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
2015-04-28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丁德明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泥鳅
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410153) 丁德明
一、形态特征
泥鳅体形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尖,吻部向前突出。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眼小,上侧位。须5对,其中吻须1对、上颌和下颌各2对。鳞极细小,圆形,埋于皮下,头部无鳞。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腹部白色或浅黄色。体侧、头部和各鳍条上也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鳍基部上方有一黑色大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图 5 泥鳅
二、生活习性
1.底栖性泥鳅属于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欢栖息在沟渠、塘堰、湖沼、水田等软泥多的水体浅水区,或是腐殖质多的淤泥表层。一般情况,几乎不游到水体的上中层活动。
2.喜温性泥鳅适宜水温为15℃~30℃,最适水温为25℃~27℃,当夏天水温超过34℃、冬天水温低于6℃,或枯水期时,会潜到10~30厘米深的泥层中呈不食不动的休眠状态。因能用皮肤和肠呼吸,在休眠期间,只要泥层中有水分湿润皮肤,就能维持生命。
3.耐低氧肠呼吸是泥鳅特有的生理现象。泥鳅的肠壁薄而血管丰富,具有辅助呼吸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空气在肠管中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气,因此泥鳅的耐低氧能力远胜于其他养殖鱼类,适合于高密度养殖。在池塘精养其他养殖鱼类因缺氧而死亡时,泥鳅仍能正常活动,所以,增产潜力很大。泥鳅在运输过程中也不会因缺氧而死亡。
4.善逃逸春夏季节雨水较多,当池水涨满或者池壁被水冲出缝隙时,泥鳅会在一夜之间全部逃光,尤其是在水位上涨时会从鳅池的进出水口逃走。因此,养泥鳅时务必加强防逃管理。检查进出水口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是否有堵塞现象,要及时排水,防止泥鳅逃逸。
5.夜食性泥鳅习惯在夜间吃食,但在产卵期和生长旺盛期白天也摄食。在人工养殖时,经过驯化也可改为白天摄食。泥鳅是杂食性鱼类,常摄食水蚤、丝蚯蚓、水草以及泥中的微小生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泥鳅特别贪食,饲养时动物性饵料不要投喂太多,以免泥鳅因吃得过饱,导致消化不良而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