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多读
2015-03-19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贵在多读
张富永 (甘肃省民勤县勤锋小学 733399)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改变重讲轻读、以问代读的弊端,引导学生多读、会读、读懂,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及根本任务是“读”。读是培养学生综合语文能力和提高其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忽视读,学生语感的培养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的目标便无法达成。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有效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使学生学会读,这是任何手段和方法都不可取代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坚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及阅读能力呢?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如下探讨。
一、明确读的意义
要想引导学生多读书,让学生掌握读书的技巧、方法,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先明确读书的意义及宗旨。一般来说,指导学生多读有以下意义及作用。
一是多读可以帮助识字。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读,这可以帮助学生记住字音,区别字形,了解字义,提高识字效率。二是多读可以解词析句。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能结合上下文领悟词义和句意。三是多读能加深感悟理解。多读并读出情感,学生便能领悟语言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促进理解的深化和感情的升华。四是多读可以训练思维。阅读指导中,教师要训练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想象越丰富,思维能力就越能提高。五是多读可以丰富语言。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代,让学生多读可以熟记精词妙语,为“说”和“写”奠定坚实的基础。六是多读可以掌握写作技巧。读得多了,学生就能够深入感悟遣词用语之妙,学习布局谋篇之法。
二、训练读的技巧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要想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其主要方式如下。
(一)重视范读
朗读教学中,示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把学生引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主要有示范、描述、回忆、音像、看图、创设情境等不同方法。其中,最为实用的便是示范法。范读能使语言文字变为形象或场景,以真情实感感染、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教师、与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应经常进行有声有色、情真意切的范读,潜移默化地感染与影响学生,在练读中逐步提高他们的读书兴趣。
语文教材中精选的文章词句优美,感情充沛。教师要根据课文的情感基调,采用得体的方式进行表情范读,一开篇就给学生以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新课的强烈欲望。范读可由教师范读、录音范读,也可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范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注意给学生以示范影响。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领读,将书面的语言变为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让学生在跟读中感知文意,体验情感,展开想象。
(二)指导方法
一是读准字音,感受音韵。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准确了解和把握本地方言特征,运用多种措施和技巧有效矫正方言土语。教师可着重引导学生听范读,进行朗读比较,在具体的语境中揣摩、体会、感受普通话规范的语音韵律美,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二是把握语调,感受节奏。低年级学生朗读时时常出现顿读、停读的现象。其原因是低年级学生在朗读时往往把双音节或多音节词语割裂开来,一字一顿地读,加之心理紧张容易造成指读现象,这是造成顿读的一个原因。学生为了读得通顺流畅,还没把字辨认清楚就急于朗读,随之出现读错音、加字、丢字等现象,等意识到想要改正时,便出现停读。教师要充分认识学生读书中的问题与障碍,从方法与心理上给予正确的指导与矫正,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与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标点符合的作用、停顿时间及表达的语感关系,记诵标点歌诀,感悟体会停顿与节奏。三是理解意蕴,感受情理。朗读指导不是简单的“摹仿”或“感情提示”。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的情感基调,从句子表达的语气和感情需要出发,读出轻重缓急,读出高低升降变化……从而感受全篇的节律美。
(三)训练想象
边读边想阅读基本功必须经过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一是要训练学生形象地想。通过朗读将语言文字及表述的人物事物及环境在头脑里再现、再想象和创造,以达到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二是要训练学生逻辑地想。朗读中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是什么”和“为什么”,就能促使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逻辑规律。三是要训练学生联系地想。读书时要指导学生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前后内容的联系,句、段、篇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读中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开拓思路,全面理解,不断深化认识。
(四)培养习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指读、唱读等不良的读书习惯,指导学生学会并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并养成圈点勾画标注的习惯,及时把握文本内容的重点、要点和疑点的习惯。高年级阅读中,按教材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会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方法,并逐步提高他们根据自己的阅读实际需要选择不同阅读方法的能力。
三、重视读的总结
为让朗读训练扎实有效,达到课程标准的规定要求,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学生的朗读实际,及时有效地进行反馈与评析。朗读总结评价要注意创设宽松、融洽的氛围,结合具体内容,做到有的放矢,语气要温和,不高谈阔论,不泛泛而谈,不模糊简单,并与学生自评、互评充分结合,在互动中探究总结出学生朗读中的得失成败,及时纠正他们不恰当的语调、语气、重音、停顿等,再指导反复练读,直到达到要求目标为止。
教师评价语言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自己朗读认识的正确与否。朗读评价中,教师要通过口头语言对学生的朗读水平予以评价。这需要教师结合课文语境对学生朗读做出反馈,我们可巧妙地暗示学生,可运用机智幽默的语言点拨,也可借助体态语、符号、图形等辅助手段协同评价。如果教师对朗读技巧的评析精确得体,学生练起来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朗读水平和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重讲轻读、以问代读的樊篱中解脱出来,用语文手段解决语文问题,还语文之本色,才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房晓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