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张洁《沉重的翅膀》中主人公的世界观

2015-03-18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8期
关键词:世界观翅膀小说

陈 宏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教育部,福建 福州 350108)

一 引 言

《沉重的翅膀》描写了七八十年代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时期社会大众的生活风貌,全书涉及企业改革、风俗民情、婚姻恋爱等多个方面,以书中主人公独特的视角向现代人展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将人们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等等的各种态度进行归总和深化,成功塑造了郑子云、叶知秋、陈咏明、夏竹筠、田守城等一些列人物,深化了那个特殊时期人们错综复杂的世界观,进而是读者在品读中收益,精神层面得到满足和升华。

二 《沉重的翅膀》时代背景下的多样世界观

《沉重的翅膀》着重刻画了改革开放初期,新旧交替时代的艰难、困惑与斗争,小说成功的描写了我国工业改革处于“蝉蜕”期的痛苦与挣扎,也是那个时代大多数人在经历退变时的痛苦与挣扎。小说的写作背景选择在七八十年代,当时受时代影响,在人们的思想里根深蒂固的停留着“个人崇拜主义”、级强烈的阶级斗争意识、吃大锅饭、混日子等层面。例如,小说中刘玉英的形象,她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节省,累了一天,脚都肿了,也舍不得买切面或挂面,再累也要回家做手擀面,就为省钱;买菜也总买“处理菜”,一分一角她都要算计着花。而这些,她又不让父母知道,每次去父母家都尽量收拾的光鲜,怕爸妈知道了惦记。她代表的七八十代普通老百姓的道德观、人生观等,作者从一些细节深入的刻画了那个时代普通阶层的对于自然、人生、社会、道德等的认识,是当时社会大众真实的社会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反映。例如,在刻画刘玉英形象时,作者设计了一个她洗衣服的场景,为了省洗衣粉,她先洗色浅的衣物,再洗色深的,再刷儿子的鞋,最后还要用脏的不能再脏的洗粉水洗拖把,可见其节省、紧张的日子,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多数人却是甘心的,大家还抱着“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的思想,人们的社会观还局限在狭义的、“左倾”思潮中。作品中郑子云、陈咏明、田守城等则是那个时代上层人物的代表,郑子云、陈咏明他们代表的是敢于创新、支持改革,能实事求是的为大众着想的优秀干部,在他们的世界观中有一种为人忘己的思想意识。而田守城正好相反,他是一个见风使舵者,对于他而言只要不影响他的饭碗、乌纱帽、房子等等物质利益,别人想怎么闹都行,最爱的是“皆大欢喜”,谁也不得罪,他是一个典型的“笑面虎”和“墙头草”型的人物。在这一群人中,我们看到了拥有正直、光大、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的人物,也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反面角色所展示出来的自私、贪婪、狡诈的世界观。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描写也很细微,运用对比等手法突出了她们的特点和世界观。例如女记者叶知秋,首先,她的名字就很有特点“一叶知秋”作者向读者传递一种信息,在那个时代这个社会的知识女性逐渐的觉醒,她们像男人一样加入社会的转型之中,支持着社会的进步,拥有着和男人一样积极的、上进的世界观。其次,小说中郑子云的妻子夏竹筠正好与叶知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她有着特殊的地位,但她的世界观受地位的影响不大,她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绝大多数女性的生活态度、人生态度,一件毛衣几年织不好一件,可见其生活的懒散、自由,在工作上亦是如此,高兴上班就去、不高兴就不去,整天无聊的消磨着时间,对于人生的目标和责任丝毫没有意识,从更深层我们也能开到她精神中的落寞、迷茫。总之,那个时代混日子、吃大锅饭的思想占据着人们的世界观,还有一小部分人艰难的、挣扎着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他们具有积极的、上进的世界观,以及为社会、为人民的高尚情操。两种世界的冲突,是小说的发展曲折、感人,使人在品味中深刻体会到“蝉蜕”时的痛苦和挣扎,体会到带着“沉重的翅膀”向上攀登的不易和困境。

