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构建高效课堂
2015-03-18甘肃省康县大南峪九年制学校余文清
甘肃省康县大南峪九年制学校 余文清
学生既是教学的对象,又是教学的主体。在教与学的课堂阵地上,教师要自觉地把自己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以学生的素质发展为根本,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那么,究竟怎样的课堂才是素质教育下的理想课堂?在课堂中怎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这就确定了教育的本质是以人为本。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时期是人生中的黄金阶段,对今后人生的发展前途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求教师要增强教育工作中的民主、平等意识。还要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把师德放在首要位置。再次,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持公正、公平的态度,在学习上,生活中一视同仁,不偏不奇,对优生和差生平等对待,课堂提问二者兼顾。教师了解学生、热爱学生、贴近学生,会带来心理相融、情感相通、关系和谐,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动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
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课堂就得让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开放性和情境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发挥主观想象,独立思考、自己总结。老师提供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及时调整教学程序,让学生认知困惑,反复思考,各抒己见,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营造民主、开放、活跃的课堂教学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打破传统课堂上发言先举手,两手放平坐姿端正的旧规矩,师生间平等相处,互相敢于质疑,展开热烈的讨论,共同参与,相互取长补短,展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集体性特点,使学生真正享受到生命成长的自由与快乐。
训练是课堂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环节,他不仅指练习,还应包括其他各种又利于学生巩固知识、启发思维、培养能力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尝试。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运用各种感观,获得感性和理性的认识,及时纠正认识的偏差。强化训练也可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又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训练必然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新学到的知识得以应用,思维得到锻炼,能力得到提高。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新授法,提高课堂效率
教学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门科学,作为艺术需要灵活多变。作为一门科学,需要遵守教学规律。但不能死板地固守一种模式,而要因材施教,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教学对象的不同,选择和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方式,提倡教学有方,教无定法,博采众长,求异创新,建立与新教材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如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讲授式为研讨式,问答式为对话式,不拘一格地采取利于学生理解的方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自觉能动性,给教学注入新活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彻底改变原有“四个一”(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本教案)就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的旧思想、应努力构建合作参与、共同探讨的新方法,努力使自己成为引导学生向知识高峰攀登的“引路人”。
四、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当今的教学中,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进新课程改革,正确对待自己形成的教学风格,把新的理念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并不断积累经验,循序渐进,在遵从新课程基本思想的前提下,稳妥推进新课程标准,切忌全盘肯定,走极端。对一些好的传统教学经验和学法,仍然继续发扬,比如,教师对文本的导解,朗读课文等,只要是能激发学生兴趣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都是好的学习方法。从素质教育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学生多思、生疑,多问释疑,从增长知识的规律看,知识的真正获得,需要经历从“有疑—无疑—有疑”这样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必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
五、发挥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实现教学最优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几乎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靠教师的语言,手势来维系,教师成了知识的主宰者和灌输者,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是被动接受者。不加分析与选择,无条件的吸纳,这样就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难于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善于唤起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陈旧的文本教学法,尽量运用录像、光盘、计算机等多媒体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图文并茂的,情景交融的,有声有色的计算机辅助课件教学,就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境中接受学习。
多媒体信息容量大,能够提供多种外部刺激,有利于学生获取知识,加深记忆,通过多媒体系统中的图文,声像等对学生的眼、耳、手、大脑进行刺激,有利于学习者加深对所获信息的记忆,使学生获得书本以外的知识,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判断能力,运用人类科技成果,在教材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学者感到知识来源于生活,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
六、教学既要面向全体,也要因材施教
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呈多样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基础知识、学习兴趣、基本技能和知识的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和行为习惯上的差异,这样使得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全面兼顾,往往掩盖和忽视了一部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和学习要求,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部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
面对素质差异不同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有不同的定位和要求,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对学习积极主动,基础扎实,思维敏捷,接受新知识快的学生,教学定位应是“学习创新”对于学习基础较好,但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控能力的学生,教学定位应是“基础+提高”。对基础差、有厌学情绪、学习缺乏信心的学生,教学定位应是“基础+兴趣”。只有准确定位,教学才可以促进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这样在强调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和要求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排斥有重点的发展个性、更不排斥在一个整体中个人之间有差别的得到发展,更不能理解为统一标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