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与历史之间
——萧平短篇小说论
2015-03-18周晓燕何志钧
周晓燕,何志钧
(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在诗与历史之间
——萧平短篇小说论
周晓燕,何志钧
(鲁东大学文学院,山东烟台264025)
山东老一代作家萧平的短篇小说中主要刻画了三种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来源于他的身历心感,显示了他的审美取向,这三大人物类型按照年龄分期依次为纯真稚拙的童年、躁动迷茫的少年、阴郁扭曲的青壮年,与此对应的是三种生活:田间生活、学徒生活、“文革”生活。萧平的短篇小说倾心于两种叙述方式:小说的诗化与小说的历史化。他总是怀着怜悯之心以一种归乡错位模式展现生存的困境。
三大人物类型;两种叙述方式;生存困境主题
英国小说家爱德华·福斯特认为小说“是用散文写的具有某种长度的虚构故事”,[1]用它来界说山东老一代作家萧平的小说也同样适用。萧平笔下塑造的许多形象虽然有着确凿可考的原型,如《村长》中能干的女村长瑞芝、《三月雪》中清丽的“三月雪”、《啊,少年》中坚韧上进的学徒高昆良等,但是这些作品显然都不是个体经历的简单复述、再现,而是艺术创构的产物。他的作品将身历心感娓娓道来,追怀中别有感惋,散文气息浓重,是典型的散文化虚构。
一 作品中的三 大人物类型与三 种生活景观
萧平的短篇小说塑造了三大人物类型,与之相应的是三种生活景观。
1.纯真稚拙的童年与田间生活。
萧平在其短篇小说中用清新平易的语言勾勒出了田间美好的童年生活,他很善于从童年记忆中发掘小说题材,他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回忆和叙写童年,讴歌童年伙伴真挚的情谊,童年生活被他书写得干净而空灵,毫无杂质,洋溢着童稚嬉闹的快乐和童真的诗韵。萧平1954年发表的《海滨的孩子》充满童趣,描写的是一个叫二锁的孩子到姥姥家度假,和舅舅家的哥哥大虎在海边捉虾摸蛤,贪玩的他们忘记了大海涨潮,身陷险境,一同搏击惊心动魄的海上风浪。纯真的童年、灵动的大海使作品别有一种超然、纯净的唯美特质。[2]《玉姑山下的故事》同样以追叙的笔法引领我们回到田园牧歌式的童年生活世界:松柏苍郁的玉姑山、清澈的蓝河、葱绿的麦田、云雀啭鸣的果园、两小无猜的良子和小凤。[3]《圣水宫》中的陈玉英是还俗道士的女儿,长期生活在和外界隔绝的古庙中,心中充斥的是张天师、雷公雷母,终日目睹的田野和山林。在这些作品中,萧平热情讴歌了自然美与人性美。在他笔下,大海和山林都有着人的情感,他很少写童年的学校生活,而是尽情渲染在大自然中玩耍嬉戏的儿童,处处表露出对童心、童趣的关注和呵护。
2.躁动迷茫的少年与学徒生活。
萧平笔下的少年大都有一种特殊的经历,就是外出学徒。《啊,少年》《光荣》《归来》等作品中塑造的这些寄人篱下的学徒一心想要具有一技之长以求谋生。萧平笔下的少年学徒高昆良,与契诃夫笔下吃不饱穿不暖还经常遭到毒打的凡卡不同,真正让高昆良痛苦的是内心的躁动、不安和苦闷。高昆良喜欢幻想,幻想能成就事业,幻想能获得尊重,幻想一切美好的事情。可是,这终究只是一个幼稚少年的梦想,“怎么理解世事的复杂险恶,当祸事已在酝酿并向他逼近的时候,他竟毫不知觉,耽于自己幻想的安宁的天地里。当有人向他发出一声警告,立刻又惊慌万状,手足无措。”[4]
3.阴郁扭曲的青壮年与“文革”生活。
萧平在青年时期身逢社会动荡,壮年时又被劳改、批斗,在荒谬狂热的年月中度日如年,这段人生经历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打上了烙印。他带有“伤痕文学”意味的短篇小说《墓地与鲜花》中,陈坚和朱少琳在劫难中渐渐褪去少年的热情、温和和单纯,精神萎靡,冷若冰霜,战战兢兢。在艰难时世中,他们面对的是阴郁悲惨的墓地,只有两个人紧紧相依相拥才能暂时忘却眼前的苦难。在萧平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描写最为惨烈的当属《寂静的黄昏》,一身正气的少年刘军,在一家都被打成叛徒被百般欺凌的情势下,为了让
父亲不再遭受毒打,选择自制雷管和导火索与暴徒刘世才同归于尽。原本活泼热情的男孩刘军镇定地选择了死亡。
二 寄托作家情怀的两种叙述方式
1.小说的诗化。
