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数学课堂练习的技巧
2015-03-18广西岑溪市三堡镇新安中心小学
广西岑溪市三堡镇新安中心小学 邱 凤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系统的数学知识,训练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在一节新授课中,练习似乎要占五分之二的时间,可见练习的举足轻重。通过练习的反馈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程度,同时练习的设计质量也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程度。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对教材提供的练习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创作性地使用教材,让教材为我所用,真正体现练习的价值,为整节课添色增彩。
一、适当调整,增加练习趣味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条件,也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根本措施。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自然就有了学习的热情。而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适当设计一些带有趣味的习题参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能寓练于乐,练中生趣。而教材的练习往往缺少足够的趣味性,所以教师必须先研究教材,再深挖习题中的趣味因素。
二、适时组合,提高练习效率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教师必须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局限,有效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对教材练习中的习题就做了一次归类整合。因为教材“想想做做”中安排的6道题,有重复的内容,适时的归类整合,练习起来感觉更简洁,同时也能体现习题安排的科学性。我把第1题和第5题合在一起拟题为“算一算”。第1题是已知三角形的两个角求第三个角。重点放在第三个三角形上,因为这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锐角是55°,求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引导学生提出简便的计算方法后,就直接过渡到第5题。∠1和∠2是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已知∠1,求∠2的度数。因为有了前面的方法引导,第5题的两小题很快就迎刃而解了。接着我又把第2题和第3题合在一起拟题为“想一想”。第2题是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合在一起,问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第3题是用一张正方形纸对折,问对折后形成的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接着再将三角形对折,又形成一个小三角形,那么这个小三角形的内角和又是多少度?将这两道练习题综合起来,让学生去体会三角形的内角和不受三角形大小变化的影响,我认为会更有价值。最后一题我拟题为“议一议”。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运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原理,用反过来推想的方法来解释:⑴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为什么?⑵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钝角?为什么?
这节课的练习经过科学地组合,不仅为学生节省了练习的时间,也为学生的解题思路找到了一条捷径。教师教起来比较简洁清晰,学生学起来也觉得思路顺畅。
三、适度补充,体现练习层次
练习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一节新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和练习的设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课程提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是存在的,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练习的设计必须体现层次性,由易到难,逐步深入,这一点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练习的设计既要有结合有关内容进行的单项的、局部的反馈性练习,又要有巩固性的基本练习,还要有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安排的难而可攀的思考性练习。这样就可以实现让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也吃得好的美好愿望。而教材给我们提供的习题并不一定是有分层练习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时适度补充,从而充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
如果是计算类的新课,在课前安排一些相关的铺垫性的复习,就显得尤为必要。它会唤醒学生对旧知的记忆,对新课的学习也会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例如,在教学《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我设计的教学过程的第一环节就是“温故知新,合理铺垫”,从“快乐复习”开始。第一题的口算让学生口算一位数乘一位数以及整十数乘一位数,在算理的比较中明白了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同时也为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作了一个有效的铺垫。之后的几个练习,我也是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形式出现的,既有基本的巩固性练习,也有拓展性的开放练习,最后我又补充了一道题“小小精灵”。意在激励学生动脑思考,发挥聪明才智,成为一个个数学小精灵。这道题不是让学生直接计算整百数乘一位数,而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整百数或一位数以及它们的积来算出其中的一个乘数。虽然属于逆向思维题,但是学生还是在思考之后给予了我们准确的答案。这样的练习有了一定的难度,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特别是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对此题兴趣很大,答案的求得让他们更增强了学习的信心,那种成功后的快乐体验很让学生兴奋不已。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感情就是从这种习题的练习中慢慢培养出来的。所以练习的设计要有一定层次,教师的指点也要有一定的余地,让每一个学生感到“高而可攀”,使学生能够达到而又不能轻易达到,充满信心又始终感到不足,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如何来优化数学课堂练习,是我们每位数学老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要把练习设计当作一门艺术,好的课堂练习能成为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我们的数学课堂会因此更加精彩纷呈,教师的价值也会得到提升。愿更多的一线教师在新课程的引领下,将自己的聪明才智溶入练习的设计,使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激情、智慧与个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