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对财政绩效的约束研究
2015-03-18江西省新余市科技合作促进中心张爱琼
江西省新余市科技合作促进中心 张爱琼
财政绩效关系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府对公民的责任,其中的“责任”主要是指从税收当中所得的公民资产应按照公民需求进行使用,并保证产生的成果与公民的预期结果相同,而这一理论也被称为“受托责任”,它是建设良好公共秩序的前提条件之一,如果政府的财政绩效情况恶化,就会导致政府在公民心中的形象受损,使得公民对政府的认可度降低。
一、道德和制度约束的局限性
在财政绩效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利用道德机制和强制制度对其进行约束,但是在实际运用时这两种制约手段都具有着较大的局限性,它们都属于政策制定者的自我约束行为,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和意外的发生都会影响约束效果。其中道德机制主要是从道德的角度对政府人员进行约束,这种机制的约束能力与被约束人员自身的素质有着极大的关联,如果单一采用这种方法所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甚至无法起到应有的作用。而强制性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政府人员的行为,保证财政绩效的稳定性,但是部分政府人员在工作时抱有侥幸心理,采用投机行为,钻制度的空子,使得政府绩效恶化,最终导致民众信任度的严重下降。这些政府人员虽然投机的方法不同,但目的却是相同的,都是想利用政府职能的便利条件为自己谋求不法利益,从而满足自己的欲望。
二、金融市场约束财政绩效的前提
金融市场是一个灵活性较大,公开性较大的经济体系,其本身对于资产价格调整的敏感度极高,对于政府的财政信息能够进行及时有效的反应。但目前在我国,金融市场对财政绩效的约束力仍属于边缘性研究课题,不论是从政府角度还是金融市场角度,都没有探讨对对方影响的专业性研究,而作为约束财政绩效的前提,研究者应该给予金融市场约束力应有的重视度。首先要从金融市场的敏感性出发,政府的财政绩效主要是政府政策对市场中各类资源价格的调整来统计的,其中包括商品、劳动力以及金融市场,不同种类的市场对财政绩效的反应程度也不同,其中金融市场的敏感度最高。一旦政府的某项财政政策出现失误或不得当时,金融市场当中的资本流动就会发生变化,二者之前的关联性非常高,并且这一流动方向改变极为明显,能够给民众一个明确的参考。现代我国的政府大多和公司经营模式相同,需要进入金融市场来调动或运转资金,因此政府的财政绩效信息很容易就会传递到金融市场当中,造成金融市场的波动,并且其参与者还会将这一波动迅速放大,并传播到整个经济市场当中。
三、金融市场约束财政绩效的方法
(一)理性预期理论
在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经济政策会快速的传递到资本市场当中,并且影响参与者的预期。在理性预期理论当中,预期手段能够影响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行为,并连续性地影响市场活动。而在理性预期工作开展时,政府的政策变化时重要的信息来源,在对政策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对政策可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并同时考虑变化能够对自身发展带来的影响。因此,具有开放性特征的金融市场对于政府财政绩效的赤字情况变动非常敏感,一旦政府决定扩大赤字的规模,那么金融市场当中的各类投资机构就会第一时间察觉到政策的变化,并能够预期这一变化对宏观经济的整体影响。例如当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同时出现时,投资者就会大幅度将资本撤出该国,并转投入其他国家,国内的金融市场就会陷入低迷,造成经济危机和政府信任危机等。
(二)政府融资成本
金融市场对政府财政绩效的约束机制较为复杂和多样,其主要是通过对融资成本、政治成本以及政策可行性这三个因素来制约政府绩效。例如,当政府的收支发生严重不平衡时(支出远大于收入),就需要进入到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最常用的方法是发放债券,使金融机构成为政府的债权人。一般情况下政府的融资风险较低,因此也成为了部分投资者追捧的目标,并且愿意为政府举债,而这也就使得政府的融资变得很容易。但是如果当融资金额到达林界点时,投资者就会意识到风险的存在,这种情况下除非政府能够进一步提升债券的利率,否则大部分投资者都不会继续举债。而此时也就使金融市场对政府的绩效造成的约束,控制政府债券的进一步投放,控制赤字规模。
(三)开放性市场对融资的影响
开放性市场对政府财政绩效的约束力比较大,而且在利用开放性市场融资时,资金会自由流入或流出一个国家,常见的方法就是采用国债方式。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美国最大的债权国之一,美国如果想要进一步提高财政绩效,就必须控制国债的发行,同时由于国债的发行属于公开信息,因此美国的民众对于这点也十分的了解,如果不能控制就会导致民众对政府信任缺乏,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影响政府威信。
四、结束语
金融市场是约束政府财政绩效的有效手段,相比于强制政策和道德机制,这种方法所起到的约束作用更加明显,并且能够让民众了解政府信息,进一步提高约束力度。
[1]崔艳梅,王莹.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经济学原理及其在我国的时间[J].经济师,2014(10):69-71
[2]黄河静.对完善我国政策性金融体系的几点思考[J].经济问题探索,2013(05):102-103
[3]廖有明.当前我国政策性金融面临的主要问题[J].经济研究参考,2015(39):61-62
[4]牛晓健.政策性金融创新探究——论社会保险和政策性银行融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J].学习论坛,2014(12):85-87