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2015-03-18朱爱军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江苏泰州225411
□朱爱军(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江苏泰州225411)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究
□朱爱军(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江苏泰州225411)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的深入,使其很多现代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对于高中体育的分类教学模式,不仅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自由化和个性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对于体育活动的兴趣,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对此本文就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结合教学现状和分类教学的对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见解,希望可以促进国家高中体育教育的发展。
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教学模式
随着国家地位不断的提升,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更加重视;因为学生阶段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利阶段,且体育课程较比其他的学科相比,是唯一一个室内外结合授课的学科,给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一定的基础;对此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分类,按照必修和选修、体能差异以及体育活动兴趣爱好等类进行区分,从而提升学生的体育积极性,使其身心得到更多的锻炼。
1、开展学生分类教学模式的意义
1.1、高中体育分类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其很多的学科在教学上都体现出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而对于体育关注度远远落后,使其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甚至是体育活动莫不关系;而部分对于体育感兴趣的学生,也受到学习的压力,逐渐失去兴趣,最终导致体育能力下降,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体育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体育活动会锻炼学生的身体,使其健康发展,并逐渐养成体育爱好,长期坚持充实课余时间的同时,还会释放一定的生活压力,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效率;同时体育教学理论还会丰富学生的思维逻辑,使其具有良好的心理建设;对此加强学生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高中体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同学对于体育教学,具有抵触的心里;并且很多的高中学校和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也存在偏见,更多的重视数学、物理等学科的学生成绩。甚至普便存在教师串课、取消课程等现像;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建立有趣的课堂环境,加上学生学习压力大,注意力不能很好的集中;使其学生意识到不到的体育教学的价值。加上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设计以及学校的体育设备落后,没有充分的迎合学生的心理,学生活动受到限制,最终出现厌学,逃课甚至不听课的情况,对于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1.3、开展分类教学模式的原则
分类教学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体育的积极性以及体能情况进行教学,同时教师也具有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学习效率的义务。对此教师不断的学习并引进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合理的制定一系列的分类教学的设计方案,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与其他的学科做好沟通和调整。并坚持一定的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以学生为主体,统一发展等原则。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了解学生面临的困难,及时指导;建立浓厚的分类体育教学的氛围,使其学生意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与其他学科共同发展,从而利用体育教学使其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2、开展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
2.1、选修和必修的分类教学
(1)分类形式
首选学校应当引进大量的安全健身器材和体育活动设备,及时的进行开放,将各个学科之间的授课时间进行合理的调整,使其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体育项目活动。然后将体育项目按照必修和选修类别进行归类,其中必修课程是体育常识理论和游泳;将游泳作为必修课程,是因为它较比其他的活动项目,综合性、安全性以及活动量等方面都要强,为以后的生活安全打下保障基础。因为学生对于球类、武术类、体操类具有不同的喜好,所以将这三类作为选修体育课程;同时学生也可以报多个体育选修课程,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体育能力。
(2)教学研究。
将体育活动以必修和选修的形式进行分类,学校除了配备齐全运动设施之后,还要加强体育教师的招聘和合理分配;同时要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以及教学经验。同时将选修课程的时间段和学生人数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因为像篮球、羽毛球等选修课程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且没有难度,所以报名的人数会很多。像体操和武术类活动量大,不常接触,所以报名的大都是学习过的学生,且报名人数少,对此应当合理的分配;同时加强签到、计分、考核以及人员课程记录档案等方面的管理。
2.2、按照学生体能差异分类教学(1)分类模式。
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接触的体育活动不同,导致学生的体能产生较大的差异。而把这些学生都放在一个体育教学环境中,不仅会牵制体能较好学生的发展,对于体能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质量也不会有太大的明显。对此可以将高中不同学习阶段、相同体能素质的学生进行分类教学;这样会促进学生的交流能力,互相指导和帮助也会增加学生之间的积极性,又因为学生之间不了解,会更加的努力练习,从而不断的促进分类教学模式的发展。
(2)教学研究。
根据学生的体能差异进行分类教学,是为了让体能好的学生进一步加强,让体能较差的学生通过锻炼,有质的突破。而这两种类别的授课时间是相同的,且考核的力度和项目也大都相同。如何让体能较差的同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跟上进度,就要教师灵活的运用教学模式,利用游戏教学、奖励制度等教学模式,建立有趣的教学环境,同时加大学生体育活动练习的进度。摒弃传统机械式的练习模式,增加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将运动技巧进行交流,不断的提升学生的整理体能,从而使其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3、按照学生的兴趣分类教学
(1)分类模式。
学生会跟据自己的兴趣喜好选择合适自身的配套项目,多数的男同学会选择球类运动,女同学会选择比较轻巧的体育项目,针对于体育活动不感兴趣的同学,或是内向的同学,进行一些基础活动项目的教学,使其每个同学在高中阶段都有自己明确的体育意向。这样不仅迎合了学生的自尊心理,及时的避免学生应付和躲避体育课程的现象,同时也充分的体现出分类体育教学模式的自由化和个性化,共同推动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
(2)教学探究。
教师针对于这类的学生,进行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是根据自己喜好选择的运动项目,说明学生的思维取向已经基本固定,在让学生进行其他的运营项目选修回不会很容易。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运动喜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教师在指导学生指定动作,等学生熟练之后,适当的增加学生体育项目运动等级,同时无形当中掺入其他活动项目的基础动作,使其学生综合发展。同时利用小组考核以及竞赛的模式,使其学生不断的完成教学目标。运用赛制和奖励使学生的体育爱好项目更精,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成功欲望,从而推动学生的体育意向;也只有不断的超越自己,才能不断的发现体育的价值。
3、总结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改善当前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体育教学现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根据目前我国体育活动在高中阶段教学的地位以及教学情况,可以清楚的意识到阻碍其体育教学发展的原因。对此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提高学校、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制定一系列体育分类教学计划,提高高中阶段学生的参与力度,从而不断的的完善体育分类教学体系。
[1]彭少扬.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运动,2013,08.
[2]陈良龙.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
[3]李鹏程.关于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
[4]肖健欢.推进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实践的途径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
[5]崔福永.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探讨[J].才智,2015,24.
[6]顾文武.浅析高中体育分类教学模式[J].新课程(中学),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