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变保定市农机安全监管难作为现状粗探

2015-03-18保定市农机安全监理所冀玉林苑壮许丽娅

河北农机 2015年1期
关键词:机手拖拉机农业机械

保定市农机安全监理所 冀玉林 苑壮 许丽娅

保定市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有力推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机械数量的增长和作业项目的拓展,与滞后的安全监管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据我们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拥有量、牌证发放及使用状况的详实调查,感受最深的是,农业机械数量多,待报废农业机械多,参加年检的农业机械少,困境中的农机安全监管难有作为的问题突出,现就调研情况浅析如下:

一、农机安全监管现状

(一) 基本情况

1、农业机械拥有量。截至2014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29万千瓦,农机原值达69.62亿元。拥有拖拉机159399台、小麦收割机13554台、玉米收获机5848台、旋耕机31332台、深松机3682台、播种机54002台、秸秆粉碎还田机17335台、铡草机10645台、青饲料收获机389台,挤奶机3699套。

2、农机安全监理机构队伍现状。保定市作为农业大市,其农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现状越来越无法跟上当前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各县农机安全监理站(农机局) 都处于维持状态。我市共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13个、差额拨款事业单位3个、自收自支事业单位4个;有监理员175人,考试员90人、检验员90人、事故处理员15人,再加上有部分县站连工资都无法保证,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根本就无法开展。

(二) 存在问题

1、农机安全监管体系不健全。自2004年农用运输车业务移交以来,我市农机安全监理就始终处于下滑状态,各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不仅安全监管执法经费没有着落,就连人员工资也无法保证,人心浮躁,无法开展正常的安全监理工作。乡(镇) 农机站撤并,原从事农机安全管理的人员大部分被乡镇政府调剂使用,造成“线断网破”。很多县站就剩下站长或副站长二人办公,基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已名存实亡,农机安全监管工作基本处于失控状态。乡、村、社三级管理“缺腿”,直接影响农机安全监理工作的开展,造成工作绩效和牌证管理“三率”水平低下。

2、滞后的管理手段与方式无法跟上农业机械快速发展的步伐,各项执法工作难以到位。全市除满城、容城、清苑各有一套农业机械检测设备外,其余16县市仍然采用“眼看、手摸、耳听”的传统检验方式,手段落后,效率低下,质量无法保证,且各项指标的信息化管理更是无从说起。

3、农机作业的时效性和农业机械报废制度不健全,造成农机保有量“虚高”和“三率”水平低。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我市农业机械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但因大部分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仅在农忙季节才使用,一年中使用时间最长也不会超过三个月。由于使用效率不高,农民机手对于年检和登记上牌积极性不高。另外,因没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强制报废办法和补贴标准,报废一台农业机械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机手有抵触情绪,使得保有量只增不减,超期服役、“病车”使用现象严重。农机安全监理部门又不能对此类机械进行强制注销登记,造成保有量和在册登记数量虚高不下,影响“三率”水平。大量“死车”、“病车”的存在,严重威胁农机安全生产。

4、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造成工作效率低。一是安全宣传手段传统单一,宣传效果差强人意,始终停留在安全宣传车、大喇叭、广播、电视等形式上,网络宣传高速快捷的特点始终得不到充分发挥。虽然“农机通”项目也正在实施,试点县效果很好,但此项工作的推广还处于起始阶段。二是信息网络管理队伍不稳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信息化服务水平低。2004《道交法》实施之后,业务量急剧下降,“靠收费养人”的机制,不能维持现有的机构运行,特别在乡镇更是“线断网破”,工资得不到保障,部分年轻技术人员另谋出路,人员流失严重。加之我市农机安全监理队伍长期没有新鲜“血液”补充,年龄偏高,知识层次较低,根本不能满足当前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三是许多信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农民机手需要信息,但信息却不能及时发布到他们手中,使得农民盲目投资或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很多先进的生产信息、生产技术,在资料库中沉睡,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不能转化成生产力。

5、保险费率高,制约农机牌证管理。“兼用型”拖拉机“交强险”60/90元的保险费率,使得各保险公司以各种理由拒保,而560元的保费又使很大一部分机手感到负担沉重而放弃投保,无法登记上牌和参加年检,致使“黑车”使用现象泛滥。2014年以来,我市与中华联合汇新保险公司进行合作,积极探索分时段投保的策略,已收到很好的效果。

三、几点解决措施

第一,改变当前有执法职能而无执法作为的事实。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是行政执法部门,目前却是事业编制,依靠“收费养人、养事业”,解决职工工资和执法经费问题势必成为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首要任务,这样必然使执法出现偏差甚至乱收费现象,造成其有执法职能而无执法作为的事实,使之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而必须尽快改变当前将农机安全监理机构作为“创收”单位的做法,从机构性质和经费来源上给予充分的保障。

第二,增加财政投入,提升农机安全监理的执法能力。要落实农机法规和国务院、省政府文件的相关规定,将农机安全监理各项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保障财政供给,扭转当前农机安全监理机构的困难局面。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加强农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为其配备能保证农机安全监管各项工作正常开展的办公院落,配置必要的执法技术装备(安全监督检查车、事故处理专用车、安全技术检验、事故处理、办公) 设备、器材,提高其执法能力。

第三,加强农业机械信息化管理。一是强化监理业务信息化管理,主要包括业务报送,审批、数据审核、证件打印等,实现真正意义的“无纸化办公”,达到横向通连、纵向贯通,从而提高牌证管理审批办公效率,方便机手。二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信息化管理。要依托互联网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平台,采用多元化信息管理,使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及时,准确,快捷、高效进行安全宣传,让机手认清违法违规操作行为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一是危及人身财产安全,二是付出高额违法成本),从而遵纪守法,安全驾驶操作,将农机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第四,建立健全农业机械报废机制。建议报废年限定为:大型链轨式拖拉机使用年限为12年(包括累计作业1.5万小时),大中型轮式拖拉机使用年限为15年(包括累计作业1.8万小时),小型拖拉机使用年限为10年(或累计作业1.2万小时)。建立强制报废与补贴制度,对确需报废的农业机械强制报废,并给予适当补贴。补贴标准应高于汽车的报废补贴标准,以鼓励、吸引农民主动报废。同时对报废的农业机械予以回收拆解和回炉熔炼,以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农机部门要根据农业机械报废情况,及时调整农业机械保有量统计数据,保证数据真实准确。

第五,在加强购机补贴的同时,加大燃油补贴力度。对参与“国补”机械、跨区作业机械、深松、深耕项目作业的机械,凭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发放的行驶证、驾驶证、跨区作业证,对其进行农用燃油补贴。

第六,破解“交强险”难题。“交强险”问题(保险企业擅自提价、拒保,机手因保费过高而拒保),已经成为农机牌证管理“三率”提高的绊脚石。虽然纯农田作业拖拉机“交强险”问题(签订申告书) 得以解决,但“兼用型”拖拉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要交560元的全年保费,显然是不合理的。农机安全监管部门应与保险公司积极协商探索,降低农机户入保成本,提高其入户、年检的积极性。建议“兼用型”拖拉机“交强险”费率,大中型在300元/年以下,小型在150元/年以下为宜;联合收割机费率定在300元/年以下比较合适。同时,国家应出台政策性补贴农机保险惠农政策,对农机保险实施必要的补贴。

猜你喜欢

机手拖拉机农业机械
农业机械设计的未来趋势探索
拖拉机内燃电传动系统
飞上天的“拖拉机”
约翰迪尔地头智能管理系统(ATTA)上线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存在问题和对策
红色拖拉机
牛哄哄的拖拉机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