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鹭洲畔群芳艳

2015-03-18曾昭宝

江西教育A 2015年1期
关键词:全区校长学校

曾昭宝

一个个团队来这里考察,一个个现场会在这里召开……这些都是吉安市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最好见证。近年来,这里的学校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教学质量越来越优,教师素质越来越高,教育改革越来越快,教育发展越来越均衡。这些好现象,特别是出现在2011年教师节期间召开的全区教育工作会之后,该区所有的学校进行了改建扩建,所有的乡镇建了中心幼儿园,所有的农村学校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全区各校成为了一个个生态校园、书香校园、人文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洁净校园;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学校管理、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生源分布、教育质量等方面均走向均衡发展的轨道。

高位推动,力促教育均衡发展

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吉安市吉州区一年确定一个教育发展主题。

2011年教师节全区教育工作会提出“敬畏教师,感恩学校,善待教育”,教育均衡发展要以“三个为本、四个提升、五个到位”为发展目标,后者即:教育以社会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提升办学理念,提升校园标准,提升队伍素质,提升社会公认;教师待遇落实到位、学校投入保障到位,教育资源整合到位,社会办学推动到位,校园环境优化到位。

2012年教师节教师座谈会上提出“全社会要把尊重教师作为基本素养,要把关爱教育作为应尽责任;教师要把培育学生作为崇高使命,要把弘扬师德作为校园风尚”,全力推进学校“两堂、两化、两场”建设——学生澡堂、师生食堂,校园美化、校园文化,运动场、文艺活动场。

2013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提出加强“两支队伍”建设——教师队伍、校长队伍。

2014年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提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四个教育主题的确立,成为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行动指南。一个个教育发展要求、发展措施、发展目标,主题鲜明,目标清晰,指明了教育强区和科教兴区的奋斗目标。

主题确定后,接下来就是发展规划和工作机制的配套与完善。吉州区在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时,优先考虑教育的发展;在制订、调整城乡总体规划时,把学校布局放在首位,与城镇居民区的规划和建设同步进行。近年来,根据市政府南迁、区政府北移工作格局,市、区联动,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区中小学布局,通过撤并、整合、扩建和优化等方式,盘活全区教育资源,并在城南增设余家河学校、柏树中学、城南专业市场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在城北增设大校场小学、思源学校。每年民生工程和重点工程都优先安排学校建设项目,每年全区年度综合工作考核都有教育发展指标内容。建立了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每个区领导挂点一所学校,帮助学校解决了很多实际困难。吉州区成立了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了教育监督检查制度,每年都按照《吉州区乡镇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实施方案》,对全区各乡镇教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估。每年教师节都要召开隆重的纪念大会,走访优秀教师,表彰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与此同时,各部门之间联动氛围浓厚。区政府向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下达了《吉州区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目标责任状》,要求部门协调、配合、支持教育工作。发改、税务、财政、人保、公安、工商、卫生、文化、规划建设等部门认真履职,不仅为学校提供了高效优质的服务,还主动为学校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如吉州区财政局除严格落实规定的教育保障经费外,还主动服务,调剂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区税务局减免中小学、幼儿园营业税及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区综治委、公安局每年组织相关部门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护校安园”行动;卫生、防疫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校食堂及周边排档;等等。仅2014年城建、房管、交通、水利、农业开发办、林业、体育等部门支持教育项目建设资金逾1200万元,形成了部门联动、支持教育的良好局面。

各乡镇将教育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在学校安全、控流保学、资金投入、网点调整、征用校建用地和服务保障上不缺位,千方百计改善办学条件,支持教育发展。2014年长塘镇出资10万元建立镇农村教育发展基金;曲濑镇为村小募捐课桌椅1000套,引进企业每年支持学校改建资金约30万元;兴桥镇无偿划拨土地1500平方米给中心小学建教师周转房;樟山镇尧塘村委会出资为尧塘小学扩地3余亩用于学校运动场建设。

加大投入,保障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吉州区政府投入4亿元资金改造了所有薄弱学校,使薄弱学校变成了优质学校。思源实验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保育院等一批新建学校拔地而起;古南一小、新村小学、吉安四中等一批改建学校面貌一新。在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财政拨专项资金在全区城乡中小学实施“两堂”(食堂、澡堂)、“两化”(校园绿化、校园文化)“两场”、(运动场、文艺活动场)“两房”(教师周转房、教师公租房)工程。2014年又投入资金开展了“人文校园”“美丽校园”创建活动,实施农村学校食堂建设专项工程、农村村小标准化建设工程、运动场塑胶化工程、农村义务植树进校园、农村学校饮水工程等41个项目。按学校标准化建设要求,改建了一批、扩建了一批、新建筹划了一批、提升配套了一批学校。

一所所学校、一项项工程、一个个项目,都依赖于吉州区对教育空前的投入力度,全面保障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委、区政府高位推动,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财政经费全面落实了“两个比例”“三个增长”。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确保达到4%以上,并稳定增长;在土地出让纯收益中提取10%,重点用于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积极对接国家政策,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包装项目,加强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联系沟通,立项争资。仅2014年,吉州区向中央、省里争取资金7000万元。此外,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的热潮在吉州大地此起彼伏:援建学校、捐资助学……一项项义举,一份份期冀,如股股春风,吹暖了师生的心田,催开了吉州教育桃李芬芳。近年来,全区共争取各类社会捐资近8000万元,有力地助推了吉州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吉州区投入8000多万元提升学校的装备水平,按省要求为全区学校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及音、体、美、卫器材。先后建立了吉州教育网、教师博客群,中小学、村小接通互联网,以及网络教育资源、远程教育、电教教材和校本资源“四位一体”的资源共享网络。吉州区被省里列为扩充城区义务教育优质资源改革试点,并出台了《吉州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实施方案》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强化队伍,夯实教育均衡发展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为此,吉州区着力提升校长能力、提高教师素质、落实教师待遇,强化队伍建设。

