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字句的历时考察

2015-12-13宋静

关键词:义项介词现代汉语

宋静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给”字句的历时考察

宋静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现代汉语中“给”[kei214]有动词、介词、助词多种用法,由此构成了庞大的“给”字句家族。前人对“给”字句的研究多集中在现代汉语层面,现在将采用对语料库定量分析的方法,从源语义的角度探讨“给”字句的历时演变。通过分析“给”的义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找寻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源头,并且对“给”字句产生之初的句式结构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描写现代汉语的“给”字句奠定基础。

义项;“给”字句;语义

一 前人研究

1.“给”[kei]字的研究。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常用词,对“给”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

(1)现代汉语“给”[kei]字的语义研究。

海柳文(1991)从历时的角度考察了“给”字从上古到近代词义的发展过程。周国光(1995)从儿童习得语言的角度探索“给”词汇意义的发展,运用认知、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知识,解释了“给”意义的发展。郑东珍(2004)根据某一时期的具体语料研究了《醒世姻缘传》中的“给”字,为研究“给”及其相关句式提供了准确可信的历史资料。

(2)“给”[kei]字的语法化研究。

关于“给”的语法化一直都是“给”字研究的重点,洪波(2004)、刘永耕(2005)、范群(2005)、韩永利(2006)、樊国萍(2010)、钱伟,彭建国(2008)、周红(2009)、周红(2010)、苏韦(2012)、晁瑞(2013)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给”或动词“给”词义的语法化。石毓智(2004)考察了兼表被动和处置的“给”的语法化;熊仲儒(2006)根据“功能范畴假设”论证了“给”是个被动范畴;马影(2012)从历时研究和语例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助词“给”的由来及其语法化过程。

我们认为,对“给”的研究是“给”字句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我们只有充分地认识“给”,才能进一步解释和分析“给”字句。由前人对于“给”的研究我们知道,“给”在上古汉语中只有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并且与现代汉语的“给”不是同一个音项,“给”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成为现代汉语中的“给”。

2.“给”[kei]字句的历时研究。

对现代汉语“给”字句的研究是从朱德熙(1979)发表在《方言》上《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这篇文章开始,“给”字句引起大家的关注,此后,一直不乏学者对“给”字句进行各方面的研究。杨啸(2003)通过对清代大量“给”字句的考察,将历时性研究和共时性研究结合起来,从结构的角度对各义位的来源作一考察,并揭示出各义位之间的关系。宋慧曼(2011)以《明清档案》为语料对清代初年的“给”字句进行了考察,分析了“给”作动词的四种用法即:给+动词、“给”单独作动词带名词宾语、动词+给、NS+动词+N+给+N。

前人无论是对“给”的语法化研究还是对“给”字句的历时研究都对“给”的语义演变有所涉及,本文主要从源语义的角度,通过语料库提供的数据对“给”的语义分布进行量化,用数据说明“给”字句的历时演变。

二 “给”字句的演变

1.“给”的语义演变

“给”的本义,最早的训诂字典《说文解字》①是这样解释“给”:相足也,从系,合声,居立切。这是最早对“给”的释义,此后的词典、字典编撰也是以此为依据。我们翻阅《常用字字源字典》,②这是一本旨在解释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常用字的形义来源的工具书,这里的“给”有两个义项,同时也是两个音项:一、jǐ《说文·系部》:“给,足也。”指丰足。二、gěi交付,给予(后起义)。另外,通过查阅《古代汉语常用字词典》③和《古代汉语词典》④等工具书,我们可以发现古代汉语“给”有这样几个共同的义项:<动>1.供给使充足;2.赐给,给予;3.满足;4.供人差使;5.及。<形>6.充足,充裕;7.口齿伶俐。这些义项都是词典编撰者

根据古典文献的词语释例作出的归纳,概括出的各项词条,那么本文将根据数据库语料“给”的分布概率说明义项的变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CCL)语料库,主要以它收纳的自西周至民国诸如《论语》《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等这样的传世著作为语料,二十五史、全唐诗、全宋词、全元曲、十三经注疏、大藏经、笔记、蒙学读物、诸子百家、辞书、道藏则不在研究范围之内。

