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和《神谱》神话人物的自然和社会角色比较
2015-03-18彭家海,华亚颖
《楚辞》和《神谱》神话人物的自然和社会角色比较
彭家海, 华亚颖
(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8)
[摘要]为促进中西文化的交流、传播和传承,通过叙述、对比分析,从自然角色和社会角色两个方面对《楚辞》中的神话人物和《神谱》中的希腊神话人物进行对比研究,归纳出其异同与造成异同的原因。其相似原因在于古中国和古希腊对大自然崇高的敬畏;差异的根源在于《楚辞》中的神话人物中反映了东方根深蒂固的集体主义精神,而《神谱》反映了西方的个人主义。
[关键词]楚辞; 神谱; 昆仑神话; 希腊神话; 人物角色; 职能
《楚辞》是我国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具有极高的文学地位。其中《离骚》和《九歌》中使用了非常多的神话人物,这些神话人物大多取自《山海经》中的昆仑神话。昆仑神话源自原始社会,而在遥远的欧亚大陆,希腊人民也有着自己的神话。希腊神话是有关古希腊人的神、英雄、自然和宇宙历史的神话。《神谱》描写的是“宇宙和神的诞生,讲述从地神盖亚诞生一直到奥林匹亚诸神统治世界这段时间的历史,其大部分内容是神之间的争斗和权利的更替。”[2]4由于《神谱》和《楚辞》里面的神话都是原始先民集体智慧的产物,所以它们有一些相似之处;但由于地域、民族、文化等差异,二者也有着天壤之别。对昆仑神话和希腊神话的对比研究可以了解原始社会先民的生活状态,不同民族的先民的思想和心理状况,从而有利于对中西方文化的传播和继承。本文主要以屈原的《离骚》和《九歌》为主,希腊神话人物则以古希腊诗人赫西俄德《神谱》作为比较。
1《楚辞》和《神谱》中神话人物在自然界中的角色:相似性大于差异性
在原始社会早期,由于生产力低下,人类祖先对各种自然现象的认知有限,不知道宇宙万物生长的原因,对自然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不甚了解,人类祖先在日常生活上十分依赖风雨雷电、森林山川与河流,于是对大自然产生敬畏之情,发挥其想象力创造了神话。对于原始先民而言,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与大自然相关的诸神,即“自然神”[11]3,如太阳神、雨神、天空之神、海神、河神、山神等。这些自然神与原始先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古代中国和古希腊而言,神明的出现给这些原始先民解释了各种自然界中的现象。
在原始社会初期,宇宙万物属于混沌期,人类祖先因此创造了开创宇宙和创造生命的神祗。在《楚辞》中东皇太一是不断繁衍生命的初始之神,拥有最巨大的生命力,主宰宇宙天空星辰。《九歌》中的《东皇太一》,屈原用诗句描述众巫祭祀东皇太一的辉煌而隆重的场面,如:“扬枹兮拊鼓,疏缓节兮安歌,陈竽瑟兮浩倡,灵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满堂。”[7]78在《神谱》中宙斯(Zeus)是泰坦神克洛诺斯和瑞亚的儿子,是主宰宇宙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也是雷神和天空之神,拥有至高无上的能量。
在自然界里,太阳左右了农作物的生长,给人带来光明,因而受到原始先民的崇拜。在《离骚》中太阳神是羲和。“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9]108(《山海经·大荒南经》)。羲和是帝俊的妻子,与帝俊生了十个儿子,都是太阳,他们住在东方大海的扶桑树上,轮流在天上值日。《楚辞·离骚》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无迫。”[7]54诗句的意思是:“羲和不慌不忙地赶着马车,和太阳一起走在归家的路上。”《九歌》中的东君也是太阳神。“暾将出兮东方”,日出东方,光芒万丈。[3]194“照吾槛兮扶桑”[3]194高挂扶桑枝头,带给人光明和温暖。阿波罗在希腊神话中是太阳神,是人类的保护神和光明之神。《神谱》中不遗余力地表达了对阿波罗作为太阳神的崇敬和赞美。而《离骚》和《九歌》中对太阳神的信仰表达的似乎不是很明显,至少没有希腊阿波罗神那样辉煌的故事。蒋勋(1947)认为“关于太阳的故事其实在民间是很模糊的,远比不上希腊阿波罗驾着金马车君临天下的伟大感,现如今谈及太阳神更多的是希腊神话中的印象。比起希腊神话,中国文化可能更亲近月亮、月亮的神话与传说。例如嫦娥、月宫、桂树、月兔,都远比太阳神有更加鲜明的记忆符号。”[3]44
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无论是楚辞中的昆仑神话还是《神谱》中的希腊神话,都有关于水的神话。中国有大江大河,楚辞中的河伯就是黄河之神。楚国是中原以南的诸侯国,有湘江,因此湘江出现了湘君和湘夫人。两大河流之神,代表着中国南方悠长而婉转的长河。 在《楚辞》的神话里“湘君”和“湘夫人”是湘水的爱情之神。曹植的《洛神赋》中的洛神就是源于湘夫人,他们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寄托爱情的对象,它启发了后世的文人骚客,成为两千多年来的创作动力。
