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成因分析

2015-03-19

学周刊 2015年29期
关键词:成因偏差情境

小学数学教学中无效教学行为的成因分析

靳书红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盐场堡小学 730030)

由于教师对教材解读的不深入,对学生了解得不到位,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授课偏差,这些偏差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现象的产生。因此,我们迫切希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发展。

数学课堂 无效教学 成因分析

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由于教师对教材解读得不深入,对学生的了解不到位,使得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偏差,比如情境导入偏差、合作学习方式偏差、教学方式偏差以及评价方式偏差等,这些偏差导致了课堂教学中低效或无效的教学现象的存在,因此,我们迫切希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各个环节优化了,各个细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下面就结合自己课堂教学实践,谈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无效教学行为。

一、情境教学失去了数学味

创设情境,是我们数学教师非常熟悉并广泛使用的一种导入手段,情境创设的目的是为了教学新课做铺垫,更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追求新异的情境,可谓绞尽脑汁,最后结果却不让人满意。

例如,“倒数的认识”的情境导入一位教师煞费苦心的设计了“神奇的汉字”这一动画情境导入:先是出示一个“呆”字,然后变成一个“杏”子;接着出示一个词“相互”,然后变成“互相”;最后出现一句话“桥小流水急”,然后变成“急水流小桥”。同学们,你还在哪些地方发现过这种现象。学生在这一指引下,说出了“吴、音、部、人好、相互、唱歌、牛奶;……”接着,教师又说了几句能倒着说的句子,在学生的佩服和赞扬的眼光中,教师说,在我们的数学上也有这样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倒数”,并板书课题。就这样花了大量的时间,教师终于引出主题了,可惜学生还沉迷于拼凑汉字的乐趣中。上完新课后,教师安排了一个开放练习,让学生随意写出几组倒数,结果是除了部分正确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写:6和9;16和61;2.15和51.2的。

成因分析:的确,教师精心设计的情境可谓新颖,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可是学生的兴趣并不在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上,加之所选的情境与这节课的学习内涵是不相同的,在情境中没有数学问题,因此不能达到帮助学生认识“倒数”这一目的,也不能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也就丢失了数学课本中的“数学味”。

二、教学评价流于表面

如一年级“9加几”授课,为了活跃气氛,在巩固练习中,教师安排了击鼓传花、计算、得奖品的活动,学生的小手举了大片。近20分钟,学生在开心地传花、抢着拿奖品中练习了“9加几”的口算题目……后来,在笔算9加几的笔算练习中,许多学生要花好长时间,甚至是数手指才能完成口算。

成因分析:教师的初衷是好的,她希望借助实物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却没考虑到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其注意力薄弱,容易分散,过分刺激会过度兴奋,从而会忽视重要的内容——学习。这堂课的课堂评价过分注重形式的趣味性,使评价成了流于表面的课堂摆设。课堂在“动”态下,并没真正“活”起来。

三、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共同完成任务时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学好数学。因此,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利用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有一次在听“三角形的面积计算”一课时,教师要求小组合作完成把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思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面积关系,这时有的组就只有一个学生做了,其他的人无所事事;有的组各做各的,互不相干;有的组不知自己在教师要求的合作中应该做什么。细想,这一过程需要合作吗?一个人不能独立完成吗?

成因分析:这样的合作学习只是走过场,没有探讨的价值,合作学习不是把学生简单地分成几组,而是要让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再把小组中的不同思想进行优化整合,把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成果,以群体智慧来解决问题。像这种流于形式的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无效的、被动的合作学习,根本达不到实际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发挥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采用简单的问答式,一问一答,课堂气氛很热烈,表面上看是师生互动,实际上是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在“灌”学生,学生很少提出自己的见解,思维训练仍在旧的层面上重复,师生、生生没有真正地互动起来。如在人教版四年级〈数学广角——合理安排〉这节课上,在教学沏茶问题时,教师问了几个问题:“沏茶的这么多工序中,什么事情可以先做,什么事情可以同时做?”这么细的问题就降低了思考的价值。不如教师直接问:“你要怎么做能让客人尽快地喝上茶呢?”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节省时间的方法。

成因分析:没有把握好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实质。学生站起来发言仅是一种行为的参与,教师没有关注每个学生的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他们是不是主动、积极地思维,思维有没有深度、广度;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就是“满堂问”,盲目追求课堂教学中提问题的数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堂教学参与度的自主性。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正因为如此,所以我们才要不断地去追求完美。在打造“高效课堂”的今天,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教学,真正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的发展。“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点燃的火把。”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擦亮自己手中的那一颗颗小小的火柴棒,然后悄悄地去点燃那一株就要光芒四射的智慧火把。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朱继均.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及思考[J].基础教育:重庆,2005(1).

本论文是兰州市2013规划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编 吴海婷)

猜你喜欢

成因偏差情境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关于均数与偏差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