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贵自主,教在导“学”
2015-03-18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自发
河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张自发
近来,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在大力推广的“翻转课堂”“微课程”“慕课”等新兴学习模式,对我国的课堂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基础教育界的重要共识是:先学后教,才会让教有针对性;以学定教,才会让教有有效性。在教学改革走在前沿的课堂里,有着一个相同的原则,那就是教师教学的时间是可以想方设法压缩的,与之相应,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要给予保障的,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一轮高考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目前,我省正在组织专家起草高考改革方案及相关配套文件,积极向国家争取进入第二批试点,如果教育部批准,我省的高考改革方案将从2015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始执行,到2018年高考时,就按照新方案进行招生录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特别是高考改革的推进,势必对整个基础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毋庸置疑,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都将发生改变。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模式效率不高,越来越不适应教育改革的潮流。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要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部分课堂话语权。因此,要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一片自主学习展示的天空。
导学自主课堂是以模式驱动,以导学案统领,以分组学习为抓手,以“自主思考,独立探研;质疑问难,合作互助;梳理探究,归纳总结;交流分享,合议再探;点拨解疑,导学提升;拓展运用,当堂检测”为流程,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目标,以“信仰学生”为宗旨的一种教育思想体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深化导学自主课堂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有效的“导”:引导自学、指导交流、疏导解疑、点拨生成、预设问题、检测反馈、差异评价、针对训练,利用“学案”的导学路线图,促进学生积极的“学”:自主学习、合作研讨、质疑寻惑、交流展示、拓展延伸、当堂达标、自主补救、滚动提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必须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探究的需要、获得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与欣赏的需要、责任承担的需要。真正的自主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为兴趣而拼搏,再累也觉不着。正像爱打球的男生在操场上挥汗如雨——出汗是享受;棋迷盯着黑白棋子——熬夜就是幸福。学习需要自主,自主学习就是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尊重学生知能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独到见解,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科知识建构的规律。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唤醒沉睡的潜能,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唤醒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唤醒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唤醒学生对自我的信心。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欲望,归还学生的自主学习权。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具体的实现形式是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促成生命的狂欢。让课堂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有尊严,活得很体面。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温暖生命的过程。
导学自主课堂追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只有相伴生命狂欢过的效率才是最大化的课堂效率。“相信学生”是导学自主课堂的前提,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解放学生”是教育的使命,少指手画脚多欣赏鼓励,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利用学生”是一切教育的智慧源头:利用分身术,培养小老师;利用表现欲,搭建小舞台;利用荣誉感,小组促竞争;利用差异性,结对兵练兵。“发展学生”是教育的根本。发展什么?课堂目标6个字:兴趣、能力、知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让课堂皈依生,皈依学,皈依创,皈依乐!
导学自主课堂是最接近于理想的课堂教学形式,课堂规则的核心价值是创建人性的生态的课堂,让课堂回归原点,回归本质。但不讲规则的课堂就像拥挤的路口没有红绿灯——要么师生相互掣肘,效率低下,要么漫无目的,放任自流,乱成一团。而导学自主课堂有八项教学原则,一是分层原则:分层目标、分层学习、分层达标、分层训练;二是独学原则:自主预习、自我完善知识体系、大胆质疑、提出问题、独立求解、虚心请教、合作研讨;三是对学、群学原则:学会倾听、勤于思考、换位体验、敢于接受、投桃报李、合作共赢;四是选择性原则:“超市”体现出的学习自主性、选择性、创造性;五是整体教学原则:整合教材、知识迁移,上挂下联、左顾右盼、举一反三;六是展示教学原则:展示解决了学习内驱力,展示是发表;七是反馈调节原则:注重问题暴露,强调“当堂决策”;八是针对性补救原则:结合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从作业自助餐中选择部分题目进行补救、巩固、拔高、提升。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提出自主学习的“八步八查模式”。
第一步,自主思考,独立探研;“一查”自学效度、疑难困惑。
第二步,质疑问难,合作互助;“二查”对学群学,规范有序。
第三步,梳理探究,归纳总结;“三查”诊断评价,个别释疑。
第四步,汇集问题,整理学案;“四查”疑惑衍生,二次备课。
第五步,全员参与,规范展示;“五查”生成问题,参与程度。
第六步,交流分享,合议再探;“六查”点拨疑难,导学提升。
第七步,拓展运用,当堂检测;“七查”目标达成,差异诊断。
第八步,纠错整理,自主补救;“八查”遗留问题,补偿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