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讨

2015-03-18杨猛

财经界(学术版) 2015年16期
关键词:考核制度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摘要:加强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事业单位谋取可持续发展以及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亦是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关键性举措。本文就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并提出加强其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举措,以期为我国事业单位改进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全面预算管理是科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最初的时候是应用在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管理中,但随着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不断深化改革以及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推进,关于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要求也在提高,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也逐渐被应用在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以提升其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适应性,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将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引入到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不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亦是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举措,具体表现如下:

(一)事业单位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事业单位的改革主要是体制的改革,也即由过去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的直接管理和微观管理改为宏观调控,这也就意味着,以后的发展中,事业单位拥有更多的发展自主权。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少了政府的约束力,融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环境中,为进一步保证其公益属性以及生存发展,有必要将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引入财务管理中,以不断提高自身的公益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有效监控和考核的必然要求

将全面预算体制引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不仅有利于为全员提供设定合理的业绩指标,同时亦可将全面预算管理的执行结果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加强事业单位监控和考核的有效性,以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推进自身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二、目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全面预算管理逐渐被引入到事业单位的财政管理中,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与成熟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相比,其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一)预算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在事业单位中,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重视,就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全面预算管理来看,虽然大多数事业单位都进行了全面预算管理的编制,但却没有相应的制度来监督执行的过程以及考核执行的结果,这就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在财务管理中所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很小;二是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职能的不完善,表现在预算编制、执行及监督的主体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在实际的全面预算管理中,多数事业单位以财务部门为主,且以实现预算的收支平衡为主要目的,忽略了其对社会的公益性。

(二)预算编制方法的不科学

就目前来看,我国事业单位在预算的编制上均采用“基数法”,也即在上年预算的基础上加以调整,形成新一年的预算编制。但是其在进行预算新编制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上年预算的执行情况,亦没有详细分析上年结余或者是超支的具体情况及原因,导致新的预算编制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会重复上年预算执行中的一些问题,且这种预算编制方法具有很强的随意性,而对收支的调整又具有临时性,大大降低了科学全面预算管理的效用。

(三)预算执行的不到位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考核上都是通过年度决算体现的,也即针对预算编制的具体执行情况,其既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督制度,对编制执行的全程进行监督管理,亦缺乏相应的考核制度,没有将预算编制的执行情况与全体人员的绩效考核直接挂钩。这就造成了在实际的预算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应监督及考核制度的缺乏,其并没有完全的执行到位,具有较强的随意性,没有将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落实到实处。

三、加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事业单位提高其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保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完善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体系:一是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的主观意识,因为全面预算管理是要求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体系,只有每个员工都身负预算管理的意识,才能落实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二是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这是各项预算管理活动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的必要前提,要致力于强化预算管理目标制度以及预算过程的管理制度,包括预算编制制度、预算执行制度、预算考核制度等,将全面预算管理职能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身上。

(二)规范预算编制方法

合理的预算编制是事业单位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前提,因此,要规范预算编制方法,具体表现在:一是在预算编制程序的设置上要严格遵循“二上二下”的编制原则;二是在编制方法的选择上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零基预算法”,以保证各项收支指标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三是在数据的测算上,要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如定员定额等;在各项资金的安排上,要做到“有重点、有统一”,合理安排各项资金的收支情况。

(三)严格预算执行程序

亦即在预算编制执行的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建立严格的监督、分析和考核制度,并设置专门的考评和监督机构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的追踪监督,做好事前准备、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的预算控制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预算具体执行过程中的偏差,给予纠正或者是调整;并在预算执行结束后对其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借鉴其中的有益经验,完善预算执行中的不足之处,以为下一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提供一定的参考;此外,亦要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各环节落实到每位员工的身上,将绩效考核和预算执行职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营造全员参与的预算执行过程,以保证预算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考核制度预算编制管理体系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浅析国资管理体制下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变化历程
高职药品制造类专业合并对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