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对天津大众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2015-03-18王建华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
□王建华(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
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对天津大众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
□王建华(天津城建大学天津30038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天津大众对身体的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微传播科技是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对人们的体育价值观、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各种微传播媒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体育信息的传播一直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
生活方式微传播科技体育传播
微传播科技对天津大众了解体育、认识体育进而喜欢体育、参与体育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影响天津大众体育生活的重要因素,同时对体育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天津大众为研究对象,分析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对他们体育生活方式怎样产生影响,产生了何种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这些利弊影响。把握这些对完善微传播科技的体育方面的改进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1、微传播科技的特点及其变革、影响
(1)什么是微传播科技。微传播科技是指以微博客、手机短信、QQ、MSN、平板电脑、出租车呼叫台等为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通过这些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个人提供信息、知识、见解、娱乐、广告等的活动。
(2)微传播科技的特点。有资料显示,微传播科技事业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发达并处于继续迅速发展中的事业之一。我们都感同身受,如今微传播科技早已经成为人类传播乃至于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微传播科技对天津大众的体育生活方式的影响之大,由此可见。下面,就微传播科技与其它形式的传播的特点,进行如下详述:
第一,它能够对所有持有这些科技传播平台的天津大众进行信息覆盖,受众广、内容杂,其规模数量难以控制。由于受众的年龄、文化程度、兴趣爱好、风俗习惯、人种也可能不同。此外,受众者不仅是一个具有普遍共性的整体,又是一个个具有个性的孤立个体,他们大多会有选择的接受微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信息。
第二,讯息的传播史广泛的、迅速的、高效的、不间断的、共享的。微传播科技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使得在讯息发出的同时乃至事件发生的同一时间,受众就能够接收到大量超越时空,超越地点的信息,图片、评论、观点、以及个人看法等。
微传播科技除了广泛传播,速度迅速,而且能够做到不间断地向外界发出讯息。24小时全天候的利用微博、QQ、MSN等多种手段向世界各地发送讯息,因此对于社会上的个体来说,这些讯息都是公开的,天津大众当然也不例外。
第三,传送信息的人不一定都是大众,也有一些繁杂的专业组织,或是运作的机构复杂,这需要庞大的开支。发布者,或是通信组织(如报纸,广播,电视,等整个企业),或是专业教育者,或是个人通信。通过这些微传播科技平台,将他们收集、挑选、采纳、整理的各种各类信息,发送到各个民众的手里。
传播媒体中的这些个体,在传播这些新闻,娱乐,体育,生活信息中承担着不同的角色。
第四,微传播媒介为机械媒介。传播的人大量复制转发信息,并且是快速的、实时的、不间断的转发。这些平台如微博、QQ、MSN工作原理大同小异,各有优势。
以上论述,仅仅是微传播媒介的部分特点,在此不一一叙述。
2、传媒视域下微传播技术与体育的关系
微传播技术促进体育发展。在信息传播技术手段愈来愈多样化的今天,天津大众的体育生活方式也因此发生变化。王增良研究显示在这充斥着大量信息的社会中,微传播技术是社会的神经枢纽,虽然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信息量之大,质量却难以保证。它也成为天津大众,传输信息最快最方便的体育生活方式,最直接的手段。
天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建立桥之间的信息流的微传播技术,它扩展了体育信息文化传播的范围,并改变和丰富了天津市民的接受和运动模式的认识程度与内容。微传播技术不仅传播天津市体育报道和记录,并深入到天津市体育机制建设,成为控制天津市的体育运动发展的诸多要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力量。不过,天津市的体育运动也并不是消极的收到传媒的影响,它也以本身的形式或多或少地转换了传媒,甚至它自身就是一种繁杂的传媒。
与纪维龙的分析一致,他认为,体育新闻和体育赛事是一种双赢。在我看来,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平台与天津的体育赛事同样是双赢。首先天津市的微传播技术能够更好地打造品牌赛事、扩大体育赛事观众,更能推动体育竞赛的变革;其实体育赛事能够增加微传播的内容、增加体育媒体的受众、催生微传播技术的诞生还能促进媒体参与的升级。同时,也指出微传播技术对天津体育赛事的负面影响,主要是微传播技术对体育负面新闻的渲染和减少现场观众的数量。
一些学者认为,天津体育宣传信息的微传播技术,对受众心理态度的形成或促进改变通透性的影响。也有人认为微传播技术能够使人们在家中既能够获得新知见闻、听听专家的独到见解,又能学习到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增强体育,不断丰富人们的体育文化生活。更有人在探讨体育与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的关系时指出体育因媒介而变化、媒介因体育而变化。
综合以上所述,体育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微传播技术的帮助,而微传播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需要体育素材去丰富、发展自身。更何况现在社会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已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在上述研究中都是从理论上进行研究的,并没有从实际上去探讨天津市体育与微传播科技的关系,缺乏一种深层的体育微传播文化。