通过对“给”的义项在各个时期的分布频率,观察“给”用法的变化。我们对“给”从春秋战国至两宋的词条,进行了分析,得出“给”如下的使用情况:见表1。

表1 先秦至两宋“给”语义使用频率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古代汉语中“给”主要是动词和形容词的用法,动词的义项比形容词的义项丰富,而且动词用法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形容词用法的使用频率。在动词的各个义项中,“供给;供应”义使用的最多,这和《说文》对“给”的解释——“给,相足也”是一致的,说明“供给使丰足”是“给”的本义。“赐予;给予”义在汉代之后使用频率显著提高,由表示“供给;供应”引申出表示上级对下级的供给即“赐予”,如“尚书给纸笔”(东汉史论前汉纪·荀悦)、“赠物七百段,米粟七百石,仪仗送至墓所往还,特给鼓吹。”(唐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以家财赏给战士”(北宋史书册府元龟)中的“给”就是“赐予”义。表示“供事;服役”的“给”最初是“敬所以承命也,恪所以守业也,恭所以给事也,俭所以足用也。”(春秋国语)表示处事,后来引申为供职、服役:“昭帝时给事大将军霍光莫府”(东汉全汉文)“给事平阳公主家”(东汉史论前汉纪·荀悦)。给事又是给事中的省称,官名,秦时设置,汉以后延用。古代汉语中“给”在元代之前的用法,是在音项jǐ之下,那时“给”只是个多义词,而我们知道现代汉语中“给”是个多音词,有两个音项,那么从多义词到多音词“给”的义项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从先秦至两宋“给”一直是jǐ音,直到元代才出现了gěi音,⑤从元代的文献资料,如口语《老乞大新释》、话本《大宋宣和遗事》等我们可以知道,“给”演变成了一个多音词,两个音项在同一时期共现。我们也对元代的“给”的词条进行了分析,“给”义项的分布较之前代发生了一些变化。见表2。

表2 元代“给”各个音项的使用频率Tab.2

在元代,“给”既保留有供给使丰足的本义,又发展出其他的义项,即gěi音项下的动词、介词用法所表示的义项。由上表我们发现,两个音项的使用频率相当,这说明音项gěi一产生就被大家广泛使用,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语料的特殊性,《老乞大新释》是一本口语著作,它记录了当时人们的日常用语。口语和书面语是有区别的,书面语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口语为书面语提供鲜活的语料,有些词语在使用时也是泾渭分明,如“诞辰”是书面用语,“生日”是它对应的口头用语。我们发现在元代,音项jǐ之下的义项多用于书面语,如“宋江告官给假,归家省亲。”(元话本大宋宣和遗事);而音项gěi之下的义项则用于口语,如“拿银子来就卖给你。”(元口语老乞大新释)。宋元时期的话本是以白话书写的书面语体,发展到明清就以小说的文体形式出现,比如《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等就是用白话文写的。自元代“给”发展出gěi音项,明清的小说中就一直使用,直至白话文运动之后的现代汉语时期,所以我们可以说,元代产生的“给”gěi音项下的“给”相关句式就是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源头。

2.“给”字句的构成。

由上文对“给”义项的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现代汉语的“给”字句在元代就已经产生了,在“给”字句中“给”可以作动词、介词,下面我们具体分析在元代由“给”构成的各种句

式。

(1)“给”作动词时的句法结构。

“给”作动词时,又根据动词后携带的成分不同分为六种不同的句式。

①给+双宾(记作S1)。

a.师傅给他免帖一个。N1+给+N2+N3

b.给你三升。给+N2+N3

c.给他饭钱罢。给+N2+N3

d.咱们多给他草料。N1+给+N2+N3

e.高的给你一两。给+N2+N3

f.这黄布好的给你九钱。给+N2+N3

g.一顿儿给你好银子。给+N2+N3

h.给你玄丝如何。给+N2+N3

“给”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三价动词,按照配价的要求,典型的完整的“给”字句包含三个论元,动词“给”的语义配价框架:V3(N1,N2,N3),这种句式是典型的双宾语句,N1是主语,N2是间接宾语,N3是直接宾语,所以S1可以表示为:N1+给+N2+N3。由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发现,三个论元并不是都出现在句子中,“给你三升”“给他饭钱”“高的给你一两”“这黄布好的给你九钱”“一顿儿给你好银子”“就给你这好银子买罢”“给你玄丝如何”都缺少了主语,因为是口语资料,有特定的语境,所以省略了主语。“师傅给他免帖一个”“咱们多给他草料”是完整的双宾语句,句中有三个论元,在这样的句子的语义结构中,“师傅”“咱们”的语义角色为施事,“他”的语义角色为与事,“免帖”“草料”的语义角色为受事。动词“给”是交付,给予的意义,表示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这种句式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也很高,如“我给你张名片”(当代中国北漂艺人生存实录)、“给她一些提示”(当代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

