比较好地调动彼此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小组之间的竞争,组员之间的讨论、分工能够让那些不善于发言和表现的学生也活跃起来。
其次是创设情境。在一次“同课异构”竞赛中,充分展现了情境教学在课堂中的作用。两位教师选择的都是《The Three Georges Dam》,他们的教学风格有着很明显的不同,一位教师是典型的淑女,整堂课上下来,流利的口语、流畅的环节、毫无瑕疵的讲解点拨,让人如沐春风。无论是课堂的导入,还是速读、细读课文,一切都娓娓道来。而另一位教师带给人的则是激情洋溢的课堂,引人深思的演讲。在课文细读环节,教师用形象的肢体语言来讲解每一个生词。但两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在读后的讨论环节,创设了有趣的情境,“假如你是县长——包小天”,以包公后人自居,用三峡建设基金为三峡大坝的移民解决实际困难,而且要求每一位学生在阐述观点之前,模仿西方习俗先说一遍,“I promise,I won’t put the money into my own pocket.(我发誓,不会把这笔钱放在自己的口袋中)。”这样的设计是为学生铺好了舞台,让他们来自我展现。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既锻炼了口语表达,又了解了西方习俗,教师还可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一切是那么自然而又触动人心。
再次,不愤不启,先学后教。国外著名的教育学者认为,教师讲什么并不是最重要的事,学生怎么想才更为重要。中国的孔子向来秉持不愤不启的教学理念,如果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阻塞,那么就先不要教他。所以,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学,让他们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等他们有了疑惑,出了问题的时候,教师就该上场了。
本文只是简单介绍了几个策略,相信还会有更多、更有效、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方法。需要补充的是,调动积极性不能仅仅是在课堂上,还要在课下寻找多种方式,由课下再回到课内,从而最终完成对于精彩课堂的追求。
[1]刘燕飞.论英语教学与文化导入[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1).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3]杜华.浅论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J].江苏: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3(04).
(责编 吴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