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科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的护理配合

2015-03-18郑珠江

护士进修杂志 2015年13期
关键词:泪道泪管泪囊

郑珠江

(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门诊,北京 100096)



眼科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的护理配合

郑珠江

(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门诊,北京 100096)

目的 探讨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就诊的85例泪道阻塞患者进行泪道内窥镜检查,并对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泪道内窥镜引导下人工泪管植入术。在检查及手术操作中,对患者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专业护理操作、熟练的医疗协助及健康宣教等措施。结果 85例患者中,40例不需手术治疗,45例需手术治疗,对其中同意接受手术的21例患者采取人工泪管植入术,术后治愈16例(泪溢症状消失),改善4例(泪溢症状减轻),无效1例(泪溢症状无改善)。结论 良好的护理配合,可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对检查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

泪道内窥镜; 人工泪管植入术; 护理配合

Lacrimal endoscope; Artificial nasolacrimal duct implantation; Nursing cooperation

泪道炎症、结石所引发的泪道阻塞或狭窄,均可导致患者泪溢。患者常主诉因流泪致视物模糊,而反复拭泪易引发结膜炎;病程较长的患者多有焦虑、悲观、自我形象紊乱等心理状态[1]。影响正常社会交往,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慢性泪囊炎患者因泪囊内存细菌,为局部潜在感染灶,反复感染易引发角结膜炎,对内眼手术造成极大威胁。所以,此类患者需要做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治疗。

以往泪道手术方式的选择,多依据冲洗泪道结果来判断泪道阻塞的部位及程度,临床实施的泪道探通术多凭借临床经验进行盲操,因此,诊断的精准程度及治疗效果受到制约。而近年来开展的泪道内窥镜检查,在监视器直视下手术,术者可清晰看到泪道全程的形态及结构,针对泪道内狭窄部位及疾病的现状做到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泪道阻塞患者共8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63例,年龄24~81岁,平均年龄52.5岁,病程2~5年,平均病程3.5年。本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泪溢症状,60岁以上患者症状相对较重。85例患者均行泪道内窥镜检查,40例为部分泪道阻塞或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不需手术,给予单纯药物治疗。45例为泪道不同部位阻塞,需手术治疗,对其中同意接受手术治疗的21例患者采取了泪道内窥镜引导下人工泪管植入术。术后治愈16例(冲洗泪道通畅,泪溢症状消失),改善4例(冲洗泪道通而不畅,泪溢症状减轻),无效1例(冲洗泪道不通畅,泪溢症状无改善)。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冲洗泪道 遵医嘱于患眼泪小点处滴麻药倍诺喜1~2滴,用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分别冲洗上、下泪道。仔细观察冲洗液有无返流及返流的具体情况,对泪道阻塞的位置、狭窄程度及有无合并感染进行初步判断。

2.1.2 泪囊造影 对拟行泪道内窥镜引导下人工泪管植入术的患者,需先行泪囊造影检查。方法:(1)告知患者泪囊造影的目的是为了观察泪囊的位置、形态和大小及需要配合的注意事项。(2)遵医嘱用生理盐水分别冲洗上、下泪道。对慢性泪囊炎患者需反复冲洗,直至无脓液排出。(3)从上泪点注入足量的造影剂欧乃派克后,立即在放射科行拍片检查。当造影结果显示泪囊在3 mm×8 mm以上,阻塞在鼻泪管位置,可选择泪道置管手术。

2.1.3 术前宣教 为了进一步判断泪道阻塞的位置,决定手术术式,降低手术操作对泪道黏膜的损伤,术前告知患者泪道内窥镜检查手术的意义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的良好配合,提高治疗有效率。

2.2 检查配合

2.2.1 物品及仪器准备 (1)泪道内窥镜镜头及其连线采用环氧乙烷消毒灭菌处理。(2)由护士将泪道内窥镜检查组机推至床旁,将泪道内窥镜镜头连线与仪器卡口对接,光源线与镜头相连。(3)打开监视器及摄像开关,协助医生完成镜头方向及焦距的调试。(4)床旁输液架上挂生理盐水500 mL,采用一次性输液器与泪道内窥镜灌注通道相连接。

2.2.2 心理护理 (1)由于泪道内窥镜管径相对较粗,因此,检查前需要在泪小点处进行皮下组织麻醉。告知患者疼痛的刺激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以取得患者配合。(2)对老年患者需仔细询问有无心脏病史,在检查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的表述,针对突发情况及时采取措施。

