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葵菌核病防治

2015-03-18李秀敏

河北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油葵菌核菌核病

李秀敏 张 星

油葵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笔者近期接到许多农户反映,今年的油葵死棵特别严重,于是,笔者多次深入到农户田间调查,发现造成油葵死棵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了菌核病,而且比较严重,调查地块的发病面积占油葵种植面积的60—70%以上,个别地块死棵率达到了15%以上,对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当地,油葵是一年两熟作物,春季油葵在7月中旬进入采收期,夏季油葵进入播种期,为了确保下一茬油葵能健康生长,减少菌核病的发生,进一步提高农户对该病害认识,提高预防能力,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症状表现

1、立枯型。又称根腐型,发生在苗期至花盘形成以前,发病部位在茎基部。绕茎形成病斑,初呈水渍状,病斑干燥后茎基部收缩,潮湿时长出白色菌丝,全株呈立枯状枯死。茎基周围大小菌核均可引起立枯型发病,以小菌核为主。

2、茎腐型。茎腐型危害茎秆中部、上部及基部,发生在成株期,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表皮呈乱麻状,病斑以上的叶片萎蔫下垂,茎秆易折,严重时整株枯死。茎内形成大量菌核,以小菌核为主。

3、烂盘型。发生在开花以后,以开花末期集中发生。花盘背部全部或局部出现水渍状病斑,变褐软化。

今年的油葵菌核病发病以立枯型为主,茎基腐症状明显,后期整株枯萎变褐色。

二、发病规律

菌核病是真菌性病害,菌核是越冬传播再侵染的主要病源。菌核在土壤中能存活1—8年或更长时间。菌核经冬季低温休眠后,第2年萌发出的孢子在空气中随气流、雨水或昆虫传播,侵染健康的植株。

1、连年重茬种植油葵的地块发病率高。

2、地势低或土壤比较粘的地块发病重。

3、灌浆前期连续浇水的地块发病较重。

三、防治方法

1、轮作倒茬。提倡进行区域性轮作,一般与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而不与豆科、茄科等作物轮作,轮作茬口可选择如玉米、小麦、高粱、谷子等,轮作周期通常实行3—5年比较合适。

2、深翻。试验证明菌核在土层10厘米下就很难萌发或不萌发,并且在这种厌氧环境里还可以加速菌核的腐烂进程。所以深翻至少要达到20厘米以上。

3、合理处理病株残体。发病初期,将病株带土挖出深埋,尽可能地减少病、健植株之间接触传染的机会。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株残体,深埋处理或运出烧掉,减少田间菌核残留。

4、做好种子处理。选择种子时特别要注意选择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如果产自菌核病发生地,皮壳上可能附有小菌核而随种子传播,因此要进行种子消毒处理。药剂可选择菌核净、腐霉利、甲基硫菌灵等。用药量是种子量的0.5—0.6%。

5、土壤处理。可用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公斤拌适量砂土,结合播种均匀撒入播种机开沟内。

6、田间灌防:在发病初期用腐霉利可湿性粉剂或菌核净每喷雾器水兑30克逐株灌根防治,每穴2—3两药液,每隔7—10天灌防一次,至少两次。

猜你喜欢

油葵菌核菌核病
虎奶菇菌核的平板培养及形成机制研究
山东聊城东昌府区26.67公顷油葵盛开“致富花”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油葵种植技术要点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自走式油葵收割机研发成功
液态地膜+甲基硫菌灵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效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