古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南端,三面被海环绕,古希腊人民或居住在岛屿上或居住在滨海地区,因而希腊人民的生活深深的受到了海洋的影响,因此海神波塞冬具有超强的自然力量,他可以引发飓风,可以掀起百米高的巨浪,同时也掌控了地震等自然能量。在希腊神话里海神波塞冬是威力强大且非常重要的神,因而备受人们的崇敬。在希腊,有些祭祀他的神庙留存至今,而且大多数神庙都位于能俯瞰海面的悬崖上,十分壮观。
楚国位于中国中部江汉平原地区,属于内陆地区,与三面临海的希腊相比,较闭塞。因而《楚辞》中的神话人物只有河伯,湘君湘夫人等关于河的神祗,而在希腊神话里海神则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
云师丰隆,又称“云中君”。云神古代典籍鲜有记载,仅屈原所作《云中君》诗,此诗为祭祀云神之作。《离骚》有“吾令丰隆乘云兮”的诗句。王逸注《云中君》称其为云师。《神谱》中的宙斯是众神之王,身兼云神天空之神。
原始先民十分依赖自然,他们长期在森林中捕猎和寻找食物,于是除了风雨雷电等诸神外,《楚辞》中还有中性色彩的 “山鬼’。希腊神话中则有许多活跃在希腊山林中的仙女与精灵。
2《楚辞》和《神谱》中的神话人物的社会角色:差异性大于相似性
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社会神是指诸神的社会角色,它源自自然神。他们既代表某种自然力量,也代表某种功能。根据诸神的地位和功能,笔者将社会角色分为管理角色、家庭角色和情感角色。
2.1 管理角色
在管理角色方面,希腊神话中乌拉诺斯是第一代管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之王。而大家所熟知的希腊神话中的第三代管理者宙斯,他推翻了父亲的统治,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有12个主要的神祗。宙斯是奥林匹斯山上众神的管理者,统治着宇宙与自然。为了便于部落各族的管理,原始人民建立了等级制度,然而人类祖先将其延续到了神族的领域,因而神有了相对应的等级制度。宙斯敢于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建立新的秩序,体现了希腊人民敢于反抗,敢于冒险的精神。
《离骚》中的神话人物源自昆仑神话,而昆仑神话中的最高管理者西王母并没有在《楚辞》中出现。在《九歌》中出现的东皇太一是楚国人民祭祀的最高天神。在《楚辞》中并没有非常明确的神话阶级和神话体系。
2.2 家庭角色
在家庭角色方面,《神谱》里有一套完整的神话家庭系统,比如乌拉诺斯及其奥林匹斯山的家族。在希腊神话众神家谱中的十二位主要神祗虽然住在奥林匹斯山上,却主宰着人间的生活。他们分别是:众神之王宙斯、阿芙洛狄特、阿波罗、阿瑞斯、阿尔忒弥斯、雅典娜、得墨忒耳、赫菲斯托斯、赫拉、赫尔墨斯、赫斯提亚以及波塞冬。[8]12《神谱》中神话人物的婚姻关系是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比如宙斯与赫拉,奥德修斯与妻子珀涅罗珀。而在屈原笔下的《楚辞》中的神话人物中河伯和宓妃是夫妻关系。楚辞中的神话人物的婚姻关系并不是十分明显,有时候作者含糊一笔带过,比如《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他们是河流的一对配偶之神,但婚姻关系还有待商榷。
您看,是不人的第六感有时还是很准的,我昨天有难,蒋利学也在煎熬之中;我今天感觉良好,蒋利学亦精神舒畅。
2.3 情感角色
情感角色是神话人物所表现的一种情感以及他们在情感活动中的形象,通常是由神话人物角色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和身份决定的。《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具体表现为:爱情、仇恨、嫉妒、报复,忠贞。
希腊神话中,诸神往往和人类一样拥有各种情绪,因而产生了描述诸神的爱恨情仇的故事。希腊神话较多描述了诸神主动追求爱情的故事,无论男女都有权利去主动追求心仪的对象。
希腊神话中的厄洛斯(Eros)是女神阿芙洛狄忒(Aphrodite)的儿子,是小爱神,他有一对金色的翅膀,手持弓箭,若他用箭射中男女,即使没有缘分的两个人也会变成天长地久的一对恋人;如果他用“铅”箭射中男女,那么就会拆散佳偶天成的恋人。
在情感里,恨、嫉妒和报复是爱的相对面,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与宙斯的妻子赫拉有关的故事大多数是描述丈夫风流韵事引起她的嫉妒,以及她对情敌的报复。
希腊神话倡导的价值观尽管是爱情至上,但是希腊诸神对待爱情并不十分忠贞,希腊神话较多描述了纵欲乱爱。在放纵方面,天神宙斯则是一大代表,尽管宙斯已经和婚姻女神赫拉结为夫妻,但是宙斯风流成性。宙斯有过关系的女神众多,且都和她们生下孩子。
在希腊女神中,阿芙洛狄忒拥有惊世的美貌,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体格美的最高象征,她诞生于海里,拥有完美的体型,惊人的相貌,一直被众神追求。她和工艺之神赫斐斯托结为夫妻,然而阿芙洛狄忒对他不忠。阿芙洛狄忒拥有很多情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她和战神阿瑞斯的恋情。
