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小米或将殊途同归
2015-03-18夏忠群
夏忠群
从“隔空战”到短兵相接
自央视10亿元赌局开始,董明珠和雷军两位的“炮轰战”,因董明珠在电视节目《百佬会》中的两句豪言“我做手机,分分钟的事儿!”“一定超过小米!”再掀高潮。
到目前为止,格力与小米的争斗仍然属于“隔空”战。来自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其玩法和逻辑完全不同;一个是工业时代制造业的骄傲,另一个则插上了互联网翅膀;且暂时没有出现正面竞争的局面。仔细想想,格力真的会去做手机吗?未必!但如果问,格力和小米有一天会成为直接竞争对手吗?答案是或许会!
小米手机的成功不仅奠定了小米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优势,更重要的是证明了雷军“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的“小米模式”的可行性。显而易见,小米科技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小米模式”推而广之——雷军曾在演讲中称:“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00家公司‘复制小米模式。”
资料显示,仅2014年一年时间,小米投资项目达25个,投资金额超过50亿元。在智能硬件部分更是以几乎“包场”的态势表现突出,其投资重点包括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等。从这个层面看,小米的“投资属性”确实大于“行业深耕”,这正是让董明珠嗤之以鼻的特性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家居领域是小米未来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先是推出了小米路由器、空气净化器、小米电视,后又投资YOU+公寓、6000万元投资“互联网家装”……最重要的举措是,小米以12.66亿元战略投资格力的老对手美的集团,而美的未来最重要的战略则是——M-Smart智慧家居战略。小米的战火已经率先烧向了格力未来的战场。
反观格力,从董明珠对经销商的内部讲话资料,以及各种公开的采访和演讲中,不难看出智能家居对于格力同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屡次称智能家居是个“让人期待的秘密”。
与雷军通过投资的方式进行战略布局截然不同,董明珠更希望通过自身“技术上的突破”实现真正的智能化。董明珠最引以为傲的是“格力有8000多技术人员,6个研究院,每年研发经费超过40亿元”。2014的经销商大会上,董明珠曾宣布“什么叫智能家居,很多企业都在炒概念,但是我们真正在实现,让一个家庭真正智能化”。
在随后《百佬会》访谈中,董明珠也透露“格力会在半年后推出某款值得期待的智能电器,真正的智能化一定是技术上的突破”。显然,如果雷军剑指智能家居市场,董明珠必定与其正面交锋。
智能家居领域是格力的主场,小米是进攻者;那么小米的主场手机领域,格力会不会成为进攻者?也有可能!智能家居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即——用某个产品将所有的家电与人连接起来。这个连接器是一定存在的,它可能是手机,或者其他某种可穿戴设备。从这个层面讲,如果格力有一天转而做手机硬件,也是绝对有可能的!
因此,如果战火继续蔓延,在未来,格力和小米由“隔空战”转向短兵相接,不会让人等太久。
信息文明时代,没有“唯一”的赢家
仔细分析小米和格力的模式会发现:小米是典型的互联网逻辑——硬件低价乃至免费,利用服务、应用开发、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资产获得盈利;格力则是典型的传统逻辑,以强大营销网络支撑起巨大的销量,为了建立命运共同体式的深度营销网络,格力必须保证“硬件足够盈利”。
有人认为小米的“硬件免费,软件/服务收费”模式更好,其实不然,格力未来很可能发育出“硬件收费,软件/服务免费”的模式,届时两种模式孰优孰劣,很难一语断言。
信息文明时代的成功不只有一条路径,一种模式,一个逻辑。如马云最近所说:“任何商业模式都是不完美的,没有所谓真正正确的模式。适合自己的鞋子才是最好的鞋子。适合自己理想的、受客户欢迎的就是最好的!如果中国互联网只有一种所谓的正确模式才是我们的悲哀和无知。”
即便是截然不同的逻辑和玩法,在信息文明时代,也有可能都是赢家,也同样有可能都是输家。
小米由内而外地在培育品牌理性精神价值方面实现了重大突破。通过鼓励典型的目标消费者投身产品研发过程,积极为手机性能等贡献建设性意见等策略,小米促成了他们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稳定的品牌忠诚度和炫耀型的铁杆粉丝,他们成为品牌口碑的传播使者,协助小米赢得了媒体和公众的良好品牌认知。
格力则坚持以铁血的政策和牢不可破的制度,将本该归为外部体系的经销网络,锻造为命运共同体式的营销网络,庞大的网络整齐划一地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提升渠道的效率;同时坚持以核心技术的突破为驱动力,改善用户体验,提供超额价值,通过不断提升售后服务获取渠道忠诚度和用户忠诚度。
格力同样为消费者提供了理性的精神价值,比如:格力近期推出的“以旧换新”活动,就是以APEC蓝为契机,号召消费者用高耗能旧格力空调折价换取低耗能的新格力空调。
但是,在提供理性精神价值的层面上,小米显然做得更好一些。董明珠为此也曾公开承认,格力有一群潜在粉丝客观存在,但并没有很好的机制对他们进行管理和激励。
小米的优势不仅在于赋予品牌理性的精神价值,更让竞争对手恐惧的在于,小米正向着创造感性精神价值的方向稳步前进。小米在未来极有可能像苹果那样在感性品牌精神价值方面也能有所作为,基于中国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多数消费者还都沉醉于民族主义情怀之中的基本现实,由此带来品牌价值的乘数溢价效应和继续强化的潜在核心竞争优势,应该也是没有悬念的大概率事件。
因此,如果格力希望未来有朝一日在战场上直面小米的竞争,就必须在保证物质价值和理性精神价值的基础上,抢先一步为品牌植入感性精神价值,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小米的优势不仅在于赋予品牌理性的精神价值,更让竞争对手恐惧的在于,小米正向着创造感性精神价值的方向稳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