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言”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2015-03-18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年11期
关键词:冯梦龙封建礼教妓女

□ 路 晴

一、冯梦龙的生平与创作

冯梦龙出身于富裕的仕宦家庭,然由于时局原因等,大多数时间过的是穷困潦倒的平民生活。且科举之路坎坷,冯梦龙满怀的治国之志未能在官场施展,官场上的挫折才使得冯梦龙将精力倾注于历史小说和言情小说的创作上,以及很多传记、演义、解经、纪史、修志的著作,而其中以选编的“三言”影响最广大、最深远。除了官场经历的影响之外,冯梦龙所经历的一段恋情也对他影响颇深。冯梦龙衷情苏州名妓候慧卿。候慧卿曾在冯梦龙仕途不顺家中著书时,帮他收集民间文学资料,二人以才子佳人的模式相处,情深意浓。据《冯梦龙与候慧卿》中的猜测,候慧卿因为冯梦龙贫困潦倒无法维系两人的恩爱生活嫁人离去,直接改变了冯梦龙对待爱情的态度,使得他从一位游戏青楼的浪子直接变为绝迹于青楼的痴情者。也让冯梦龙加深了对于一些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了解,更让他对于底层女性较之同时代的人多了一些同情和尊重。

“三言”中,正是基于这种了解、同情和尊重,使得冯梦龙得以以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看待女性的问题,譬如恋爱情感、婚姻自主、女性意识,使得“三言”中的女性形象更为生动且具有解放意义。

二、“三言”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一)妓女形象。妓女,可以说是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本身处于社会的底层,需要逢迎上层社会的喜好生活,但同时,因为她们的存在违背了封建伦理道德,即便遭际可怜,也鲜少得到尊重和同情。也因此,以妓女为原型的文学创作日渐繁荣,从唐传奇中仅仅追求爱情的妓女形象到后来趋向于展现她们的人性觉醒,再到体现她们的人格尊严和聪明才智,妓女形象在文学流变过程中日趋成熟,成为古典文学的一抹特别的风景。“三言”中的妓女形象的塑造就非常引人注目,而这其中,妓女形象在大体上被分成了两类:一种是自身行为不端,不思进取,只希望依附男人而活,如《新桥市韩五卖春情》中的放荡型妓女韩金奴。小说中,韩金奴虽然不住在妓院中,但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妓女,她的主要性格特征是放荡不堪、谎话连篇、重财轻义、唯利是图,而更为具体的表现就是会勾引男人、善于索要钱财、对人没有真感情。她看重的并不是某个人和对其的感情,而是钱财和利益,以及自己能够享受的物欲。她在吴山病中时还与他一起喝酒勾引他,最终使得吴山几乎丧命,而自己也被吴山厌弃。另一种则是自立自强,才智聪颖,果敢的让后世赞叹,如《赵春儿重旺曹家庄》中的壮志型妓女赵春儿。她了解仕途险恶,因此劝丈夫激流勇退,这种果断即使是很多男子也要自愧不如,这种当机立断的做法不仅使得曹可成保全性命,更赢得了美名和百姓的赞誉。可以说若是没有赵春儿,就没有曹可成翻身的可能。在赵春儿身上,可以看出冯梦龙的欣赏,真正应了小说开头的那一句“有志妇人,胜如男子。”可以说,在“三言”中,冯梦龙塑造的妓女形象大都有情有义,有主见,追求自由和人格尊严,这种偏向性应是受冯梦龙自身爱情经历的影响。

