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保险行业盈利模式现状和所存在问题的研究

2015-03-18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张祺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7期
关键词:盈利模式盈利保险公司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张祺

保险业具有弥补损失、分散风险、稳定社会的作用,是现代社会的一项重要金融产业,为各国积极提倡对于现阶段中国保险业来说,如何把握和选择盈利模式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在未来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及成熟的挑战。同时,保险公司应转变经营观念,根据保险需求不断变化,及保险经营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抓住市场机遇(实际上就是行业中新的利润增长点),确定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即盈利模式。

一、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基本原理

保险公司的传统经营模式是靠“三差”来实现的。分别指实际死亡人数低于预定死亡人数的“死差益”;实际所用的营业费用低于预定费用而产生的“费差益”;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高于保险合同预定的平均利率而产生的“利差益”。

时间差的发现给保险公司彻底摆脱了靠双方出险的几率盈利的运作模式。银行是靠吸取存户的钱再去投资的,当中的时间差也不好利用,一般是很短期的一两年到五年,而保险公司的大额赔付是一般平均二十年以上,所以保险公司具有很好的利用时间差的机会,而且一般情况下保费的资金流入远大于赔付的资金流出,所以保险公司有着很大的净现金流,这使它成为巨大的投资机构成为可能。所以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很独特使得他能超常规地发展,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还有一点就是有着几十万的自己出薪酬的员工,平安就有30多万不用发工资的保险代理人为平安伟大的保险事业日夜奔忙,平安能二十年间成就世界五百强,除了公司的管理水平和上下齐心努力外,很重要的是得益于保险的盈利模式,其他行业是很难能甚至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进人世界五百强的,平安创造了这一奇迹。

二、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现状

从我国保险业近30年的实践看,有很长一段时期我们并不重视盈利模式。其主要原因是在保险业务恢复初期,市场主体少,竞争不充分,个别保险公司即使盈利或事实上存在一个盈利模式,也主要缘于传统经济体制的影响。后期虽然增加一些市场主体,但因市场机会比较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保险需求增大,也保证了保险公司的盈利。随着保险市场主体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加剧,加之保险技术经济特点,保险公司从开业到进入盈利期的时间相对延长,加之公司自身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和市场竞争的缘故,公司始终被市场左右,同样也没有冷静地选择公司的盈利模式。所以,从业务经营角度看,近30年来虽然保费收入增加了,资产规模扩大了,准备金也增大了,但各家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并不相同,有的公司尤其是中小保险公司的盈利状况不尽如意。

三、我国保险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

保险公司投资活动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投资证券、房地产、固定资产租赁、参资入股获得收益等等方式,但保险公司投资活动相对较为谨慎,由于投资项目风险相对较小,投资收益率均不高。笔者认为,就其销售保险产品的主业而言,即承保业务盈利水平较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保费充足率普遍不高

保费充足率不高体现在保险产品在销售过程当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主体之间进行价格战争,随意打折销售,使保险精算出的产品定价失去了原有的盈利能力。

(二)高“返还”加大了公司成本

还是由于市场恶性竞争,各个保险主体出于规模扩张的压力,导致业务拓展过程当中将手续费、费用“返还”作为承保业务的交易筹码,甚至使用高于行业监管的“返还”标准不择手段的竞争业务,最终加大了公司的成本。

(三)保险营销手段单一

从营销的手段上来划分,可将保险业务划分为直销业务和渠道业务两个方面。直销业务即为保险公司自身承保的业务;渠道业务即为保险公司通过营销人员、专业、兼业代理机构和保险经纪人承保的业务。从目前保险市场来看,直销业务一般通过投标形式取得,渠道业务一般为支付给营销人员、经纪人和代理机构保险佣金的形式取得。这种简单粗犷的营销模式也对保险公司的盈利模式的发展形成了瓶颈。

(四)对于赔付风险把控不严

行业内,对于风险的等级划分没有统一的标准,对于承保标的物的风险检验也流于形式,个别中小型保险公司为了自留更多的保费,将本应分保的业务不做再保险处理,保险标的一旦出现巨灾或全损,将使公司产生巨额亏损甚至失去偿付能力。

(五)内部存在成本黑洞

内部的成本黑洞主要是产生于内控环节,有的公司无内控制度,或者有内控制度无响应的跟踪追责程序和办法,形成无章可循、有章不循、知法犯法、执法不严的情形,如保险理赔环节,存在较大水分,从现场查勘到定损再到理算,如果关键岗位上的人员素质不高,或者串通一气,保险公司内部的成本黑洞自然而然的产生,且损失难以量化计算。

四、结束语

对于现阶段中国保险业来说,如何把握和选择盈利模式无疑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在未来竞争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及成熟的挑战。同时,保险公司应转变经营观念,根据保险需求不断变化,及保险经营环境等因素不断变化,抓住市场机遇(实际上就是行业中新的利润增长点),确定其特有的赖以盈利的商务结构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

[1]冉净斐.以战略联盟进行金融再造[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3(4)

[2]宋建明.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内涵与特征[N].经济参考报,2005年11月12日

[3]李宽.全能银行与中国银行业未来[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8月

[4]孙蓉,彭雪梅等.中国保险业风险管理战略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年5月

[5]施华强.金融业综合经营:国外的实践与中国的选择[J].银行家,2006(10)

[6]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部,金融机构综合经营风险识别与控制研究,[EB/OL],http://www.pbcti.cn

[7]徐敏峰.证保合作:券商业务新契机[J].《华泰财经证券分析》2006年(6)

[8]沈玮.中国人寿投资慈铭遇阻[J].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8月5日

[9]宋建明.金融业务综合经营若干基本理论思考[N].金融时报,2005-07-11

[10]尧金仁.银行保险:一种新的金融制度安排,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年6月

[11]刘莉.彭建坤.保险公司信用风险研究[J].特区经济,2005(6)

[12]朱俊生,庹国柱.寿险业流动性风险源于保险公司经营体制弊端,[N].国际金融报,2004年07月28日

猜你喜欢

盈利模式盈利保险公司
农村电商怎么做才能盈利
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之间的停止损失再保险策略选择博弈
不慎撞死亲生儿 保险公司也应赔
保险公司中报持股统计
车市仅三成经销商盈利
从盈利模式角度看腾讯公司的发展之路
不盈利的扩张都是徒劳
保险公司预算控制分析
13年首次盈利,京东做对了什么?
开放存取盈利模式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