封闭的楚国人民,其情感没有希腊人民丰富外放,他们的情感更多的是内敛和含蓄,并且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自然中。对《楚辞》中的神话人物来说,爱情是忠贞,是等待,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楚辞》中代表爱情的是《九歌》中的《湘夫人》一篇。在《九歌》里,屈原把湘夫人描述成站在湘水边远望不见心爱人,焦急等待的忧愁形象。所以湘夫人代表的爱情是等待,有担心有疑虑。然而《楚辞》中的河伯却是不忠的典范,虽然女神宓妃十分美丽,但河伯生性好色,他要凡间每年献给他一名美女,否则河水泛滥危害人间,后来被后羿射下左眼,并没有落下好下场。
《楚辞》中的神话乃至中国其他神话故事里,倡导的情感观为忠贞不渝,以纵欲为耻,而且女神都没有主动追求爱情的权利,只能被动等待。而在希腊神话里,希腊诸神多数爱情至上,女性可以主动追求爱情。
对死亡的情感,《楚辞》中大司命,少司命是一组“配偶神”,主司死亡。“高飞兮安翔,乘清气兮御阴阳”“一阴兮一阳,众莫知兮余所为”。由此可知,大司命是掌管阴阳的死神。大司命是高大威武的阳刚的形象。从诗句“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令飘风兮先驱,使凍雨兮洒尘”看出大司命的威严;“纷总总兮九州,何寿夭兮在予,”看出大司命的权威。这也从侧面反映古时候的人们对死亡的敬畏。
在希腊神话中主司死亡的是冥王哈得斯(Hades)。 希腊神话的死亡观不存在带善恶判断的天堂与地狱,而是认为冥界是所有死者唯一的去处,因此死神哈底斯的神话形象虽冷酷但并无大多宗教神话中的恶神色彩,古希腊神话中的哈得斯形象也是典型的奥林帕斯英挺男子。同时由于神话中的冥府位于地底,哈得斯同时也被视为地下矿产的支配者,也是财富之神。在《九歌》里,大司命和少司命掌管着人间的生命,是阴阳师;而希腊神话里的哈迪斯不仅是冥王,掌管生死,还是财富之神,具有多重社会角色和神灵职能。
3根源
3.1 《楚辞》和《神谱》中的神话人物在自然界中的角色相似性的原因
自然神是最早出现在神话中的神祗,都是产生于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对自然界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不甚了解。人类祖先在日常生活上十分依赖风雨雷电、山川与河流,因而产生了各种自然神。希腊神话中的诸神和昆仑神话中诸神在自然界中都有一定的角色分配,有序地管理和统治着宇宙和自然,比如太阳神、月亮神、河神、海神等。人类祖先对自然神产生很大的敬畏之心,既感恩戴德又十分畏惧。一旦遇到天灾人祸,人类祖先便会认为这是神对他们的惩罚,也便有了祭祀。
张学明认为,“古代中国相对偏重自然神;主要祭祀者不外乎与山、川、水、火、日、月、星辰等相关神祗;中国先民崇尚自然敬拜,借之驱妖除魔、救灾救难、赐福世间。”[11]11他们运用神话加以推测,想象或理解自然与社会生活,并产生强烈的感情与信仰,开始宗教式的崇拜,形成自然神话。
3.2 《楚辞》和《神谱》中的神话人物社会中的角色差异性的原因
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原始人类在心理认知(如感情和意象)也有相应的变化。例如诸神之间产生的爱情与亲情等复杂的情感。原始先民对此并不能完全理解,也无法驾驭,所以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投诸于新的神明,从而产生了”爱神”、“命运神”、“守护神”[12]4等。社会功能神就是把社会现象和社会力量人格化后,形成的具有各种社会功能的神。社会功能神出现在人类社会的进化演变过程中。古代希腊相对偏重社会神,因而希腊神话按照社会分工、家庭分工,建立了神的秩序和古希腊神话中的家庭系统。
从希腊神话中,我们可以得知古希腊是渔猎与农耕社会,而从《楚辞》中我们可以得知,古代中国是农耕社会。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精髓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希腊神话的核心精神是人本主义,其精髓是驾驭自然、征服自然和开发自然的观念。从地域方面来讲,“中国是一个内陆封闭国家,而且注重伦理道德。”[6]77在神话时代, 由于生产力的低下, 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苛的生活条件,古代先民形成集体力量, 共同抵御外在的威胁。于是, 从客观的需要出发, 重义轻利、牺牲奉献等精神理念便被自然地视为一种民族共同的内在精神支撑和信仰而在神话中得到了反复的突出和强化, 久而久之, 就自然形成了中国神话的基本情调了。而古希腊则是典型的海洋文明, 海洋是他们的栖息地。“希腊人民为了生存, 为了克服陆地的贫瘠、窄小和财富资源的匮乏, 他们不得不走向大海, 四处掠夺财富, 与大海斗争,而大海又是那样瞬息万变和深不可测, 只有具有冒险精神的勇士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6]80而他们四处掠夺追逐利益的行为促进了社会商业的发展,但同时重利轻义,缺乏人性和信念。
4结束语
通过《楚辞》和《神谱》中神话人物的自然和社会角色的比较,自然角色的相似说明无论是中华文明还是希腊文明都表达出了对自然的敬畏。两者在社会角色上的差异性更有研究价值,这反映了中西方文明的巨大差异。
