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2015-03-18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更新与重构
□徐成波(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吉林长春130111)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的体育教育经历了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和转变。为了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软实力的战略地位,迫切需要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高校体育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需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仅要立足本土教育理念,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通过研究、创新及时的更新和重构高校体育教育的新理念。本文将对此进行简要的阐述。
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更新重构
1、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教育的发展的领头军。将人文素质教育作为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发展的途径,显示出了科技精神和人文精神之间重要的衔接。伴随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创造了高校体育教育新的意义,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方向,也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添加的新的内容。回顾这些年来我国高校体育的发展历程,在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的同时,也在努力的学习国外的最新的教育内涵,通过取长补短和结合我国国情来构建一个符合中国教育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体系。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不变的追求,科技要创新,教育也要创新,而体育教育发展先导是观念创新。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在体育教育发展创新的道路上必须在教学质量上体现出来。体育老师在教学中要将科学的体育教育质量观作为价值取向,关注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使每一位学生的健康发展。在各个机关的倡导和教育界的积极研究下逐渐的将可持续发展观作为了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发展的主导思想,为未来教育改革打下基础。
2、新时期社会转型下高校体育教育理念改革中面对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者门对体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上对不同的角度展开全面的研究,为构建完善的体育教育思想体系奠定基础。但是目前教育理念还没有成熟,缺乏统一性和系统性,我们还需要不断研究不断整合。伴随新时期现代化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体育教育也是要越来越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然而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缝隙,这对教育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阐述。
2.1、高校体育教育思想的研究力量还有待加强
构建完善的科学化体育教育思想体系是需要广大的实践工作者们付出热情积极参与的。目前在高校基本还没有就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展开大的讨论和交流;高校非常的缺乏一些专业从事教育理念研究的学者来引导研究和主持一些重大的讨论会;相关的研究都还停留在表面,比较肤浅和分散,没有全面、系统的规划。我们需要调动各个层面的能动性和热情,协调个方位的资源、整合力量,让专家学者挂帅,高校作为展开研究的场所,高校体育教育作为核心,全面系统的进行研究,这样才能在根本上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发展。
2.2、实践和理论还没有紧密的联系起来
马克思主义倡导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在进行教育研究中也要做到这点,结合我国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实际国情,联系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况,将教育理念的研究放在教育转型的大环境中开展。但是就目前高校的体育教育理念研究还是停留在思想层面比较多,社会实践和实际操作的成果非常少,这样就会导致高校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在教育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用,长期发展下去,不但会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实践性造成影响,还会阻碍高校体育教育研究的进程。
2.3、重构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理念过程中借鉴程度不够
相比其它的发达国家,我国的体育教育起点比较低。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大环境下,高校教育研究要具有开放性。多借鉴国外的教育案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资源进行共享,在教育技术上实现互补,在教育研究上进行交流反馈。比如在德国体育教育中将身体训练作为手段、将丰富的体育游戏为载体、将学生健康为重点、将育人为目标,在健康、环境、集体、运动这四个领域构成一个教学网络,共同作用,这样的体育教育形式是追求长远和终身利益,重视创造和培养体育文化环境。但是在对国外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和实践借鉴时要考虑如何借鉴,多大程度的借鉴才能实现本土化的问题。国际化和本土化在教育发展中是缺一不可的,但是现在学术界对高校体育教育的本土化和国家化之间的关系的研究还是不够的。
3、构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新策略
3.1、高校体育教育现代化的精英理念
精英理念之所以能够成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经典理念是它与体育教育的逻辑起点相契合。伴随新时期现代化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也在发声变化,其中包含了现代化的价值观、质量观、人才观和其它因素。第一是价值观。教育价值观可以对高校体育教育的内在尺度进行定位。价值观并不是单一存在的,是涵盖了教育目的、功能、价值综合体。高校体育教育的精英理念实际上就是现代化基础上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指向。科学发展和体育教育之间的存在的关系就决定了体育教育要为科技发展服务的功能,培养现代化体育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第二是质量观。质量观体现了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内涵,也是加强高校体育教育质量的前提。质量作为高等教育亘古不变的发展主题,是需要在有效的质量观引导下完成的。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的高等教育系统迈入了结构、质量、效益、规模的整体发展,这也为新时期现代化体育教育提供了一个契机。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都是非常注重人才培养质量的,我们要将精英理念作为高校体育教育培养的主导理念。在新时期,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这也冲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必要扩大规模发展,但是不能将规模作为衡量高校体育教育的主要标准,决定教育的主旨必须是质量。
3.2、构建个性化的体育人才教育理念
(1)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相互统一。
个性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需要平衡个性的各种差异。简单的个别教育是不能和个性教育等同的,教育发展的社会属性已经由教育的社会化规定好了,所以个性教育是社会化基础上的个性化。个性发展中的社会性和趋同性是实现教育效果的基本条件,不然个性化教育理念就无章可循。
(2)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发展。
高校体育教育在往更高层次发展的同时,是需要面对社会化负面效应的影响的,此时在教育中就要协调人才和社会的发展,处理好伴随出现的价值伦理矛盾。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所以将价值伦理和道德规范作为高校体育教育个性化发展理念的内在驱动,这也是构建高校体育教育理念的内因。
(3)高校体育教育理念在网络环境下的个性化发展。
伴随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的体育教育必须在旧的教育理念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体现出人文交互的体育教育氛围,展现出教育特色,教导出具有独立的体育人格和个性的学生。网络的发展积极推进了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网络毕竟是虚拟的,其中缺乏现实中人文交互的氛围,但是网络化又是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必须遵循的发展趋势,所以必须要确立符合时代发展的人文交互语境,重新的构建和定位新的高校体育教育理念,以此促进和完善高校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4、结束语
高校体育教育的更新和重构需要顺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树立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育人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灵魂。总结国外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推动高校体育教育事业的积极发展。
[1]雷培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的实践分析及建议[J].当代体育科技,2015,14.
[2]马婉红.浅析新时期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理念[J].新西部(理论版),2013,11.
[3]蔡晓红.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历史回顾与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