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一个朴素的梦想
2015-03-18甘甜
甘甜
在林木葱郁、古树参天、峡谷深幽的铜钹山,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位年过半百的老汉,吃力地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他宽厚的肩膀上横着一副磨得发亮的扁担,扁担的两头捆扎着各种各样的书籍。多少年来,寒来暑往,学生换了一批又一批,他肩上的担子却越挑越重,前行的脚步越走越缓,43个春秋无声,只有青山记下了这位由毛头小子变成两鬓斑白“挑山工”的脚步。他就是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广丰县铜钹山石人完小教师张云汉。
“让山里娃享受优质的教育”
“小时候,经常十几天吃不上饭,只能用地瓜充饥。”张云汉回忆起从前,7岁起他便开始挑柴到山外去卖,来补贴家用。伴随物资的匮乏和精神上的贫瘠,那时候山里娃最期待的是地质队的到来。“他们一来就会放电影,那是我们了解山外世界的唯一途径。”张云汉告诉记者,在电影里他看到了外面世界的精彩,也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山里的孩子只有多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现状,才能走出大山,看到更精彩的世界。”这个信念便从小在张云汉的心里生了根,他想努力学习走出大山。
直到15岁那年,还只是个“毛头小子”的张云汉因读过几年书,被安排到村里的小学做“教书先生”。“说来惭愧,那时候我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在村子里却算得上是‘文化人了。”他谦逊地说着,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随着课程的深入,张云汉开始发现自身知识的不足,一种责任感让他意识到“自己走出大山看来是不可能了,只有让山村的教育水平提高,才能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大山”。于是他心中有了一个朴素的梦想:让山里娃享受优质的教育。
筑梦之路,九曲十八弯。
为此,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是首要的。张云汉开始如饥似渴地学习,由最初的小学毕业到大学专科文凭,他学习的脚步从未停下。从1987年开始,每年暑假张云汉都会去电大学习,20多年来从未间断,每天晚上他至少花两个小时看与教学相关的书籍。每年,张云汉至少花上千元买书“充电”。“书读得越多,越觉得自己水平不够。”张云汉说,“我只能更加努力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
石人村是偏远山村,交通不便,地广人稀,住户星星点点地分散在山区的沟沟壑壑,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是通向外头的唯一途径。闭塞的山区,更加坚定了张汉云让山里娃走出大山,实现人生梦想的愿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从他踏上讲台的那刻起,他便在课堂上不断点燃山里孩子对外面世界的渴望,鼓励山娃们立志走向精彩的世界。为了开阔孩子视野,他还想方设法让学生多看书。“只有多读书才能增长这些孩子的知识,才能让他们从各个方面了解这个美好的世界。”所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只要是他认为能够让山里孩子开阔眼界的书,他都往大山里背,全然不顾路途遥远、险象环生。
从石人村到县城,要走十多公里的崎岖山路,一段长达3里的上坡路,最高的台阶有70多厘米,更是让人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好在现在有20多公里路是可以坐车的,免去不少长途跋涉的艰辛。
磕绊的路途并没有阻止张云汉背书的脚步,即使有一次差点命丧于此。那是1987年的一天,张云汉因为要到镇上开会,碰巧在路上搭上了一辆拉沙的车子,本以为可以免去不少旅途的劳顿,没想到车子在行驶的过程中因为山路崎岖,在一个转弯处失去控制,直接冲进了山崖里。坐在车后的张云汉被惯性带飞起来,整个人从这座山头甩到了另一个山头。张云汉摸摸头,没想到自己竟然还醒了过来,发现自己还能动,鞋子和袜子却不知跑到哪里去了。“那时候我唯一想的就是今天可能死在这儿了。”“既然没死,就还可以继续教书。”张云汉用朴素的山区方言说。这件事对他的影响就是接下来一年,他到山外背书都不敢坐车,只能一步一步用双脚丈量土地。“书还是得背的!”张云汉憨憨地笑着说,黝黑的皮肤在灯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地处赣、闽两省边界的铜钹山被誉为“东南第一峰”,山深林密加上春夏的雨水,使得孩子们在上学放学的路上常常遭遇山体滑坡,于是,挨家挨户地护送学生成了张云汉义不容辞的责任。“上半年雨水多,暴雨让路上满是水坑,山体滑坡也是很常见的,必须保证学生们的安全。”张云汉说。从1987年起,他担任起石人完小的校长,为了保证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每逢下雨天,他便组织教师分路护送学生。石人完小最远的就读学生距家有十多公里,而且全是翻山趟河的山路,一个来回要两个多小时,因为长期浸泡在水里,张云汉早早就落下了关节酸痛的风湿病。
