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精心准备,创建高效课堂
2015-03-19
课前精心准备,创建高效课堂
刘 鹏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六坝九年制学校 733000)
如何创建数学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反思与探索的课题,而有效的课前准备是创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从转变观念,改革备课方式;钻研教材,灵活设计课堂;熟悉学生,做到分类施教;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四个方面阐述了课前准备的内容和做法。
课前准备 高效课堂 备课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课前准备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实现数学高效课堂目标。那么,如何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创建高效课堂呢?
一、转变观念,改革备课方式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加之课堂也不像预设的那样一成不变,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备课要从新课程理念出发,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活动设计上下功夫,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认为备课可以打破框框,淡化应检性,强化实用性,简化烦琐的书写和机械的环节设计,使教师从繁重的机械书写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钻研教材,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创新教学设计,强化教学反思,注重教学效果。如可以在教科书上圈圈点点,标记批注,也可以活页备课、电子备课等,但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一切都要为提高教学效益服务。
二、钻研教材,灵活设计课堂
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钻研教材则是备好课的关键。于永正老师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钻研教材的艺术。”
1.深入研读课标、教材,把握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课前要把握课标,吃透教材,对课标和教材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解读。教材内容多是文字的、静止的、平面的、结论性的,而课堂教学应是有声有色的、立体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创造活动。所以,教师备课时一定要认真研读教材,感悟教材,领会教材,定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再整理、再创造,充分挖掘教材蕴涵的教育因素,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丰满,这样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灵活设计教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潜能。设计适合学习内容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在轻松活跃的气氛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并使枯燥的知识点变成吸引学生急于学习的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法的设计要灵活多样。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做到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和谐统一。
3.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曾经指出,形成一种独立的学习方法,要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我国古代早就有“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的理念。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信息源,教师应依据新课程目标,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方法引导和点拨,指导学生学会学习,这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兴趣的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恰到好处的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更能启发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能力。问题设计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问题太深太难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问题太浅太易又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应让学生跳一跳后摘到桃子。问题太密太多,无从下手,问题太少太小,缺乏刺激,达不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问题设计要简洁、精练,有启发性,让学生一听就知道你在问什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接受知识的过程成为一个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的过程。
5.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求的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如上课伊始可提出问题,也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或视频,或展现景物图片,或置身生活场景等,创设问题情境、游戏性情境、竞争性情境、操作性情境、体验成功的情境,给学生提供自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6.整合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益。课前要准备教具学具,准备教学手段、形式,并要善于开发、利用其他课程资源,如校内校外课程资源、条件性课程资源、素材性课程资源等。农村学校常使用小黑板、投影仪、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小黑板或课件上的文字、图案,甚至文字的排列、颜色都要精心设计,以便引起学生的注意,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熟悉学生,做到分类施教
1.指导预习,夯实新课基础。预习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预习能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在学习方法上和心理上做好必要的准备,使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心中有数。在布置预习时,教师要提出一些联系教材内容、突出教材重点和突破教材难点、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预习要求,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使学生的课前预习真正落到实处,为新课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了解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教学是由教与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制约学,学也制约着教。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才能发挥作用。所以,教师既要了解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如整体知识水平、学习风气等,据此确定教学的难度、广度和深度,又要了解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因人而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因材施教。我认为只有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教学过程,实行统一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最优组合,共同探究,互相合作和相互监督,才能使得每一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和发展。
四、认识自我,扬长避短
俗话说得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新课程强调教师的自我反思,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反思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优势得到充分的体现,潜能得到最大发挥,弱点和缺点减少到最低点。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弱点,扬长避短,设计出符合自己实际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全面提高教学效益。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