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建设探究

2015-03-18彭建国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评论员队伍机制

金 艳 彭建国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湖南 长沙410081)

一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建设的重要性

(一)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1]。高校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要提升网络育人实效,客观上要求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观念的创新和管理制度的创新,拥有创新体制的队伍才具备创新的能力和创新的可能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改变了课堂教育的基本形式,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促进了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多样化。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者,加强对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和作用发挥机制的建设,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其次,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建设,使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能在实际操作中一改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下教学为主的方式。通过对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建设,等于新开辟了一个教学领域,新开启了一种教育模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校园网络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理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并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咨询与教育。开创一种全新的、互动性高、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宽度和广度,而且具有时效性快、针对性强的特点。因此,必须健全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体制机制,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提供客观的可行性。通过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的坚实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实际效果”,“追求实效是社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期望”[2]。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是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离不开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作用发挥,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的大小有无取决于队伍管理的机制体制是否健全。组织不强、监管不严、奖惩不明、控制不力等作用发挥机制问题会严重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顺畅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综合运用激励、管理、监督、控制等机制来指导高校网络评论员的工作,才能以更有效的方式提升工作的实效性。没有组织和健全机制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很难实现网络育人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培育实效提升必须通过行之有效的作用发挥机制来实现,通过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能使思想政治教育依制而行,能有效避免松散、凌乱、错误、反馈迟滞的现象,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成功与否的检验标准

首先,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是作用发挥机制建立的出发点。简单说来,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过程中,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的动机是促进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一支队伍培育的成败与否,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组织纪律性,也就是机制建设是否完善。队伍的组织纪律性通常表现在凝聚力上,而凝聚力的提升有赖于科学有效的培育工作。因此,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的出发点是促进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通过机制的建立,来提升队伍的组织纪律性,提升队伍的凝聚力,保障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正常、有序开展教育工作。其次,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是队伍培育的落脚点。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目的是促进其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机制来指导高校网络评论员的工作,以更有效的方式提升工作的实效性。最后,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建立是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成效的检验标准。富有成效的培育有利于帮助高校网络评论员形成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自觉意识,能自觉参与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并维护机制的有效性,因此,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培育以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检验标准。

二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建设中的主要问题

(一)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根基薄弱,必须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为队伍建设进行整体规划和系统思考,队伍才有可能不断发展壮大。此前,高校并未针对网络评论员队伍设立专门的领导班子,仅通过院党委的领导,缺乏针对性和专业性。网络评论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起配合和辅助作用,致使整个队伍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从访谈中可以得知,学生认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形同虚设,根本不能切实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要,而老师又认为学生工作很难落到实处,出现管理难、管理与实际相脱离等问题。这些都源于网络评论员队伍缺乏统一的领导,队伍内部没有建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明确的工作分工制度,网络评论员工作内容被分散到其他领域,不能集中精力开展学生网络评论和引导工作。同时,因为缺乏统一的领导,网络评论员不能自觉将个人目标和高校育人目标进行有效结合,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积极性不高,影响整支队伍的作用发挥。我们的调查显示,45.9%的人员认为网络评论员队伍管理中缺乏统一的领导,38.4%的人员指出必须建立专门的领导机制,由专门的领导团队来管理和引领网络评论工作。

(二)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现有结构不合理

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主要由专职网络评论员和兼职网络评论员构成。但是在结构的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其一,网络评论员队伍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不合理。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网络评论员队伍仅仅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一部分,根据学校的差异性,其配备比率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其二,网络评论员队伍与学生队伍的不合理。学生队伍是网络评论工作的教育和影响对象,是整个教育工作的主体。在高校中,规模庞大的学生队伍给小规模的网络评论员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其三,网络评论员队伍内部的不合理。网络评论员队伍内部主要由专职和兼职网络评论员构成,兼职网络评论员包括高校辅导员、网络管理工作者、网络技术人员、学生兼职网络评论员。据我们近期的调查显示,40.6%的被调查者认为高校网络评论员由网络管理工作者组成,超过一半比例的人认为由高校辅导员组成,有52.4%的人认为高校网络评论员应是高校网络技术人员,43.9%的人认为由学生兼职网络评论员组成,不到40%的人认为由专职网络评论员在操作。可见,网络评论员队伍内部专兼职比例配备不合理,兼职人员过多,专业的高校网络评论员相对较少。

(三)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

内部管控制度,包含着内部激励机制、培训机制、考评机制、监督机制等。内部管控制度不健全极易导致队伍的稳定性和长远发展受到阻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个人需求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这是最高级的需要。从激励机制的调查数据来看,57.3%的人认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工作缺乏激励机制,过半的人认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需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常见的激励方法有目标激励、情感激励、荣誉激励、薪资激励、奖惩激励以及其它非货币性物质激励等。从网络评论员队伍的薪酬结构数据中可以看出,网络评论员的工资报酬较低,15.3%的人指出参与网络评论工作,没有给予任何报酬。按照需要层次理论,网络评论工作连个人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使他们不能安心工作,影响工作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培训机制是与个人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相对应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因培训机制不健全,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使其难以得到同行的认可和学生的尊重,最终影响其个人的长远发展。此外,考评机制和监督机制的不健全将会使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工作缺乏必要的监督,容易使他们人浮于事,影响工作效率,进一步阻碍了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长远发展。