3、传媒视域下体育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蔡新丰指出天津市大众体育传播微传播技术问题:从定量的角度来看,微传播技术平台对体育报道少;传播信息方式单一,影响传播效果;传播内容简单,缺乏深入挖掘。
张裕钊在现阶段我国体育自身的问题分析到:(1)平衡性失调,难以反映综合性;(2)高水平的体育新闻微传播人才稀缺;(3)微传播的大众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胡乱的转发体育新闻。
孔德佳指出体育赛事的传播、活动,主要通过微博客,朋友圈,QQ空间等。然而在转发通信的广度、公正性方面有着必然的不平衡。在微传播广度方面存在着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传播不平衡,体育项目上微传播不平衡、体育科普知识在转发中失衡;在传播的公正性上存在着转发偏重于胜利的宣言和播报比赛态度的倾向性两方面。
王莹认为体育新闻在媒体沟通微传播的角度不体现人文关怀:首先,天津大众发表动态不在乎、不尊重那些被转发的隐私,只注意到世界冠军;其次,轻忽了对运动员里的弱势群体的眷注;第四,忽视了天津大众体育健身工作者的人文关怀。
总之,从体育与传媒微传播技术发展的角度上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第一,只为娱乐天津大众而传播,体育不被重视;其次,微传播不平衡,缺乏对弱势群体参与体育的关注;最后,不尊重被转发、被曝光者的隐私。天津市的体育宣传与微传播技术有着很深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发展。
4、微传播科技与天津大众体育生活方式
社会生活方式是社会结构及其运行状况的一种综合性反映,因此,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对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也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之一。随着中国微传播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发展的同时,建构一种与之相适应的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推进社会的科技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的和谐发展拥有要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健身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健身看成是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来阐述和了解锻炼对生活方式的影响,并对天津社会在传媒视域下,微传播科技如何建构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探索研究。
天津大众运动和精神压力不足,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体生物适应能力,致使广泛蔓延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肥胖,糖尿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现代“文明病”。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现在的发达社会正在进入“后医学时代”,受社会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的身体将受到严重影响。这些成分包括个体行为(如吸烟,吃太多),社会组织的失败(孤独)和经济因素(贫困)和物理环境(污染),直接用医疗发展来解决根本达不到目的。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需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支持,这种手段也拥有愈来愈重要的意义。大量的实践和科学研究表明,体育是抵制“现代文明病”的灵丹。微传播技术使得体育消费更加便捷,体育消费正在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天津市公共体育生活方式使得人们更加深刻和全面的了解中国的社会转型,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窗口和平台。体育、康健与休闲,已经发展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表现出以下特点:体育的个体化、生活化、日常化趋向相当显明;体育生活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日益多样化,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体育休闲已不再是社会精英阶层的专利。微传播技术为这种大众体育生活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生活是体育文化使命。亚里士多德曾经问了一个问题:所有的人努力工作的价值在于他们追求的目标。决定这些目标价值的是,它们进一步办事的目标。因此,目标最终只能被理解为生活本身,而生活本身是指人的内在品质和比例,是更指加文明的生活。
5、结论
现代社会,天津大众生活方式的首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微传播技术将使得微传播技术将使人们在运动中,为处在高速度,高竞争力的现代天津市大众们,创造一个宽松的“休闲”的境界,一直存在的精神紧张和焦虑瞬间被发泄出来,让人们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感悟生活的意蕴和人生价值,享受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满足,创建达观豪迈的生活态度和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
(本文为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课题编号为:14ZLZLZF 00040)
[1]王增良.体育报业传媒和体育的融合发展[J].中国报业,2011,8.
[2]纪维龙.体育传媒与赛事的关系探析[J].运动,2011,27(10).
[3]楼方芳.我国体育传媒对青少年体育意识的影响[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11,11(4).
[4]熊雪.浅析现代体育传媒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18(5).
[5]蔡新丰.大众体育与传媒合作的思考[J].黑龙江信息科技, 2010,18.
[6]张玉朝.媒介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传媒发展市场前景分析[J].科技信息,2009,1.
[7]孔德佳.我国体育报道中的不平衡问题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