萧平的儿童文学作品最能显示出他的创作功力和才气。在《海滨的孩子》《玉姑山下的故事》等小说中,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萧平对于田间自然的热爱、对于人间情谊的珍视。在这类作品中,萧平聚焦于诗意的生活和美善的品性,热情讴歌美丽的自然和纯真的童心。除了描写儿童的纯真稚朴的品性外,萧平的诗意情怀还表现在他对自然风景的倾心书写中。他习惯于将笔下的小主人公放归到大自然和田间生活中,让他们在观察满潮和落潮时伺机捉大花蛤,在河水中结成帮派嬉戏打闹,在沙滩上光着脚板往前跑。活泼可爱的孩子和蓝天碧浪、朝晖夕阴、村野炊烟相映成趣。如诗如画的意境,令人过目难忘。在《我们的“司令”》中,萧平动情地说:“在童年生活的记忆中,牛群回村的情景是最生动的了。黄昏时分,村里炊烟弥漫,雀群躁鸣。上山的陆续回来了,挑水的川流不息。这时,突然响起了低沉而悠长的牛角声。”[4]之后的一切叙写娓娓道来,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因真挚细腻而分外动人。
这类诗化的小说是作家审美理想的外化。不管是《我们的“司令”》中那活泼机智的小牛倌,还是《三月雪》中坚强进取的小娟,或是《孩子和小猫》中天真善良的男孩,都是萧平对人性美的最高期待和向往。这类诗化的小说,其内核是蕴含在作品中的萧平对于人生真善美的开掘和珍视。
2.小说的历史化。
在对心灵和世界进行诗意描写的同时,萧平也常常逼视现实,对社会历史进程和人心世态进行深沉的审视。《拉拉环》把我们带回了风云变幻的战争年代,作品中的陈云堂出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卧底当“汉奸”,这并非出于自愿,所以他备受煎熬,内心非常复杂,他的成长成了小说最出彩的地方。先是满腹狐疑,担心自己是否有能力去敌人内部做秘密工作,然后妥协并声称自己只是试试看,如果不行便让组织把自己调回来。在深入敌后窃取情报的过程中,一旦没有人联络他,他便经常沉不住气,猜想“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是来找他的人出事了呢,还是人家改变了主意?要是改变了主意,那可把他坑苦了,弄得他阴差阳错地当上了汉奸。”[4]他整日担忧,当他的单线联系人于经理牺牲之后,他更意识到灭顶之灾在向他逼近,因为没有人再能证明他是为了革命工作需要打入敌人营垒的。萧平在小说中还原了普通人面对重大历史选择时所具有的心路历程。在表现人物的处境和命运时,除了交代时代背景外,萧平更重视描写人物内心的激烈斗争,通过揭示心理过程展示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萧平的许多作品也展现了他对人性异化的批判性审视和思考,他晚年创作的《翡翠鹦鹉》《三万元》《金窑主》对物欲横流、拜金主义、消费时尚进行了冷峻的批判性审视。把社会转型期的世态人心写得淋漓尽致。
三 以一种归乡错位模式展现生存困境主题
生存困境构成了萧平许多小说的主题。无家可归的状态在萧平的笔下经常体现为归乡的无效性和徒劳性:流浪的个体选择主动的归来,却无法找到心灵的归宿。劫后余生的被平反个体被政治力量推动着被动地归来,却又痛感时过境迁,一切都已晚了。
1.流浪归来——个体的主动归来。
《小年夜》中的刘玉义一九五六年离开家乡,一走就是二十年。当年他毅然决然地与被打为“反革命”的父亲和亲人划清界限,这次小年夜回来,发现人事皆非,父亲已经离世,母亲并不想见他,恨透他的弟弟连家门都不让他进,亲情已经破裂到难以修复,最后他只能买票离开。刘玉义的归来是一种救赎,他期望得到家人的重新接纳,可是他再也走不进那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了。
相比于《小年夜》,《归来》中夏子的“归来”失败却主要是因为文化冲突和间离。夏子是战争年代流落东北的日本少女,更多时候,她的身份是一个胶东村妇。这个身份使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并不自觉地把自己定位成一位胶东媳妇。因此当她回到自己日思夜想的奈良时,她觉得昔日的家乡和亲人与自己已经格格不入,她无法认同哥哥和和老兵旧友的粗暴习气,也无法走进后辈人的生活圈子,文化差异彻底地改变了她,夏子最终决然地丢掉了对故国的念想,回到中国继续和黄永安生活在一起,并且后悔自己不该有这次日本之行,“回到了故国家乡却感到失掉了故国家乡,失掉了三十多年来深刻的美好的思念。”[4]
