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稻田养殖龙虾技术

2015-03-18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丁渔

湖南农业 2015年8期
关键词:幼虾田面田埂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渔

稻田养殖龙虾技术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渔

一、养虾稻田环境条件

1.稻田准备生态环境良好,远离污染源;保水性能好,不被洪水淹没,无有毒有害物质的稻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应符合养虾的要求。养虾稻田面积大小不限。

2.稻田改造①挖沟:沿稻田田埂外缘向稻田内7~8米处,开挖环形沟,沟宽3~4米、深1~1.5米。稻田面积达到3.3公顷以上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一”字形或“十”字形田间沟,沟宽1~2米、深0.8米,坡比1∶1.5。②筑埂:田埂加固时每加一层泥土都要进行夯实。田埂应高于田面0.6~0.8米,顶部宽2~3米。③防逃设施:排水口的防逃网应为8孔/厘米(相当于20目)的网片,田埂上的防逃网可用水泥瓦、防逃塑料膜制作,防逃网高40厘米。④进水口用20目的长型网袋过滤进水,防止敌害生物随水流进入。排水口建在稻田另一端环形沟的低处。

二、投放幼虾养殖模式

每年9~10月,中稻收割后,稻田应立即灌水,每667平方米投放规格为1厘米的幼虾1.5万~3万尾。

1.幼虾培育场地在稻田中用20目的网片围造1个幼虾培育区,每667平方米培育区培育的幼虾可供1.3公顷稻田养殖;稻田水深应为0.3~0.5米;培育区内移植水草,有稻茬的可只移植漂浮植物,供幼虾栖息、蜕壳、躲藏和摄食。幼虾投放前7天,应在培育区每667平方米施经发酵腐熟的农家肥(牛粪、鸡粪、猪粪)100~150公斤。

2.幼虾质量①幼虾投放。幼虾采用双层尼龙袋充氧、带水运输。根据距离远近,每袋装幼虾0.5万~1万尾。幼虾投放应在晴天早晨、傍晚或阴天进行,避免阳光直射。培育区每667平方米应投放规格为1厘米的幼虾30万~60万尾。②幼虾培育阶段的饲养管理。幼虾投放第1天即投喂鱼糜、绞碎的螺蚌肉、屠宰厂的下脚料等动物性饲料。每日投喂3~4次,日投喂量一般以幼虾总重的5%~8%为宜,早晚巡池,观察水质变化。经15~20天的培育,幼虾规格达到2厘米后即可撤掉围网,让幼虾自行爬入稻田,转入成虾稻田养殖。③成虾养殖管理。12月前每月宜投1次水草,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50公斤;施1次腐熟的农家肥,用量为每667平方米100~150公斤。每周宜在田埂边的平台浅水处投喂1次动物性饲料或克氏原螯虾专用人工配合饲料(粗蛋白含量30%~32%),投喂量一般为虾总重量的2%~5%。当水温低于12℃时,可不投喂。次年3月份,当水温上升到16℃以上,每个月投2次水草,每周投喂1次动物性饲料,每日傍晚还应投喂1次人工饲料,投喂量为稻田存虾重量的1%~4%,以加快克氏原螯虾的生长。经常巡查,调控水深:11~12月保持田面水深30~50厘米,随着气温的下降,逐渐加深水位至40~60厘米。第2年的3月份水温回升时用调节水深的办法来控制水温,促使水温更适合克氏原螯虾的生长。要及时防治甲壳溃烂病、纤毛虫病和病毒性疾病。

三、成虾捕捞、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

1.成虾捕捞①捕捞时间:第1茬捕捞时间4~6月上旬结束。第2茬捕捞时间8~9月。②捕捞工具:地笼网眼规格为2.5~3厘米,保证成虾被捕捞,幼虾能通过网眼跑掉。

2.幼虾补投和亲虾留存第1茬捕捞完后,根据稻田存留幼虾情况,每667平方米补放规格为3~4厘米从龙虾良种繁育场购进或者从湖泊、沟渠中采集的幼虾1000~3000尾。第2茬捕捞期间,前期是捕大留小,后期捕小留大,亲虾存田量每667平方米不少于15公斤。

四、水稻栽培与管理

1.水稻栽培选择叶片开张角度小、抗病虫害、抗倒伏且耐肥性强的紧穗型一季稻品种。

2.施足基肥可以在插秧前的10~15天,每667平方米施用农家肥200~3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均匀撒在田面并翻耕耙匀。

3.秧苗移植秧苗在6月中旬开始移植,移植密度以30厘米×15厘米为宜。

4.稻田管理①水位控制:3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4月中旬以后,稻田水位应逐渐提高至50~60厘米;6月插秧后,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晒田复水后湿润管理,孕穗期保持一定水层;抽穗以后采用干湿交替管理,遇高温灌深水调温;收获前1周断水。越冬期前的10~11月份,稻田水位控制在30厘米左右,使稻蔸露出水面10厘米左右;越冬期间水位控制在40~50厘米。②施肥:坚持“前促中控后补”的施肥原则;化肥总量:每667平方米施纯氮12~14公斤、磷5~7公斤、钾8~10公斤。

5.水稻病虫害防治按每3.3公顷安装1盏杀虫灯的标准诱杀成虫。利用和保护好害虫天敌,使用性诱剂诱杀成虫,使用杀螟杆菌及生物农药Bt粉剂防治螟虫。重点防治好稻蓟马、螟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害虫和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等病害。排水时应将稻田的水位快速地下降到田面5~10厘米,然后缓慢排水,促使龙虾在环形沟和田间沟中掘洞。最后环形沟和田间沟保持10~15厘米的水位,即可收割水稻。

猜你喜欢

幼虾田面田埂
不同环境因素对克氏原螯虾后代幼虾生长状况的影响
田埂的底色
增效剂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春耕稻田滞水减排控制面源污染效果研究
饵料类型、遮蔽比例与养殖密度对红螯螯虾幼虾生长的影响
湖北地区温棚养殖与稻田养殖克氏原螯虾生长特性研究
不同隐蔽物环境下红螯螯虾幼虾的生长研究
田埂上的稻草人
掺混控释肥侧深施对稻田田面水氮素浓度的影响
水稻全程机械化灌溉技术模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