三 《沉重的翅膀》众生世界观观分析

(一)郑子云等的世界观分析

郑子云是积极向上世界观的代表人物,和他一样有着崇高理想的还有贺家彬、陈咏明等,虽然他们的处事风格、行为方式有所不同,但他们的人生观、社会观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代表的是一部分敢于创新,能够标新立异、一往无前支持改革的人物形象。郑子云是重工业部的高官,属于社会上层,他就像个勇敢的战士,英勇而又睿智。例如,对待贺家彬“右倾思想”的信件,他收到后处于保护考虑,将其压在抽屉的最底层,他明白一人之力改变不了这个社会,明白他选择道路的艰难性、危险性,但他义无反顾,以自己的能力保护和他有着共同理想的“同志”。又如,陈咏明于危难之际上任“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改变了汽车制造厂连年亏损的局势,对于干预革新的陈咏明他给予肯定、大胆表扬,也对处于被排挤时期的陈咏明给予的帮助。可见,他对待事物完全能够站在一个客观的、实际的角度去思考,而不是站在阶级立场、社会大思潮的立场上去思考的,这也充分显示了他的魄力与勇气。在小说中贺家彬、陈咏明都是郑子云保护的对象,不是因为他们有什么利益联系,而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志向、共同的世界观。例如贺家彬,他执着自己的信念,敢于直面改革过程中的弊端、不足等等,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如他直言批评别人得罪了处长,因拒绝写空乏的“学大庆”而被扣上“反对大庆红旗”的帽子,这一系列的事件影响到了他的前途、他的入党问题等,可困境并没使他退缩,他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相比于郑子云,贺家彬过于激进,对于当时社会的情况认识的够清楚,但分析的不够透彻。陈咏明上任于危难之际,以其魄力和智慧扭转了曙光汽车制造厂连年亏损的局面,第一,他果断改组领导班子,剔除故意刁难的基建处长,并能大胆启用年轻人,如杨小东等。第二,他扣发无故不上班的支部书记的工资,可见他整改的决心和魄力,在他的人生中,任曙光汽车制造厂厂长一职以将他推到了工业改革的最前沿的,他必须像个无畏的战士一样去战斗,而和他有着共同理想、共同观念的郑子云成为他的“保护伞”也是情理之中。郑子云等现象代表的是当时社会的一部分积极向上、敢于拼搏的人,他们的世界观也是决定改革成败的主流世界观。

(二)夏竹筠的世界观分析

夏竹筠作为郑子云的妻子,他与陈咏明的妻子截然不同,他不支持丈夫的作为,思想市侩、虚伪。第一,她习惯的养尊处优、受人逢迎的生活,唯一令她发愁的是如何打发时间。例如,她不高兴上班就可以不去上班,想在家休息就在家休息,工作照样有,工资照样领,显示出她对自己特殊地位的骄傲与在意。第二,她很市侩,思想中充满了阶级意识、门户观念,例如,她操心女儿的婚事,一心想给女儿找个门当户对的丈夫。而女儿偏偏爱上的曾失足的莫征,对于女儿郑圆圆与莫征的相恋,丈夫郑子云是一种默许的态度,而她截然不同,很明显她难以接受门第之差。可见其思想中一些腐朽的、陈旧的元素。第三,她很虚荣,在生活中她衣着讲究,很注意修饰自己,也很会修饰自己,见人也从不“哈哈”大笑,完全是一个淑女的高贵形象。回到家里她立马变了颜色,脸色洋溢着的淡淡微笑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真实的另一面形象,可见其虚伪的掩饰与虚伪的生活。对于夏竹筠的思想观、处世观叶知秋深有体会她从夏竹筠身上看到了郑子云生活的烦恼。是的,他们夫妻的世界观矛盾太多,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这就引发了一系列小说关于情感、婚姻、伦理等等的思考,让人感觉真实而又无奈。