2.平反归来——政治的被动归来。
《拉拉环》中的陈云堂在战争时期潜入敌人内部,解放后却因自己的单线联系人于经理已去世,他的革命者身份一直得不到认证,在建国后的多次运动中他都被贴上反动派的标签。战争结束了,可是由于战争带来的身份错乱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他的无处可归使他的人生充满荒诞感和悖谬感。小说结尾,陈云堂的革命者身份终于得到了确认,但是他已是风烛残年。
萧平另外的一篇小说《小丑何三》中的金玉芬原来是一个国民党旅长的二房,后来这个旅长因为车祸死去。金玉芬嫁给了呆在马戏团的何三,她再次结婚是功利性的,想着只要是能回到北京就和何三离婚。所以结婚后两人总是同床异梦,毫不幸福。在十年浩劫中,金玉芬受不了精神上的重压自杀了。平反后幸存下来的何三回到了天津,自己孤零零地背负着一份良心债。
萧平笔下的人物都为探求出路而努力挣扎,只不过受
制于特定情势,不管是主动的归乡还是被动的归来,均以失败告终。在他对人生命运的沉郁审视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深切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他对人的命运、尊严、生存状态的关注。困境虽然看似使得人无处逃遁,可是萧平还是给了一种出路,他在笔端勾勒出一群在严酷环境下终被磨砺成强者的女性群体:智慧聪颖的朱少琳,不卑不亢的秀姑,努力生存的陈茹,淳朴勇敢的小凤……她们和稚拙、纯真的儿童一道,让我们看到了人生中的希望、爱与美的存在。
[1](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广东:花城出版社,1984:3.
[2]何志钧.当代文学的执著歌者与守望者[J].时代文学,2013(1):56-60.
[3]何志钧.略论萧平儿童文学的“另类”追求[J].鲁东大学学报,2007(2):56-58.
[4]萧平.萧平中短篇小说自选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
Review of XiaoPing’s Short Stories
Zhou Xiaoyan,He Zhijun
(School of Liberal Arts,Ludong University,Yantai,Shandong 264025,China)
Xiao Ping,who is one of older writers of Shandong,created three types of character in his short stories.Those characters he depicted has disclosed his aesthetic orientation in literary works The characters described in his short stories originated from his life experiences of childhood,young and dark distortion of adults,They are from the rural life,the life of as an apprentice,the“cultural revolution”life.There are he historic novel.He always shows the survival plight of people.
three types of character;two kinds of narrative;theme of survival plight
I207.427
A
1672-6758(2015)09-0114-3
(责任编辑:郑英玲)
周晓燕,在读硕士,鲁东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批评。
何志钧,文学博士,教授,研究生导师,山东省第一批签约评论家,鲁东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艺理论与批评。
Class No.:I207.427Document Mar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