(四)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团队协作意识较薄弱

团队协作意识的强弱,是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工作顺利与否的重要前提。团队协作意识的培育,能起到对整个队伍的凝聚与稳定作用。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团队意识不足,就会导致队伍的灵活性不强,在处理学生问题效用性不高。正因为网络评论员队伍缺乏团队意识,导致在网络评论中缺乏主动性和灵活性,同时由于网络评论员队伍自身知识素养不高、应急管理机制不健全等原因,网络评论员未能及时导向校园网路舆论从而引发微博热议事件。在问卷调查中也显示,40.5%的评论员指出队伍的团队协作能力不强,不能相互协调开展工作。大学校园中许多学生管理问题大多发生在学生的空余时间或晚上,由于缺乏团体协作,这部分时间也正好是网络评论员的休息时间,因而网络评论员不能及时有效的把握学生发生问题的源头,不能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匡正。目前,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身负网络育人的重大责任,而队伍整体规模相当有限,这就要求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必须具有很高的团队协作意识,让分散的各个网络评论员团结起来,拧成一根绳、合为一股力,发挥集体智慧共同维护网络育人环境、共同为学生排忧解难、共同推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 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建设的途径

(一)严格高校网络评论员准入机制

高校网络评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高校需把好选人关、严格准入资格,从源头上保证网络评论员队伍的质量。首先,要制定严格的准入条件。根据评论员工作内容的需要,确定相应的资格认证条件,要求应聘人员提供相应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来参加应聘。其次,要完善网络评论员的选拔程序。在选人过程中应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通过实施公开招聘制度,广纳社会贤能之才;在设置岗位时,应以满足工作的需要为前提;在制定规范化的选任程序时,应经过岗位公布、报名、资格审查、笔试、网络技能考试、面试、心理测试、身体测试、综合考察等一系列程序层层选拔,确保网络评论员队伍思想政治素质高、专业知识丰富、工作能力强、身体和心理素质优秀,从而保障网络评论员队伍内部结构合理。同时,通过设定严格的准入机制,对不符合年龄要求和职业要求的人员进行排除,配备合理的工作人员,不断扩大专职网络评论员在整个评论员队伍中的比率,形成以专职网络评论员队伍为主导,专兼职相结合的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不断优化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整体结构。

(二)完善高校网络评论员考评激励机制

完善的考评激励体系,对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做好工作有极大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工作绩效考评制度,是激发高校网络评论员在评论工作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主要手段。个人激励的来源主要表现在需要与动机两个方面。“需要是指一种内部的状态,它使某种结果具有吸引力;动机是指个体通过高水平的努力而实现组织目标的愿望。”[3]绩效考评的制定可以刺激个体需求,从而使个体产生相应的行为动机。通过绩效评估,当个体的行为满足组织需要时,便会得到组织的奖励,使个体得到相应的满足进而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相反,当个体的行为不适应组织需要、甚至出现违背组织规定时,组织就会对个体采取惩罚措施,以彰显公平,并使受到惩罚的个体自觉匡正自身的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应完善考评体系,使评论员队伍考评机制与个人绩效和奖励直接挂钩,通过设立量化考评指标,根据评论工作具体内容细化指标要求,使考评体系不断完善,并通过建立目标激励、竞争激励、荣誉激励、薪酬激励、荣誉激励、奖赏激励、惩罚激励等激励机制,促进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考评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增强机制建立的功能性和持续有效性。

(三)强化高校网络评论工作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机制集中体现网络评论员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可以提升网络评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使网络评论员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学生工作时能理性机智的去处理。一旦发生突发状况,网络评论员可以通过启动应急管理机制来处理。应急管理机制的建立必须以团队协作为前提,提升网络评论员队伍团队协作意识,首先要促进个人职业目标与评论员队伍育人整体目标相结合。高校应配合网络评论员树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其个人生涯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结合,使个体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促进了个人目标的实现。使网络评论员在网络育人过程中提升工作能力和评论水平,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思想素质高、心理素质强的现代化新人,促进个人崇高职业目标的实现。其次,不断提升网络评论员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防止评论员在沟通过程中出现误解他人观点,导致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信息失真现象,从而引发队伍内部矛盾和不和谐现象。最后,还应当提升网络评论员的个体责任意识。当个体与整体发生矛盾时,让网络评论员树立个体服从整体的意识,始终坚持以团队为先,服从整体决定。通过加强团队意识的培育和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升整体队伍的应急管理能力,力促网络评论员队伍作用发挥机制的整体建设更进一步。

(四)健全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发展保障机制

要使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取得成绩,必须使其职业发展道路拥有良好的保障机制。建立完善的职业发展保障机制,一方面可以为网络评论员队伍提供广阔的发展平台,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为高校网络评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更优化的教育资源,提高网络评论工作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应为网络评论员队伍拓展发展空间,健全网络评论员队伍发展保障机制,建构网络评论员队伍职业发展体系。职业发展体系的构建直接关系到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的长期性和稳定性。首先,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可以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科为依托,鼓励评论员队伍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对符合资格的人员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促进网络评论员的职称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职称梯度。还可以定期派人到思政教育科和网络教育科去参与挂职锻炼,积累丰富的教学和工作经验。其次,应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组织保障机制建设。高校党委组织部、人事处、学生工作处、院团委、网络管理工作部等部门应积极配合、齐抓共管,各学院领导应加强对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领导责任,把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为网络评论员队伍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最后,应加强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政策保障机制建立,把网络评论员队伍的培育工作纳入到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中来,不断加大经费的投入,确保网络评论员与高校教师享受同等待遇,提升网络评论员的生活水平和良好的职业价值认同感,使高校网络评论员队伍在保障和稳定中持续发展。

[1]苏明.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N].中国教育报,2015-02-05.

[2]彭建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45.

[4]章维慧.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践智慧及其生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

[3]杨宝宏,杜红平.管理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341.

猜你喜欢

评论员队伍机制
2020,化工跃上风口
“十四五”财政改革 更多关注支出划分
改革创新谋发展奋发有为谱新篇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推进改革
还剩多少人?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