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朗读水平 提高朗读能力
2015-03-19
提升朗读水平 提高朗读能力
贾立民 (河北省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066500)
在当前的朗读教学中,教师忽视了朗读在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作用,对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且对朗读缺乏方法上的指导,朗读教学只停留在教师或媒体范读及学生自由练习这个层面上,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缓慢。
《新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这样写道:“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与做作。
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如何有效提升学生朗读的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本人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点滴尝试。
一、指导朗读要有层次性,提升课堂效率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知道语文课堂中朗读指导的重要性。但一定要注意:朗读是有层次性、规律性的,只有理清和认识这种规律性,并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应用,才能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清澈的湖水》一课时,我力求通过朗读训练的层次性来引导学生体会湖水的清澈与美丽,于是先让学生通过自读体会出湖水的清澈与美丽,再读文本,体会一下,怎样读才能读出“美”的特点呢?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后,学生朗读的效果马上有了改善。这时,我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湖水的实景图片,创设了学习情境。学生被湖水的清澈所惊呆,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此时引导他们再次走进文本,学生的朗读会更准确、更到位。这种有层次的读的训练,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了对中心的感悟。
二、引导学生带着思考去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朗读课上,并不是读的时间越长学生对课文理解得就越深入,机械而不带思考的朗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的意义不大,而让学生在有分析、有体会的基础上再去读可能比重复多次的读效果要更好。可以提出核心问题,让学生对课文本身有一定思考和感受的基础上再来完成朗读,效果会更好。
三、合理运用各种读的形式,达到最佳课堂效果
课堂上朗读的形式主要有范读、分角色读、借助插图朗读、表演读、自主读、齐读、提问读等多种形式。
(一)范读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范读课文很重要。教师出色的范读,能让学生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真正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朗读能力,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素养。如:在教学《从现在开始》一课时,我指导学生朗读中一定要把猫头鹰的神气十足读出来,要把袋鼠说话时激动万分的语气读出来。虽然在学生朗读前我进行了指导,但连续让两个学生进行朗读,都没能把角色的特点读出来,于是,我适时进行了示范朗读,并把个别词语进行了重音处理。在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便收到了预期效果。
(二)分角色朗读
对于一些故事性强、文中人物较多的课文,为了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我经常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然后再组织小组间的朗读比赛。因为小学生的竞争意识很强,所以在小组内分角色练习时不但能自主选择角色,还能互相帮助指导,力争组间竞赛时本组能够获胜。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时,我就让各小组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然后组织小组朗读对抗赛。学生在朗读时不但做到了角色特点鲜明,声音抑扬顿挫,还饱含深情,加上了自己的手势和表情,极富情趣性和感染力。这种以读代讲的方式令课堂教学效果明显富有实效。
(三)借助插图朗读
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大多数课文图文并茂,直观形象。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首先让学生先看图,并说说每幅图上画的是什么,再弄懂多幅图内容之间的联系,最后再图文对照朗读。如,在教学《小熊住山洞》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看书上的插图,猜想一下,每一幅图都写了在什么季节,小熊父子去干什么了,结果怎样,然后再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朗读课文,看看自己的猜想和文中写的故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在这样验证自己猜的朗读中,学生不但认真读课文,还能仔细观察图画,既发展了朗读能力,也培养了观察能力。
(四)表演读
根据低年级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活泼好动、富有表演欲的年龄特点,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特别是那些情节丰富,故事性强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表演读。小学生为了能表演好文中的角色,一定会全情投入,认真练习朗读和表演,这就起到了以读促演,以演促读的作用。如在教学《比尾巴》一文时,我为了激发学生的表演热情,引导学生把自己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还为学生戴上小猴、小兔、小孔雀的头饰,引导学生边朗读边体会这些小动物的动作、表情,再把它们表演出来。这样,学生越读越爱读,越表演越有劲头。不知不觉就在表演中对朗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五)加上动作朗读
低段的孩子天真可爱、生性好动,如果一味地让他们静静地坐着读书,会使他们失去兴趣和乐趣。可如果引导学生边朗读边做动作,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如《笋芽儿》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笋芽儿被叫醒了。她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看看四周仍然是一片漆黑,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我接连叫了几名学生来读,但读得都还索然无味。见到如此状况,我不得不进行范读,读到动情处,情不自禁地加上肢体动作,没想到,就是这随意的几个动作竟一下子吸引了学生,再让他们读时,好多学生都兴趣盎然地表演起动作来,而且读得特别投入。
四、教师的朗读指导要精要、准确、到位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要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在读书时身先士卒,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范例。如,朗读时教师要先入情入境,用自己的情感化学生,共同学会以情运声,以声达情,从而达到教育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只有教师的指导精要,语言准确,指导到位,学生在读的时候,才能及时获得最佳的指导,从而事半功倍。
通过有效的朗读指导,开展各种各样的朗读活动,能够营造温馨的朗读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变得愿意读,乐意读了,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这也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爱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朗读水平。朗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大大促进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见识。
总之,在推进语文新课程的征程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做阅读的主人,让他们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只有这样,在有限的读文时间内,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提高,理解能力才会增强,朗读课才会真正成为学生展现自我、抒发性情的舞台。
(责编 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