在校长队伍建设方面。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是通过竞聘选好校长。吉州区制定了《吉州区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办法》,建立了“校长后备干部队伍,校长队伍建设,优秀校长培养,名校长评选”一体化科学完整的管理体系。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将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校长队伍中。二是通过培训提升素质。选派校长参加省高级研修班学习,参加市培训,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率为100%。三是通过考核检验效果。实行校长任期制,明确任期目标。建立校长考核制度,实行末位换岗或淘汰制。坚持对校长每年进行过程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交流的重要依据。在全区形成了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机制,促进校长加强学习,增强竞争力。

在教师素质建设方面。努力建设一支品德优秀、数量充足、结构合理、业务精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一是铸造师魂。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做人民满意教师”的主题,开展“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学校评教师、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的“三评”活动,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进而推进学校各项工作和教育教学风气、教育教学质量。二是强化师能。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考核机制。制订了《吉州区教师专业成长考核评比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教师专业成长计划,通过目标引领教师的职业理想,引导教师将个人价值取向与全区教育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使每位教师自身专业发展成为一种迫切的心理内需。为此制定了《吉州区教师队伍建设暨名师、学科带头人及星级教师的考核评比实施办法》,建立了“普通教师、星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四个层级阶梯状教师管理体系,并安排专项资金170万元用于教师队伍全员培训,以提高全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了教育质量均衡。三是壮大队伍。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吉州区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0名教师,并注重音、体、美教师的补充配置,大力引进区外骨干教师、年轻优秀教师,不断优化年龄、学科结构,保持数量,提升质量,为教育工作注入新鲜活力。同时狠抓绩效管理,学校将每个教师绩效工资的30%集中,按工作量和工作绩效进行二次分配,克服平均主义,促进教师争先进位。四是促进流动。建立教育共同体,建立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资源互补,结对帮扶的联动机制,破解城区义务教育择校热、大班额等难题,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提高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实行城区教师晋升职称必须在农村任教一年的制度,将招聘的新教师安排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再安排到农村学校任教。

在落实教师待遇方面。严格执行教师职称评定、工资发放、组织发展、培训进修、权益保障等方面有关政策,并促其及时落实到位。区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建立教育奖励基金,按“名校长”每月800 元、“名教师”每月 600元、省级学科带头人每月300元、市级学科带头人每月200元、区级学科带头人每月100元、星级教师每月50元的标准发放奖励津贴。每年财政预算安排60万元免费为全区教师体检,并每年拨付边远学校教师津补贴91.52万元;教师绩效工资标准与公务员同等,每人每年3.3万元。

创建特色,赋予教育均衡新内涵

均衡发展,是削峰填谷还是以强扶弱?近年来,吉安市吉州区在探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固强护弱、创建特色”的教育发展特色,赋予了教育均衡发展的新内涵。

大力改造薄弱学校。城区学校全部进行了改扩建。在城市土地资源紧缺的客观条件下,尽最大可能发挥现有土地资源的效益,拆旧建新,扩充教学用房面积,化解大班额。

努力办好农村学校。不断优化农村学校教师学科结构和年龄结构,为每个村小配备炊事员;实行了农村小学教师“三定向”培养,不断增加培养计划,并将生源直接落实到村小和教学点;实行了新教师分配到农村学校工作取消见习期,直接转正;实行了城区学校名师、学科带头人到农村学校支教,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工作;实行了村小、教学点的英语、音体美课程由中心小学选派教师“走教”办法;实行了城乡小学结对帮扶、镇内小学捆绑考核办学;争取国家公租房建设政策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全区乡镇建设农村教师周转房和公租房;把农村学校建设纳入区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同步进行建设;所有乡镇学校(包括村小)已全面建成标准化学校。农村初中、乡镇中心小学100%班级有了“班班通”,村小和教学点有了“网络通”,所有教师信息技术运用有了“人人通”。

着力创办特色学校。一是科研兴教品牌凸显。吉州区列为全省校本教研基地,以此全面启动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暨校本教材开发与实验工作,实施高效课堂探索与实践活动。二是教育督导科学全面。建立了办学水平评估机制,评估学校办学行为和水平,开展师德师风、学校建设、学校安全、职业教育、学前教育、招生行为专项督导,并取消义务教育择校做法,实行了就学机会均衡、“分类排序录取”的招生办法。三是学校特色一校一品。大力培育提炼学校的特色文化,形成了“办学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教育现象。如吉安三中扎实开展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学生的电脑作品在全国大赛上频频获奖;石阳小学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孩子们彬彬有礼,自信大方;阳明路小学大力开展“廉政文化进学校”活动,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仁山坪小学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为教师成长搭台铺路;田侯路小学提高学生艺术素养,激发学生创造力,形成了艺术教育特色;永叔路小学“第二课堂”活动有声有色,发展学生兴趣特长……

随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不断深入,吉安市吉州区的教育亮点在全省教育工作中正一点一点地闪耀着。全区电化教育、家庭教育、招生考试、教研等工作都受到了省级表彰,全省幼儿园园本教研现场会在吉州区举办,该区被评为2012年度江西省教育工作目标考核优秀单位,全市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全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也将在该区召开。◆(作者单位: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教育局)

猜你喜欢

全区校长学校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学校推介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