②给+单宾(记作S2)。

a.师傅给免帖一张。N1+给+N3

b.这般我就都给他。N1+给+N2

c.给些米罢。给+N3

S2是S1的省略式,不论是作为施事N1,还是作为与事N2、受事N3,都可以省略。因为通过上下文可以补充出来,这一点与英语是不同的,在英语中,主语、谓语、宾语都是不可以随便省略的,可是汉语里却只要语境允许或不引起误解,很多成分都可以省略。所以S2可以记作:(N1)+给+ (N2)+(N3)

③给+单宾+VP(记作S3)。

a.大哥就这般见爱。给茶饭吃。给+N3+VP

b.我也能都给茶饭吃。N1+给+N3+VP

④VP+给+单宾(记作S4)。

a.有碗给一个。VP+给+N3

b.你罚下五两银子给卖主。N1+VP+给+N2

c.粜(tiào)些米给我。VP+给+N2

d.并卖些草料给我。VP+给+N2

e.贴六个钱给我。VP+给+N2

S4中的句子有的可以转化为:V+给+N2+N3,如:“粜给我些米”“卖给我些草料”“贴给我六个钱”“你拣给我好银子罢”。S3和S4两个句式的区别在于VP的位置不同,S3的VP在动宾结构之后,在句中作补足语;S4的VP在动宾结构的前面,句中有两个动宾结构,构成了连动句。

⑤V+给⑥(记作S5)。

a.从来买货物的。那里便有现银子呢。也须迟几日凑足了才好兑给呢。

b.既那麽退给你。V+给+N2

c.不论甚麽时候换给你。V+给+N2

d.我念给你听。N1+V+给+N2+VP

e.拿银子来就卖给你。VP+V+给+N2

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节词汇占优势,双音节词汇很少,作为动词的双音节词就更少了,不过在这个时期产生了双音节的动词,就说明了词汇的双音节化已经带动了动词的发展,大大丰富了动词词汇的构成。S1至S5中的动词“给”表示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无论是“给”单用还是作为复合词的语素,都有“交付,给予”的意义,作为动词在使用。

⑥给+宾语+VP(记作S6)。

a.似你这般都要好银子。却教我吃亏了。怎麽你吃多少亏。你若肯就成交。不肯你别处去买罢。这麽的。就给你这好银子买罢。给+N2+VP

我们先来根据语境分析句子的意思:卖者想要好银子,而买者有好银子,于是卖者就说出了“就给你这好银子买罢”这句话,“你这好银子”就代表买者,换句话来说就是“卖者对买者说:‘就让你买罢’”。句中的“给”表示容许对方做某事,用法与“叫、让”相近。在现代汉语中也沿用了“给”的这种用法,如“为了给孩子有一个稍稍安定的环境”(当代中国当代电影史),只是这种句式使用的不多。

(2)“给”作介词时的句法结构。

⑦给+宾语+VP(记作S7)。

a.给他带些去。给+N2+VP

b.给你这般价钱不卖。给+N2+N3+VP

c.都要给他几卓子饭菜吃才好。给+N2+N3+VP

d.你就给我做些粥来吃如何。N1+给+N2+VP+VP

S7中的“给”作为介词引出与事N2,N2又是VP的施事,所以S7可以标记为:给+N2+(N3)+VP。“给”作为介词

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如“项目给女儿创造了许多参加商务餐会和访问投资银行的机会”(当代从普通女孩到银行家),而且介词“给”的用法更丰富,不仅可以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交与、付出;还有表示某种遭遇的用法,如“羊给狼吃了”。

上述七种句式基本概括了元代“给”字句产生之初的使用情况,从配价理论的角度来说,动词“给”配有三个论元,施事N1、与事N2、受事N3,而N1、N2的语义特征一般表现为[人],N3则一般是[事物]。“给”字句虽然在元代就已经产生了,但是“给”字句的大规模使用则是在清代,如清代的小说《儒林外史》《儿女英雄传》《孽海花》《官场现形记》等,都大量使用了“给”字句。在这个时期,“给”字句得到了发展,进一步丰富了“给”字句的构成。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给”字句的其他用法,比如说:

a.只听得那人口里抱怨道:“白白给他打了一顿,却是没有伤,喊不得冤。”(《儒林外史》)

b.公坊哈哈一笑道:“我道是什么秘事给你发觉,原来你说的是云!我并没瞒人。”(《孽海花》)

这里的“给”是介词用法,表示某种遭遇,表被动。

c.贾母在舱内道:“这不是顽的,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给我进来。”(《红楼梦》)

d.老三还在那里叽哩咕噜说:“是个好些儿的,就去中进士做官给我看,不要在我们家里混闲饭吃。”(《官场现形记》)

