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的有效探索
2015-03-19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的有效探索
费 巍 (吉林市教育学院 132000)
21世纪的到来,预示着一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时代的到来,未来的社会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人才。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研对于人才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革,语文教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进行有效的探索。
新课程 语文 教研 探索
目前,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树立全新的、远大的语文教学观念,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无论是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非常重视语文教学。战斗在一线的语文教研员们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标准,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乐园,但是在某些学校还是会出现部分老师“穿着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课堂多数还是以老师的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
一、 语文课题教研的内容与实施的方法
(一)学习方式的开放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极为简单,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分析课文的涵义,学生的兴趣爱好全部被抹杀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被动,缺少了自主创新和探索精神及合作学习、独立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技能。很多教师把考试成绩放在第一位,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理念陈旧,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低,很多学生并不是为了以后能够走上社会而去学习语文。新课程的标准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程度上的转变,它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理解和探究精神,让学生成为一个课堂的主角,深入了解文章背后的故事,丰富学生的思维,也主张加入一些实践课程,增强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课堂是师生共同发展、学习的舞台,所以要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二)拓宽教学的空间
语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的表达方式,还要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的为人处事、思想变化、情感的表达、心理活动等产生影响的。作为语文教研员,必须深入掌握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从课堂上短短的四十分钟抓起,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有所发展,拓宽语文教学的时空。语文的学习不要仅局限在课堂上,开放式的语文教学要冲破课堂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上课前预习,在课余时间向图书馆借一些有趣的书籍,在网络中寻找有意义的资源,或者可以通过看电影,电视节目的方式去拓宽语文学习的道路。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题的探究和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注重培养探究学习的能力。
二、语文课题教研探索的成效
(一)落实改革教育大纲《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的目的是要学生在正确的理解和运用汉字基础上,具有基本的阅读,写作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创新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的,也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学生自身的能力不完全取决于父母,也不完全取决于老师的授课,而大部分是通过自身实践所培养出来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背离了语文学科所要传授给学生的基本特征和本质。教师只顾着讲解,学生只是听取,缺乏了动脑思考,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瓶颈,而语文教研员所要探讨的就是打破这种教学模式,通过问题的引领去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例如,通过《小石潭记》的教学进行探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从小石潭中的水、鱼、树、石头、溪流等景物中任选出一个,根据本文的内容,用现代文和文言文分别写出一段赏析性的话。一个带有思想性的小练习,对学生疏通文章大意有一定作用,教师只需要对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加以点播,这样即省了老师的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此外,学生也可以根据老师的方法,自己设计问题,这属于先扶后教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有启发。
(二)语文学习方式的改变
以往的课堂上,学生唯教师是从,而如今,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的对话。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教师通过日常生活中学生的表现就可以分辨出学生们的性格特点,例如,每个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学生们上课听讲的状态等。若是从心里方面来看,学生们的爱好、能力、态度、观念等各个方面同样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的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是老师教育的依据,通过学生的心理特征去实施差异教学,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们存在着个性差异这是不可改变的一个事实,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们的情感变化和心理健康的问题,设计恰当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结语
古人说的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文教学不是一潭死水,需要的是教师运用灵活的思想和创新性的思维去进行探究,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去教学,这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目标,这样语文课堂将不会像从前一样枯燥乏味。开展差异性教学,对于学生的视野的开拓是特别有好处的。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语文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应该是学生,通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训练,将会引导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相信通过学生的个性研究,未来的文学界将会出现有创新、有思想的领军人物。
[1]章新胜.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促进多样文化的共同发展[M].2005.
[2]吴占言.用好小学教学教材之美[J].辅导员,2009(11).
[3]陈长慧.新课程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J].课外阅读,2011(5).
[4]李慧春.为小学语文教学注入创新的活力[J].素质教育论坛,2009(11).
[5]尹海良.对世界汉语热和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认识与思考[M].2009.
(责编 赵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