首先,希腊赫西俄德《神谱》是以奥林匹斯山神系为归宿,把诸神归入了一个完整单一的体系中,完成了希腊神话的统一。神谱中拥有丰富的神话人物反映了当时蓬勃发展的希腊文明。古希腊是海洋文明,具有开放性和攻击性,《神谱》中的神话人物具有敢于推翻旧秩序的精神,所以《神谱》中更体现出英雄主义和个人主义。中国的农耕文明是封闭的,因而《楚辞》中屈原选取的神话人物情感更加含蓄内敛,更加注重伦理道德,体现了屈原对楚国的服从和奉献性以及不敢直接反抗权威的无奈,体现了东方的以大局为重的顺从的集体主义精神。其次,希腊是城邦文明,具有民主性,《神谱》中的神话人物更具有人性以及个人主义精神,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而《楚辞》中的神话人物更加神圣化,高于人性,同时忽略人性,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古代已经有了阶级性和中央集权的现象,不利于民主和个人主义的发展。总之,《楚辞》和《神谱》中的这些神话故事无论在宗教哲学艺术和文学上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蔡茂松.神话比较学[ M]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 .
[2]赫西俄德.神谱[M].王绍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蒋勋.九歌:诸神复活[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3:44-73.
[4]李敬巍.中国与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的比较[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102-104.
[5]茅盾.神话研究[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
[6]潘世东,邱紫华.文化哲学视野下的中、希神话之比较[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75-88.
[7]屈原.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2013:2-68.
[8]威尔金森.神话与传说[M].郭乃嘉,陈怡华,崔宏立,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2015:12-40.
[9]徐客.山海经[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0] 杨纯.九歌与希腊神话[J].湖南:云梦学刊,1998(01):4-5.
[11] 张学明.中西神话[ 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3:3-13.
[12] 张赟.从中西神话人物区别看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以希腊神话和中国上古神话为例[J].文史研究,2014.
[责任编校: 张岩芳]
Comparison of Natural and Social Roles of Mythological
Characters in Chu Ci and Theogony
PENG Jiahai,HUA Yayin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HubeiUniv.ofTech.,Wuhan430068,China)
Abstract: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mythology and Greek mythology of Kun Lun can understand ancestors′ living conditions, primitive society, ideas and psychological conditions of different ethnic ancestors,and help promote the exchange and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heritages. This paper compared the natural role and social role of mythological characters in Chu Ci and Theogony,by discussing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mythology and summaried the causes of the differences: Collectivism reflected in Chu Ci and individualism in Theogony.
Keywords:Chu Ci; Kun Lun myth; Theogony;Greek mythology; character ; functions
[通讯作者]华亚颖(1990-),女,湖北广水人,湖北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作者简介]彭家海(1964-), 男, 湖北随州人,湖北工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
[收稿日期]2015-11-09
[中图分类号]I207.223,I207.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684(2015)06-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