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5-03-18蓝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蓝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教学方法在少儿武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蓝杨(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武术教学是体育教学中一项新的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发法,对当今少年儿童学习武术常用的教学方法进行分析与探讨。教师应根据少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发散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观察能力。教师应注意教学方法的选用,使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才能教学效果达到最好。
武术教学体育教学少儿
1、音乐辅助、激发并保持学生学习兴趣
音乐给人以振奋人心的感觉,可以把人带入特定的环境,会令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武术教学的过程比较枯燥单调、趣味性不浓。少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不能保持长久,有的少年儿童经常会出现虎头蛇尾,一开始兴趣浓厚,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觉得没兴趣了就懈怠了。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情操,也可以调动人的肢体语言,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少儿对武术学习的兴趣。绝大部分少儿在学习武术之前,是通过动作电影或河南少林寺等媒介方式,了解功夫这个具有表演性和技击性的认识,所以当他们在学习武术的时候,往往会表现得特别兴奋、认真,尤其5岁以上的幼儿对武术学习充满着热情和兴致。然而在这些少儿学习武术的过程中,每一次学习新动作与已有的动作结构是相连的,学生在每一次学习新动作的时候,都要对以前所学过的动作进行复习、巩固,这一过程的反复进行,使他们逐渐对武术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音乐的频率、强度和节奏传入人体的听觉中枢神经后会引起各种不同的共鸣。欢快优美的音乐能使人中枢兴奋、心情愉快、情绪高昂、精神振奋、积极向上。这样,他们在动感的音乐伴奏下练习,很容易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随着音乐节奏的紧凑或柔和的时候,学生也会知道发力和调节动作的速度与力量,比如在课前热身的时候运用激情的音乐,来调节学生的身体各个器官,使他们进入热身阶段等等。
少儿天生生性活泼,顽皮,集中注意力较难,不同于成人的学习方式,教师要学会巧妙地运用音乐教学方法,激发出少儿学习武术的兴趣,使一堂课保持在浓烈的气氛中进行,让每一位少儿沉寂在高度集中的状态,而不是在懒散下进行。教师就像是一位调剂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播放出适合的音乐,让学生保持整堂课的激情。
2、精讲多练、示范合理到位
少儿的模仿能力都比较强,这一特点在武术教学中可以以直观教学为主,采用合理示范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讲解、示范是武术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于武术动作结构较为繁琐,教师需要通过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让少年儿童在脑中建立动作的表象,也可以模仿教师的动作比划出一招半式。然而,示范、讲解较为枯燥,需要教师一遍一遍,反反复复的做出繁杂的动作,少儿在学习中会产生一定的厌烦感。与此同时,教师在示范动作主要以背面和镜面示范为主,不能充分让学生了解每个动作的路径,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的情况,适当调整示范面,这样有利于少儿充分学习每个动作的规范性。其次,示范和讲解的过程中需注意不要把连贯性的动作进行分解教学,这样会导致少儿在以后动作节奏上面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3、多媒体教学的应用
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技术与武术教学方法相结合,从而比较理想的解决武术动作难,路径复杂等一系列问题的问题。大家知道,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即处于被灌输的状态。多媒体教学方法从而使少儿能直观的观察武术动作的架构与特点,并且结合教师的讲解,能清晰明了解决一系列的动作难题。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教师进行动作分析,也可以使他们进行交流讨论,并激发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体现少儿在课堂中的主体性,增强学习武术的兴趣。
4、分组、小群体教学模式选用
在武术教学中,因而采用互惠式分组练习模式不失为提高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的有效方法,它为学生在技术学习中相互观摩,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创造了条件。对于当今社会来说,人与人之间需要彼此的信任和依赖,武术教学中可以应用分组教学进行,并能提高少儿与彼此之间的同伴进行自主的练习,这样有利于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小群体”教学法:是根据班里学生的特长、能力(领导或辅导能力)个性以及认知倾向,思维方式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教师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自定目标,自我评价,利用小组之间的协调学习,同学间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优的发展。适当的运用小群体教学,便于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学生遇到问题的心理,这样教师可以帮助或协助完成动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且增进学生之间友谊。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可自由选择自己信赖的队友进行练习,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共同进退。
5、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情景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周边地理环境、教学设施、语言描述等为学生设置场景或还原场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轻松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设定教学情景过程中,应考虑到场地、器材、语言表达的能力,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动作的技术和要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态度中学会所学的基本技术。使死板的课堂变成活跃的课堂,突破了传统式说教型教学的方法,打开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从而学生们在欢声笑语的教学过程中度过愉快的一节武术课。
6、程序性知识学习
根据少儿的心理特征的需求,教师可合理的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首先理解程序性知识学习的意义,程序性知识主要是关于“怎么做”或“怎样做”的知识,变现为一系列的动作程序或心智程序。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认知——联结——自动化。教师应把武术的动作编辑成口诀或顺口溜,加深学生对动作名称的印象,选用示范讲解的方法传授动作,并练习的过程中边讲口诀或顺口溜边进行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知识进入短时记忆中。通过提示学生动作的口诀,巩固头脑中已有的动作架构,使新旧动作进行加工融合,促进新旧知识的理解。提供情境教学,可提高动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基本技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困境,教师应耐心的引导学生,化难为简,循循善诱,指点迷津,使学生产生顿悟,以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7、小结
武术工作者需要认认真真地研究如何编写出适应青少年特点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符合普通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并在武术课中渗透民族精神的教育。少年儿童是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出发点、根本点。武术不仅可以改变当今少儿的体质健康问题,也是一种身体素质锻炼的手段,更是培养成为教育人的方式。充分利用武术博大精深的内涵,发展少儿学习中华民族国粹的精神,开发出更多适合武术教学的方法,紧跟随时代的脚步,把武术传统文化精髓发扬光大,使武术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武术的教学内容虽为复杂,但是需要教师提炼,精简武术套路内容,加强动作技术学习以及如何运用,从而使动作入会贯通形成套路动作。教师在教授少儿的同时,需考虑武术教学内容的编写,使教学内容教材化,吸收更多特色传统武术动作,创新出更好、更实用的教学方法,突破传统、死板的教学方法,使其将新型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教学中。总之,武术要从小抓起,从娃娃抓起,才能面向更多的社会群体,培养更多更面少年儿童,激发他们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保护和拥护中国国粹。
[1]毛振明,于素梅.体育教学方法选用技巧与案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陈秀英.浅析音乐在武术套路中的运用[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6).
[3]赵振忠.论多媒体技术与武术教学的结合[J],体育科技,2008,(28).
[4]董英辉.高校武术小群体学习教学模式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