2.2.3 操作配合 (1)患者取去枕平卧位,护士配合常规消毒、铺巾。患眼内滴表麻药倍诺喜,配合医生抽取0.2%盐酸利多卡因0.5 mL,在选择进针的泪点周围进行皮下注射麻醉。(2)用泪点扩张器进行小泪点扩张,协助医生将带有三通道泪道内窥镜顺泪道方向插入泪点[2],沿泪道方向逐步向前推进。(3)由护士打开输液器调节开关,根据医生的要求,随时调节输液瓶的高度及灌注液的流速,因加压冲洗可清除泪道内积存的脓液等,以获得清晰的图像。(4)配合医生对典型病例、重要的图像片段进行采集和保存。所收集的资料用于病情记录(泪囊的大小、是否有扩张、阻塞的位置等),作为选择术式的依据及科研资料的积累。

2.3 术后护理

2.3.1 患者护理 (1)检查结束后,嘱患者局部按压10~20 min,以减少局部组织水肿。(2)告知患者术后用药目的:控制炎症反应,防止泪道黏膜粘连。常规采取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联合用药,用法:可乐必妥眼水、氟美龙眼水滴眼,每日3~4次点眼,用药一周。(3)告知患者进行泪道内窥镜检查术后的泪小点多有变形,恢复原状约需2~3个月。(4)嘱患者遵医嘱定期来院复查。

2.3.2 检查仪器的处理 (1)泪道内窥镜检查结束后,及时关闭录像机及监视器开关,关闭电源。收拾用物,将拆卸下的各种连线盘好后妥善放置。(2)对泪道内窥镜镜头的清洗与保存很重要,因为检查过程中,管道内沉积的电解质易造成其阻塞。先用注射器抽取灭菌注射用水将镜头反复冲洗三遍,再用空注射器向摄像照明通道内注入空气,此时可将纱布放置在镜头下面做检验,直到没有水痕出现为止,以保证内窥镜摄像照明通道的通畅。(3)将泪道内窥镜管路及连线盘好后塑封,送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4 宣教指导 (1)嘱患者泪溢早期及时就医,进行冲洗泪道检查,并辅以药物治疗。(2)病程较长的患者,嘱其用干净纸巾拭泪,定期冲洗泪道并采取泪道内注药及药物局部点眼治疗,避免结膜炎、慢性泪囊炎的发生。(3)对长期泪溢患者则建议做泪道内窥镜检查,为尽早采取手术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3 讨论

3.1 泪道手术意义 各种泪道疾病所致的泪溢、视物模糊、焦虑及自我形象紊乱状态,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特别是慢性泪囊炎患者,眼部感染病灶内的细菌,容易造成眼部发炎[3],一旦发生眼球外伤或施行内眼手术,容易引发细菌性角膜溃疡或化脓性眼内炎。因此,在施行白内障或青光眼手术前,必须先采取治疗。

3.2 内窥镜检查先进性 传统的泪道探通术多凭借临床经验进行盲操,具有缺乏明确诊断依据及针对性、手术操作方式对泪道黏膜损伤大、治疗效果不确定等缺点。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为监视器直视下手术操作,术者可清晰看到泪道全程的形态及结构,针对泪道内阻塞、狭窄部位及疾病的现状作出明确诊断,避免了手术的盲目性,有效降低手术操作对泪道的损伤,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

3.3 护理配合重要性 要求护士熟悉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流程,了解检查仪器的使用性能,熟练掌握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护理配合步骤及技能。在配合泪道内窥镜检查及手术过程中,做好心理护理、术中护理配合、用药指导及健康宣教。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对提高检查效率及治疗成功率发挥了积极作用。

[1] 张红莲.人工鼻泪管植入术的观察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3):4340-4341.

[2] 王朋,陶海.泪道内窥镜在泪小管结石诊治中的应用[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9):649-652.

[3] 高培.慢性泪囊炎患者行人工鼻泪管支架植入术的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0):236-237.

郑珠江(1962-),女,湖南长沙,大专,主管护师,护士长,从事临床护理及管理工作

R473.77

B

1002-6975(2015)13-1229-03

2014-10-22)

猜你喜欢

泪道泪管泪囊
治疗马属动物鼻泪管阻塞一例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泪道造影及MSCT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价值
一例柴犬外伤所致鼻泪管阻塞CT诊断报告
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
鼻内镜引导下人工鼻泪管取出术的疗效观察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鼻内镜下寻找泪囊位置的体会
泪道再通管植入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