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文理念下的普通高校瑜伽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2015-03-18孙小娟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孙小娟(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基于人文理念下的普通高校瑜伽教学课程优化策略
□孙小娟(运城学院山西运城044000)
随着时尚休闲体育在高校中的日益受欢迎,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应运而生,成为广大学生积极参与报名学习的对象。瑜伽作为一种时尚的运动健身方式,越来越受到在校大学生及现代年轻人的推崇,其应用范围的扩张和发展力度,使得瑜伽文化呈现多元化的姿态,特别是在我国素质教育以及“健康第一”理念基础的今天,瑜伽运动成为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所喜爱和追捧的新兴体育健身运动之一。实践证明,高校通过引入瑜伽运动处方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而且还可改善大学生肺活量、体重指数、屏气时间以及各个身体围数比例等方面具有显著性的下降,进而使大学生达到心理素质及个人身体状况得到积极地全面地发展,培养大学生高雅的气质及文化内涵。据此,本文通过探讨瑜伽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并阐述了当前瑜伽选项课在我国高校体育运动项目中发展状况,以期寻得提高瑜伽选项课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健康发展提出理论参考和建议,进而为瑜伽课程更高的走入高校体育课堂,全面增强我国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高职院校高职院校学生体育学习厌学
前言
近年来,在世界流行和大热的瑜伽,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能量知识修炼方法,集哲学、科学和艺术于一身。五千年来,印度的修行者们在漫长时间中的摸索和研究,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自我救助以及自我感悟等理解,逐步地感应身体内部的微妙变化,探索身体的奥秘,促进内在精神与外在身体运动的统一,这就是瑜伽的来源。因此,可以说瑜伽的本意就是“结合”,练习瑜伽本身就是有自我实现的含义。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瑜伽作为一门文化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使人们在体质、精神、道德及愉悦心灵等各个方面修行的生活艺术。它完全不受种族、年龄、性别、宗教、信仰的限制,这种态度使得瑜伽思想具有非常明显的明确性和实际性。伴随着世界全球化的越演越烈,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调整,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亚洲在全球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高校作为输送人才的绿色通道,通过传播瑜伽文化以及积极参加瑜伽运动的关键所在,将瑜伽精神灌输在体育课堂之中,对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1、高校开设瑜伽选项课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伴随着高校体育课程的深入改革,瑜伽作为印度的一种传统健身方式,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加入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步伐之中。瑜伽以“健全的精神赋予健全的心灵”为核心价值,为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体质的发展提高了方方面面;例如:可以有效调节大学生的身体灵活性,呼吸畅通,体态以及力量的变化。与此同时,它还可有效改善大学生的脑力,通过科学地强加练习,瑜伽可以为大学生带来内心的平静和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使得大学生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愉悦心灵,修身养性。瑜伽最重要的是放松、平衡、获得宁静。大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让大学生经常保持微信,身心保持愉悦,关注身体,让身体、心灵在一呼一吸中吸进纯净,吐出毒素,进而有效地调节大学生体内核心系统的工作。因为身心是否能够获得营养且平衡的内能量直接取决于多个系统的整合工作:神经内分泌系统,呼吸循环系统及消化排泄系统。瑜伽的体式、呼吸和冥想技巧的练习可以深入机体深层及能量层以达成调节整合的效用。
2、当前各地高校开设瑜伽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空间的膨胀与发展瑜伽教学在高校体院的开展不仅有效地完善了公共体育课的项目结构,而且还加快了素质教育在高等院校中的实施与发展。然而,瑜伽运动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在高校开展中仍然只单单停留在最为基础的理论层次方面,而面对较为全面的知识教学体系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组织结构。瑜伽教学课程安排较为松散、教学教材开设不同意、教学理论知识不集中、瑜伽教材的短缺造成瑜伽课程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以及针对性,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瑜伽课程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大学生在联系过程中的身体素质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据此,积极完善瑜伽课程理论体系是高校体院所亟待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开设瑜伽课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学条件有待完善,教学经费投入有待保障,教学设施有待健全,高校体育领导人应按照“重组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构建具有专业特色的瑜伽课程体系。
3、人文理念下优化高校瑜伽课程体系的重要举措
3.1、构建瑜伽运动健身体系,提升瑜伽课程质量
瑜伽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建立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实施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教学结果之中,对于专业的瑜伽体育教师而言,教学目标是其进行施教的重要策略和指挥棒,而对于学生而言,教学目标则是其学习的指南针,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是决定瑜伽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当中体育教师应将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需求以及生活、学习、工作的需求有机地相结合,通过有效地传输瑜伽文化和瑜伽自身魅力,提高大学生整体综合身体素质水平,在整个瑜伽健身体系中要以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以及人文素养为目标,将瑜伽运动中的核心价值如心灵的洗涤、道德的传输、精神的修行等等进行有效地教导,以期帮助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3.2、加强瑜伽教师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瑜伽教师个人专业素养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实施者,高校瑜伽运动的整体健康发展水平是建立在具有一支良好政治素质、专业教育资深且具备瑜伽专业教练员队伍的基础之上。至此,我们必须要加大加强师资队伍力量,提高体育教师专业技能水平,瑜伽体育教师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有足够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运用能力。除此之外,瑜伽是一种全方位的健身运动,因此瑜伽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健康理疗与运动伤害方面的实践经验。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入变革,一个优秀的专业体育教师不仅仅要掌握瑜伽专业知识体系,而且还要始终站在时代改革的前沿,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行之有效的了解学生对瑜伽运动参与的新动态,玲珑有致地安排教学内容及教学计划,全面激发学生参与瑜伽运动的积极性与趣味性。
4、结束语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瑜伽作为高校休闲体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现代大学生特别是女大学生的喜爱和追捧。在实践教学中,高校体育教师要时刻将“知行合一”教学理念贯穿于瑜伽教学课程始末。就瑜伽本身而言,瑜伽的功底并不是一蹴而就练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不断学习和探索革新的过程,需要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悟性。高校体院开设瑜伽课程,不仅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消除学习及生活上的紧张情绪,而且在练习瑜伽期间,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有效地提升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养成,进而使学生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学习态度,体验身心和谐的境界。因此在人文理念的指导下,通过不断优化瑜伽教学课程,调整瑜伽课程结构,在学习瑜伽过程当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形体,而且还能够更好地认识自我、提升自我,从而满足现代经济市场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1]刘丹.健美操教学结构优化改革探讨——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体育学院为例[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01.
[2]王甡.高校健美操教学社会实效性的促进与维护[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18.
[3]陈溦.高校健美操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
[4]葛柳.高校健美操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5]张革平.试论教学环境优化对高校健美操教学的影响[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3.
[6]徐旸.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4.
[7]李华梅.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优化路径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8]翟芳,施霏霏,王林.构建高校健美操美育教学模式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