张云汉说,自己的家族堪称美丽的教书世家。岳父张行白曾是一名学识渊博、全县知名的中学语文教师;女儿张敏则“女承父业”,勤勉教学;他的女婿李保伟是省学科带头人、全国知名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已故的岳父原名张如兴,为了勉励自己‘行为做事但求清清白白,后来改了名字。”这位在县里口碑极好的教师,对张云汉影响极大。“有了这样的榜样,我在做事、教学上更丝毫不敢马虎。因为岳父教学认真、对学生负责在县里都是出了名的。”
用大爱传递梦想
憨厚的张云汉在记者面前话并不多,但他的学生中,考上北师大、上海交大、中国美院等名牌大学的就有七八个;曾在石人完小起步成长为教学骨干,如今在县城教书的教师就有十几人。这对于一所偏远的山村完小来说,确实不同凡响。
“如果当初没有张老师的无私帮助,我们这些山里娃是很难走出大山去实现梦想的……”张云汉的学生回来看望他时总是念念不忘地说。现如今在县城教书的何丽娜,小时候因为父母离异,没人照顾,为了让她在一个健康的环境下读书成才,何丽娜从七岁起到小学毕业一直住在张汉云家里。“村里人都把她当成我女儿看待,而她也是什么事都找我商量,包括嫁人也要征求我的意见。”每年开学,若有学生交不起学费,张云汉总会二话不说帮忙垫付。而在最初,他的工资才18元一个月,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父母还长期卧病在床。“只是帮着垫付五毛或一块,我苦就苦点,不能因为这点钱让学生上不了学。”张云汉说。他明白读不上书,吃苦的只有学生自己。据粗略统计,40多年来,他累积资助学生超过200人……
叶志富是张云汉四年级接手的一个学生。性格暴躁的他,在学校动不动就打人,老师稍微批评下还动手打老师,可谓是个“烫手的山芋”。张云汉了解到他父母皆在外打工,一直由奶奶带着,常常冲着弟弟妹妹发脾气,有时还会动手打奶奶。“但我发现他其实很喜欢表现,人不坏,可能只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少关爱。”张云汉从此便特别关注起叶志富来,每次他动手打人,张云汉把他叫到办公室,先和颜悦色地肯定他最近好的表现,随即才慢慢说出他的不对。“刚开始,他很反感。”张云汉说,但他并没有放弃,“他本来就没有人教,所以要更加关心。”关注的次数多了,顽劣的叶志富开始改变了,五年级上学期选班长叶志富还报了名,为了鼓励他不断进步,张云汉让他担任了班长。“现在他不仅考上了好的中学,人也比原来懂事多了。”
张云汉常说:“我是一个地道的铜钹山人,为家乡的教育而坚守是我的责任。照顾好学校师生是我的本分。”特别是在自己担任起校长后,他对“优质教育”的理解已经由自己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到培养更多优秀教师,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教育。由于学校条件简陋,凡是有外地教师新分配到这里来,张云汉都会事先邀请新教师到他家吃住,用热情让外地教师在石人村找到家的感觉,晚上与新教师一同备课、学习、聊教育、聊理想,双休日就带着新教师踏青、家访,让每个新分配来的教师尽快融入当地的乡俗,安安心心地工作。“山里面太苦了,不能难为了他们。”张云汉这样想。
张云汉对山区的教育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近十几来年,他的爱人随参加工作的子女们到县城生活了,但他坚持以校为家,独自一人坚守校园。到了双休日,才到县城与家人团聚。现已是小学高级教师的他,几年前就可以竞聘选调到县城学校工作。但他却始终放不下山里的这所学校,放心不下这一批批山里娃,更放不下尊敬爱戴他的村民。
“一直以来我都坚持着一个梦想,这个梦想现在说来很普通,但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完成。”张云汉再次谈及自己的梦想,“都说一个地方的发展靠教育,我是吃过苦的人,不能让下一辈跟着我继续吃苦,我只有努力给他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才能改变山区贫穷的现状,人生在世也没别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