(三)叶知秋的世界观分析

叶知秋在小说中是个女记者,作为女性她与夏竹筠的世界观截然不同,她敏锐、机智,有着勇敢的斗争精神和深入的洞察力,在很多方面她与郑子云一样充满了睿智和独特的见解,他们的思想意识有很多共同点和相似点,可以说她是女性人物中具有代表的积极、开拓、进取等优秀精神的代表,是当时社会一个优秀女知识分子的代表。小说塑造的叶知秋并不是美女型的战斗英雄,她完全不用以相貌来影响别人对她的看法,这也是她积极的、上进的人生观、社会观更为突出。首先,他对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有着深刻的同情,并且努力的改变着他们的生存状态,例如,她关注工人、农民的生存状况,以手中的笔真实的反应其死活的艰辛与困苦,毫不掩饰的表达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呼吁人们恢复到理性状态,让整个社会逐渐的正常起来。其次,她敢于直言,敢于反驳“贫穷就是社会主义”、“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等荒谬言论,她直接的指出老百姓的生活还不如资本主义社会,那么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哪?可见其心的坦荡、正直与正义。再次,她对郑子云充满了同情和理解,深知他内心的坚定与毅力,也了解他们骨子里都是一类人,因此她们有很多的共同语言。在小说中,叶知秋这一普通的知识女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为她的睿智、无畏和敏锐的洞察力。

(四)田守城的世界观分析

小说中田守城是重工业部部长,同为社会上层的田守城与郑子云却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人,首先,田守城和郑子云一样有能力,关键是他们的智慧用在不一样的地方,这就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人的世界观的差异。在生活和工作中,田守城被塑造成为一个什么情况都能应付的八面玲珑式人物,他的理想就是铁饭碗、步步高升的乌纱帽等等个人利益,只要不影响他的索取,他想人人都能心想事成、人人都能皆大欢喜,即使被人骂、被人厌烦他也无所谓。猛一看,这人脸皮挺厚的,完全具备“一代枭雄”的品质,然而他世界观的低级趣味决定了他立场的不坚定与人生志向的消极。其次,田守城特别重视级别、乌纱帽、工资、房子等物质利益,而他精神诉求很低,例如,他不在乎被别人骂,只要不影响他的利益,又如,对于任何事他都能答应你,但做不做就是他的事了,他认为人就该忘本就忘本,充分显示出他的利己主义思想。小说利用多种手法刻画出身处上层社会的一个小人物形象,他的身上集合了当时社会消极的、偏执的、利己的等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使人通过他看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也使人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郑子云等人整顿、改革的不易与艰辛,理解到“蝉蜕”哪一个的痛苦与挣扎。

四 结 语

小说有一定的时代性,也有一定的虚构性,在现实生活中“人无完人”是个客观的事实,对于《沉重的翅膀》中虚构的各类人物的世界观,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其的完美化、塑造性,如利用对比、反衬等手法使人物性格更为鲜明。我们品读一部作品,应本着从全局出发的观念,将人物的思想意识放到小说写作的大背景中,才能品味出那个时代与众不同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等等,才能掌握那个时代人们世界观形成的客观因素。

[1]岳雯.不彻底的改革和理性的抒情——重读《沉重的翅膀》[J].南方文坛,2013,(2):20-27.

[2]周志雄.改革时代的改革小说——重读《沉重的翅膀》[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4):57-62.

[3]姜良.张洁《沉重的翅膀》透析[J].芒种,2012,(2):52-53.

[4]任美衡.论张洁文学创作的现代转型——以《沉重的翅膀》和《无字》为例[J].中国文学研究,2011,(1):93-97.

猜你喜欢

世界观翅膀小说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没有翅膀也要飞向远方
『无脚鸟』枕着翅膀睡觉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因为我没有折断她的翅膀
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