(二)闺阁女子形象。就中国古代的环境来说,女性无疑是受到压制的,而文学作品中,作家通常喜欢让闺阁女子以美貌、热情、敢于追求爱情的形象出现。尤其是闺阁女子本性被封建礼教压制,但因为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所以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在遇到爱情之后爆发出炽热的激情和勇于追求、勇于反抗的叛逆精神,这也使得她们成为封建礼教道德的反叛代表。同样,冯梦龙对这种形象也非常青睐,在“三言”爱情小说中多次涉及。在此,笔者将其中的闺阁女子分为两类,一种是大家闺秀型的女子,父亲在朝为官,有钱有势。如大家闺秀的典型形象——莺莺。“在追求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大胆和泼辣,使许多男子也自愧弗如。”当莺莺知道恋人被逼着另定亲事之时,先是果断将事实告诉父母,后来更是一纸诉状将张浩与自己不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自终身的事情告官。与其他版本中,张生考中状元两人成婚的故事不同,“李莺莺并未借助‘才子及第,奉旨成嫁’的规格来为自己的爱情寻找归宿。”而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自己赢来了爱情归宿。小说中莺莺的大胆与热情,聪颖与果敢让人印象深刻。另一种是小家碧玉型女子,她们相较于大家闺秀来说,所受的束缚较少。因此,“她们敢爱敢恨敢妒敢怨,敢于执着追求婚姻幸福,性格直率外露,形象更鲜明生动。”她们对爱的追求也更为执着,同时,心地善良到有时堪称软弱。譬如《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金玉奴的直率无比,敢说敢言,敢爱敢恨,在痛打薄情郎的地方体现得淋漓尽致,完全体现了其怨恨分明的性格。但同样,在遭受丈夫狠心的谋杀之后,竟然还在撮合之下与其和好,这本身也是其性格过于善良甚至软弱的体现。“三言”中许多出身平民的女子,直率真挚,爱恨分明,对待爱人有情有义,处事自有自己的原则和道理,可以说她们是代表了新兴市民阶级的审美的女性形象。

(三)鬼神怪异女子形象。“三言”并不像《聊斋志异》中,经常出现狐女、妖魅、精怪、鬼女等女性形象,但是“三言”中有涉及到鬼神怪异的现象,并且涉及到鬼魂的报恩和报仇行为。冯梦龙说:“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应该说,“三言”的爱情小说中之所以会有这种死而复生以及鬼魂报冤的描写,正是受作者“情真”观念的影响,而这恰好衬托出女性形象恩怨分明、至情至性的性格,也是为了增添故事的曲折,赞颂矢志不渝、生死相许的爱情。如《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鬼魂救情郎,明显超出一般的情女范畴,她身上体现出“至情”二字,可以称得上是情痴。

三、“三言”的不足

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了多个性鲜明的女子,她们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大胆挑战封建道德,追求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哪怕因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正证明了作者肯定男女之情存在的合理性和建立在感情上的婚姻。“三言”在作者冯梦龙的文化观念和审美的影响下,与传统文化中对待女性的态度明显不同。冯梦龙在“三言”爱情小说中通过对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她们对封建礼教道德的反抗,展现了这些女性形象丰富而饱满的性格特征,鲜明而独特的个性魅力。

但同样,我们也应看到“三言”作品中的不足之处。冯梦龙深受当时社会现实的束缚和影响,即使他力图突破传统礼教的束缚,但由于时代和自身的限制,他不可能做到以突破时局的眼光来进行描写,也不可能完全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因此,他的作品中就存在了许多不足,许多故事的结局,为了符合世人对于大团圆结局的喜好,不惜改变故事本身的韵味,生硬地给一个大团圆的结局。同时,许多故事中仍然存在因果循环,天理昭彰报应不爽的虚无说教,以便符合时人的认知。因此,小说中有许多故事就落入俗套,甚至宣传和维护了封建礼教道德。因此“我们可以注意到它的市民精神和进步倾向,但决不能夸大它,并因此掩盖其对传统伦理价值的理性认同”。

[1]魏颂芳.浅谈“三言”中的女性形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2]马爱萍.谈“三言”爱情小说中的女性形象[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0

[3]郝文静.李渔拟话本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09

[4](明)冯梦龙.情史·龙子犹序[M].长沙:岳麓书社,2000

[5]姚树颍.“三言”中的女性形象和冯梦龙的妇女观[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

猜你喜欢

冯梦龙封建礼教妓女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小说阅读教学的优化路径
The Lady of the Camellias茶花女
“三言”与冯梦龙的“无讼”梦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
受到皇帝褒奖的妓女将军
谁是封建礼教的忠实信徒——《祝福》人物形象分析
COME IN
祥林嫂形象之悲剧性探幽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智短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