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比较

2015-03-18韩津玉吉林省体育局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吉林长春13002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20期
关键词:竞技俄罗斯体育

□韩津玉(吉林省体育局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吉林长春130022)

中外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比较

□韩津玉(吉林省体育局训练基地管理中心吉林长春130022)

竞技体育是国家体育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不同的国家在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上各有不同,美国的社会管理型、俄罗斯的多元化管理模式与日本的政府主导管理模式因国情不同,其所选择的管理模式也各有倾向。所以,对比不同国家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发现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优劣及适用条件,也有利于推动本国竞技体育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从中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出发,对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管理模式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主要对策。

中外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对策

竞技体育是体育发展的重要标志,其管理模式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国家体育竞争力。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是某一个国家整合本国体育资源后所作出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管理模式可能给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但其总体框架与格局并不会发生较大变革。

1、中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自建国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获得较大发展,已经一度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过渡,这为申办2008年奥运会奠定了基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性,竞技体育也逐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推行奥运战略计划,国家体委在10世纪90年代初就制定了一系列举国体制的改革措施。1995年,国家出台了《奥运争光计划》,将竞技体育推到一定的历史高度。举国体制与《奥运争光计划》为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上取得骄人成绩奠定了基础,也展现了竞技体育的巨大吸引力。尔后,中国政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制订了新时期的体育工作计划,要求最大限度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另外,中国政府还将体育资源整合起来,充分调动中央与地方的积极性,推动构建竞技体育的竞争机制,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竞技体育体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势如破竹,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进一步带动了新时期下体育事业的发展。

2、发达国家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2.1、美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美国的竞技体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管理模式对德国、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影响极为深远,具有较强的代表意义。美国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竞技体育管理机构,且一直对竞技体育的监管力度较小,主要通过高校、体育联盟、奥委会等各种社会组织对竞技体育进行管理。这些组织在各自范围内组织竞赛,极大地推动了美国职业篮球、橄榄球、棒球、冰球等项目的发展。这种典型的社会管理型竞技体育管理模式虽然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慕尼黑奥运会上却落后于前苏联,在蒙特利尔奥运会上落后于民主德国,这一度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重视,并要求加大对竞技体育的财政拨款。随后,美国积极颁布新体育法,加强对运动员的培养,形成政府与非政府社团共同筹集竞技体育款项,且这种筹款的力度有逐渐加大的趋势。

2.2、俄罗斯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总体而言,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是举国体制、市场化运作机制与现代化管理高度融合的结果。自苏联解体以来,体育管理机构一直不稳定,处于不断变化中,从体育运动委员会到体育青年旅游委员会到俄罗斯体育运动协会代理部,不一而足。目前,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可分为两条主线:一条是以总统体育问题协会协调委员会为代表的政府职能机构;一条是以俄罗斯国家奥委会为代表的社会团体机构。政府职能机构主要负责统筹制定体育发展规划,制定和监督执行国家体育政策、法律法规,协调处理政府与各社会团体之间的关系,筹集款项,培养高素质运动员队伍。俄罗斯国家奥委会主要负责对运动员展开训练,并与国际奥委会进行接洽、交流。经过较长的发展,俄罗斯体育俱乐部商业化倾向明显,已经走出了一条集产、经、销为一体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路子,以市场化为基础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逐渐形成。直到1991年,俄罗斯的体育管理机制随着社会主义的终结,其体育管理体制也土崩瓦解,体育发展一度陷入僵局。联邦制的国家体制已经引入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举国制为基础的竞技体育开始融入市场,以《俄罗斯体育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5)》为代表的一系列规章制度逐渐被建立起来,并成为俄罗斯政府支持竞技体育的重要依据。例如,2007年体育预算达到70亿卢布,2006-2015年间的预算总额将高达1050亿卢布。俄罗斯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同时,充分吸收了前苏联在体育管理方面的重要经验,对体育管理模式进行了修订与改革,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多元化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2.3、日本竞技体育管理模式

与美国、俄罗斯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不同,日本竞技体育管理模式更偏向于政府主导。日本政府通过各种手段沟通各体育组织,实行宏观管理——制定法律法规——监管体育发展的一体化管理模式。文部省是统筹制定体育发展计划与规划的最高权力机构,其下属单位体育局按照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三类负责实施体育发展计划,体育局还具有为国家体育发展提供有效决策的职能。日本政府认为,竞技体育对提升国家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相比之下,日本政府在调动社会体育团体积极性上表现不明显,体育发展的自主权相对较少。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依靠日本体育局及政府的支持,其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拨款。1990年,日本政府设立体育振兴基金,并通过不同渠道提高体育投入,且发动企业积极赞助体育事业的发展。在足够多的经费支持情况下,日本曾在28届奥运会上取得了总奖牌数排名第五的优异成绩,其竞技体育的发展速度及成果值得各国借鉴与反思。取得这种成绩主要得益于日本政府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体育制度改革。1991年,日本将奥林匹克委员会从日本体育协会中独立出来,并赋予其发展竞技体育的重任。尔后,日本启动“日本国立体育中心”,将竞技体育融入到医学、科学等众多学科中,以便于对竞技体育展开深入研究。经过一系列改革,日本竞技体育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3、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对策

3.1、转变观念,积极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

竞技体育具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教育功能,然而日益发展的竞技体育仍具有较强的政治化倾向,俄罗斯、日本等国正是通过加强竞技体育的政治化来提升竞技体育的竞争力。只有以美国为代表的少数发达国家才能不依赖政府的支持且能提高竞技体育的整体竞争力。中国应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将竞技体育纳入体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中,发挥竞技体育的激烈性、不可预测性与欣赏性特点,加快开发竞技体育的多种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

3.2、变革体育管理体制,推动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国情各不相同,其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也应有所区别,才能有效利用本有优势,推动竞技体育的发展。所以,中国的竞技体育不可一味模仿、照搬国外的管理模式,而应突出自身特点与特色,构建相对完善的管理体制。在新形势下,我国要加快建设竞技体育重点项目,增加夺牌项目的比例,有效发挥竞技体育的总体战略;加大竞技体育的科研投入,使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竞技体育的发展协同进步。

3.3、完善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竞技体育的国际竞争力

一方面,设置专门的职能机构,完善运动员人才培养模式,将教育系统、俱乐部系统及国家体育系统结合起来,为大型的国内外赛事提供高素质运动员人才,从而从整体上提升运动员的水平与竞赛技巧。另一方面,坚持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原则,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而提高我国竞技体育的整体竞争力,使之与国际竞技体育有效接轨。

西方发达国家的竞技体育发展历史较早,其管理模式相对较完善,对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我们有必要对比不同国家的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并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而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模式的改革。

[1]孙科,杜成革.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模式及其变革走向[J].体育学刊,2012,01.

[2]畅皓.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转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10.

[3]王金花.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研究[D].苏州大学, 2011.

[4]宋德海.转型过程中中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发展路径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5,05.

猜你喜欢

竞技俄罗斯体育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竞技精神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花与竞技少女
另辟蹊径
竞技体育
先救谁——原载俄罗斯漫画网▲
同舟共济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