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金声玉振 千古佳音

2015-03-19葛海洋吕文兵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4年8期
关键词:滕州市腔体编钟

葛海洋+吕文兵

1982年,滕州市庄里西村滕国贵族墓地一墓葬中出土了一套青铜编钟,该套编钟共13件,其中编镈4件、钮钟9件,现均收藏于滕州市博物馆(见图1)。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我国从周至清末,对乐器统称八音。按乐器的质地来分类,可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编钟属金类。金类乐器中以钟为贵,在古代青铜编钟是与鼎、簋并列的礼乐重器,被视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滕州市博物馆藏的这套编钟的4件编镩制作精细,腔体厚实,造型一致,大小递减,通高34至30厘米。舞平,上植双龙吞蛇形繁钮,合瓦形腔体,铣棱略弧,于口平齐,有内唇。以高棱框隔枚、篆、钲区,舞、篆饰龙纹,鼓部饰由龙纹组成的兽面纹。钟体有螺旋钮扣状枚,共2面,每面2区,每区3行3列共9枚。镈钟的内部有调音磨锉痕迹。

9件钮钟的造型一致,大小相次,高8.9至8厘米。舞平,上植方形环钮,合瓦形腔体,铣棱斜直,于口弧曲上凹,有内唇。以绳索纹框隔枚、篆、钲区,舞饰勾连卷云纹,鼓部、篆间饰交龙纹。篆带上、下及两篆间各有涡纹钟乳突起,每区3层9枚,正背4区共有36枚。钟体内部有磨锉痕迹,但数量不一。

在每件镩正面的右铣、钲间及左铣有铸铭。铭文按原行款书写如下:

住正孟崴十月庚午

日古朕皇

祖悼公嚴冀天命哀(图2)

命鳏寡用克肇謹(先)

王明祀朕

吝考懿吊亦帥刑瀌(图3)

则公正惠卑乍司

馬于滕=

羊非敢 楙乍宗(图4)

彝用享于皇祖吝考

用旂吉休

唆楙子孫萬年是保(图5)

四镈文字相连读,成为完整的一篇铭文。全铭共81字(重文1),释写如下:

隹(唯)正孟岁十月庚午,日古朕皇祖悼公,嚴龔(恭)天命,哀命鳏寡,用克肇谨(先)王明祀。朕吝(文)考懿吊(叔),亦帅刑(型)灋(法)则,(先)公正惪(德),卑(俾)乍(作)司马于滕。=(煢煢)羊非敢(惰)(嗣?祠?),楙(茂)乍宗彝,用享于皇祖吝(文)考,用菥(祈)吉休唆(允)楙(茂),子孙万年是保。

铭文大意是:先追述器主皇祖悼公、文考懿叔的事迹,其祖悼公敬畏天命,哀恤鳏寡,谨敬先王明祀;其文考懿叔向悼公学习效法,其先公即悼公自正其德,让懿叔担任滕县司马;器主羊在成为懿叔的继承人之后,表示自己不敢惰怠祭祀,因此做了这套编钟,以祭祀其皇祖文考,并祈求祝愿吉祥美好繁多盛大,子孙永保。

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秋,七月,癸巳,滕子宁卒。冬,葬滕悼公。”若铭文“皇祖悼公”之“悼”字隶定无误,则很可能就是滕悼公宁,《左传》昭公三年“春,王正月,丁未,滕子原卒,夏,叔弓如滕,五月,葬滕成公。”滕悼公宁继滕成公原立,据《春秋》经,自昭公三年以至昭公二十八年,滕悼公四次参与会盟(鲁昭公四年,会于申;十三年,会于平丘;二十五年,会于黄父;二十七年,会于扈),这大概就是镈铭所谓“肇谨先王明祀”的具体内容。滕是姬姓封国,所谓“先王”不会是滕之自称,应该是指周王,“先王明祀”是泛指同盟诸侯国。铭文提到的懿叔是滕悼公之子,他在悼公之时已为滕司马,存在时间约在鲁昭公、鲁定公之时;器主羊是滕悼公之孙,大概是相当于鲁定公、哀公之世的人物,当春秋最晚期。由此可以推断这套编钟的时代应是春秋晚期。

庄里西村出土的4件镩钟、9件钮钟,与山西潞城潞河M7出土的4件镈钟、8件钮钟(另有16件甬钟,分为两组),在形制上均甚相似,都是两铣稍向外弧。山西潞河M7是战国早期墓葬,所出器物的年代或者早于墓葬,因此与滕州出土的这套镈钟、钮钟可能是同一时期的作品。

这套编钟的出土震动了考古界和音乐界。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对该套乐器进行了测音分析,结果显示编钟音色清脆、悠扬、穿透力强。镈钟为低音,钮钟为中、高音区,承担旋律演奏的任务,为当时用于演奏的实用乐器。这套编钟曾代表中国精品文物,在2003年至2004年的“中国文化年”赴法国展出。

中国广播艺术团民乐团专程来到滕州,使用这套编钟演奏了《师襄弄磬》《幽兰》等乐曲并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所演奏的乐曲清耳悦心,余音绕梁,钟声悠扬,磬音清越,尽显“近之则钟声亮,远之则磬声彰”。至此,被埋入地下沉寂了2000多年的古乐器终于重新发出了悦耳的声音,这金声玉振千古佳音,方显滕州古韵。

猜你喜欢

滕州市腔体编钟
编钟
大功率连续波磁控管腔体一体化的研究
知予堂
教学体会之歌唱的共鸣
镇巴民歌的演唱特点及风格研究
浅谈民族唱法中共鸣腔体的运用
千古绝唱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
滕州市公开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征求意见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