这里的“给”也是介词用法,“给我”加动词,用于祈使句,加强祈使语气。

“给”字句新产生用法表明:实词“给”在慢慢地虚化为介词,“给”作介词的用法越来越丰富。蒋绍愚(2002)认为,在“给”字句的演变过程中,不是由于“给”的词义变化带动句式的演变,而是由于句式的演变造成“给”的词义和功能的变化。也就是说,人们先无意识地说了这样的句子,在句子中这个词就产生了不同的义项和功能。

三 小结

“给”字句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很高,句式的意义比较丰富。通过上文描写“给”的义项演变,追溯出了现代汉语“给”字句的渊源。“给”在古代汉语中,“给”只有一个音项jǐ,有相当长的时期,一直都是作为动词、形容词使用,直到元代出现了“给”的另外一个音项gěi,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义项。元代的“给”与现代汉语中的“给”在用法上大体上一致,只不过,元代时“给”字句用得较少,然而在明清时期“给”字句使用频率明显提升。在“给”字句的使用过程中又产生了“给”的新义项,动词“给”渐渐虚化为介词,由原来表示“交付”的实在意义虚化为表示“引出交付对象”或者是表示“被动”等没有实在意义的介词。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给”义项的变化来探索“给”字句的历时演变,从词义的源头说起,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由词的本义通过引申派生出来的意义。而一个词在不同时期义项的变化,不仅与词有关,而且与句式有很大的关系。特殊的语境、不同的句式赋予词不同的意义和功能,这就要求我们准确把握句式的整体意义。

注释

①[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版,第274页。

②胡培俊:《常用字字源字典》,武汉:崇文书局,2012年版,第271页。

③杨希文:《古汉语常用字词典》,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年版,第299页。

④《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古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713页。

⑤关于gei音项的出现,志村良治认为,“kei214是上古以来在山东(齐鲁)一直沿用的,作为古语长期保存下来的读作kluar(表示授与乞求)的方音,在元代波及到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话,它代替“与”,在表示授与时使用,最后成为一个新的音。可以说,“给”是作为kei的假借字而使用、固定下来直到现在。元代用“给”的资料《武王伐纣平话》:“左右蒙圣旨,将皇后尸首埋,给皇后腕上带着琼瑶宝钏,咸皆埋了”,其中的“给”在这里作为表示授与的介词。”

⑥关于“V+给”中“给”的词性各家说法莫衷一是,我们的观点是“V给”分两种情况,“V”是单音节动词时,“给”是语素;“V”是双音节动词,“给”是动词,与V构成连动式。

[1]樊国萍.“给”字义项的演进过程探索[J].毕节学院学报,2010(7):91-94.

[2]蒋绍愚.“给”字句、“教”字句表被动的来源——兼谈语法化、类推和功能扩展[J].语法化与语法研究,2002: 202-223.

[3]海柳文.“给”的发展[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75-80.

[4]刘永耕.动词“给”语法化过程的义素传承及相关问题[J].中国语文,2005(2):130-138.

[5]钱伟,彭建国.“给”[kei]词义的演变[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8(2):93-96.

[6]沈家煊.“在”字句和“给”字句[J].中国语文,1999 (2):94-102.

[7]石毓智.兼表被动和处置的“给”的语法化[J].世界语文教学,2004(3):15-26.

[8]熊仲儒.汉语的被动范畴“给”[J].外语学刊,2006 (2):65-70.

[9]杨啸.清代“给”字句考察——兼论表被动“给”字句的起源[D].上海师范大学,2003.

[10]]周红.现代汉语“给”字句的语义类型与语义特征[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14.

[11周国光.动词“给”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发展[J].安徽师大学报,1995(1):107-113.

[12]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2):81-87.

[13]郑东珍.《醒世姻缘传》“给”字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

[14][日]志村良治.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M].江蓝生,白维国,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The Diachronic Study of"Gei"Constructions in Chinese

Song J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00,China)

In modern Chinese language,the word"Gei"[kei214]can be used as a verb,a preposition and an auxiliary,which can form a big"Gei"word family.The study of the word"Gei"constructions made by predecessors focused their attention on the modern Chinese level.However,we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rpus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diachronic evolution of the"Gei"constructions from the angle of the semantic source.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meanings of the word" Gei"in different periods,we try to find the source of the word"Gei"and analyze the structure of the"Gei"constructions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onstructions.

meanings;"Gei"constructions;semantic

H13

A

1672-6758(2015)09-0143-5

(责任编辑:蔡雪岚)

宋静,在读硕士,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Class No.:H13Document Mark:A

猜你喜欢

义项介词现代汉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介词不能这样用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Enhanced Precision
看图填写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