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究
2015-03-18周晓红
周晓红
所谓“微文化”,主要是指一系列以“微”为标志的新事物所传播的文化,如微信、微电影、微博客、微课等。“微文化”使网民的个人观点和行为方式在短时间内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以一种细雨润物的方式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如近年来流行甚广的新浪微博,便以其迅猛的发展、灵活高效的传播方式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
微文化是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媒介,是校园文化保持鲜活与个性的重要基石,是大学生职业规划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导航。同时,微文化的蓬勃发展也给广大师生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教师应加强对微文化的了解和认知,帮助学生批判地吸收微文化,并不断将微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
1 微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意义
1.1 微文化已成为影响高职学生群体的重要文化方式
微博、手机、电子书等“指尖阅读”已成为高职学生群体的时尚新宠。微文化不知不觉融入校园文化,成为影响学生的重要文化方式。微文化形态下,消极颓废有害的反文化与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混杂,这是“微文化”的多元性所决定的。随着网络文化的普遍流行,校园微文化无处不在,迅速改变着大学生群体以及教师的思考方式和交流方式。据统计,截止2014年1月,我国手机网民达5亿,大学生群体占2.81亿。所以,要正确认识微文化对大学生群体的积极作用,消除其负面影响,强化校园微文化主流价值观,抓住职业素养培养与微文化的契合点,将微文化运用于职业素养培养,使高职学生健康成长。
1.2 微文化已成为高职学生群体职业素养培养的催化剂
将微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有利于快速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理想、职业技能等职业素养水平,塑造文明高职学生新形象,将其培养成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职业素养培养的催化剂,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将微文化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相关理论研究很少,笔者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微文化应用于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为零。因此,正确理解微文化的内涵,深刻把握积极培养和践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对于用微文化精华引领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 微文化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影响
2.1 传统职业道德观念受到冲击
微文化的娱乐化、碎片化、功利化阅读倾向极大削弱了传统职业道德的厚重性,使大学生的思想偏激,文化需求和审美随波逐流,价值观多元化,影响着大学生对传统职业道德的深度思考,也打破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平静。直视微文化传播对大学生传统职业道德的冲击,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以微文化传播职业道德教育正能量,重塑职业道德教育的厚重性,是当务之急。
2.2 传统职业价值取向受到挑战
微文化形态下多元化价值观共存共鸣,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传统职业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价值取向视金钱为职业优劣的标准;崇尚权力价值取向视当官为求职目标,崇尚声誉的价值取向视出名为职业支撑。微文化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传统职业价值取向带来了挑战。
2.3 传统择业观念受到影响
微文化的自由传播,也使大量不健康的信息出现在网络中,影响着高职学生的观念。传统的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择业价值观念受到强烈冲击,西方式的个人奋斗、个人本位职业观凸现,学生择业时片面追求个人价值,尊严和利益至上,过分关注个人利益,社会责任感相对减弱,微文化散播的一些消极择业观念也影响到高职学生的传统择业观念。
3 微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3.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在学生实习、实验、实训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规范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队意识等职业行为,灌输“乐业、勤业、敬业”精神,实现职业素养培养与道德教育和行业专业结合、传统职业素养培养与现代职业素养培养结合,将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融和,将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外化为职业行为。充分发挥职业道德教育的引导功能,大力开展职业精神教育,端正职业苦乐观,培养敬业精神,树立吃苦耐劳和乐于奉献的品质。
3.2 加强就业指导教育
部分高职学生择业过于理想化,脱离实际。要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加强对就业意向、就业报价、就业标准、就业目标、就业信誉的教育。开设高职学生职业生涯选修课或者就业指导课,加强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教育,调整就业期望值,科学整合职业素养培养内容,塑造高职学生科学的就业观,构建和谐的职业心理环境。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将职业素养教育有针对性地引入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将职业素养教育贯穿于高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3.3 加强职业技能培养
首先,结合专业特点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调整和修正实验教学方案,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积极开展研究性、创新性实验,构建以“学以致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分层次、有梯度的实验教学体系。其次,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切实认识到实习实训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中的现实价值,通过感情联系、技术联系、人才联系、责任联系、影响力联系等方式,建立稳定有效、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最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职业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设计大赛、创业大赛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职业技能培养的内容社会化、生活化、实践化,真正为大学生所感知、认同、接受,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准则,外化为自觉的行动,促进学生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结合。
3.4 加强职业价值取向教育
校园文化建设中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企业文化和行业文化,增强校企文化互动,明确学生的价值取向,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使其感同身受职业文化的氛围。学校充分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开展学生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例如,运用微信公众号,组建微信好友圈,吸引教育专家、学者等参与,充分利用微信“群聊”功能,为职业价值取向教育的沟通交流提供平台。同时注重健康安全、贴近生活的网络育人环境建设,加强对网上舆情的适时监控和及时引导,加强引领全校师生价值取向的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所共同整合而成的人文生态环境建设,构筑一个积淀文化底蕴的博大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微文化对高职生职业素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应通过微文化加强团队合作教育、择业观念教育、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心理健康教育等,最大限度提高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同度,使之自觉地将微文化精华转化为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信念、职业价值和职业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职业素养良好、关注国计民生、关注社会热点、积极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1]沈昕,翁华强.“微时代”与“微文化”的传播学视角审视[J].青年记者,2012(26):27-28.
[2]谢纳泽.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多维路径探析[J].职教论坛,2014(2):36-38.
[3]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13-05-05(2).
[4]王家莲.校园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核心价值观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